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教师要发挥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媒介作用
谈到现代的阅读教学,其实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协调统一。我们知道,现代教学就把学生作为主体,阅读教学中学生更是主要角色,是通过学生与作品之间的交流来完成学生对语文知识,文学认知的提高的。那么,教师要充当什么角色呢?首先,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的角色定位与以前相比发生了变化,他不是以前的完全主导,只起到媒介作用,用来优化、协调学生与作品之间的关系。
1.教师要做阅读教学的思想引导者
在师生中,教师更具有优势的就是思想。教师是阅读教学活动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师因在认知、情感等方面占有优势,所以更知道阅读对语文课程的重要性。一是在课堂中不断暗示强化阅读的重要性,比如在练习和考试中,选取课文中的片段作为题目,让学生答题时有存在感,尤其是熟悉阅读和不熟悉阅读,练习水平会有很大不同,从而引导学生阅读。二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正确的阅读习惯。大部分学生的阅读方法都是不科学的,甚至是存在惰性的。教师要从积极引导到硬性规定两方面约束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2.教师要设计和组织好阅读的主体方案
阅读的知识点就在作品中,有很多学生只是被动进行,不知道如何主动获取知识和能力。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让学生走进教材,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并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因此,教师要设计好阅读和阅读课的方案,有效科学地组织阅读。这样的设计既包括一般课堂设计,也包括活动课设计,既包括大众化的教案,也包括针对个性学生的差异性设计,也就是阅读辅导,充分发挥教师的知识优势和思想优势。
3.教师要归纳整理阅读资源
语文的教学资源范围非常广泛,课文是最基本的阅读资源,但又不能全面铺开,要侧重选择,教师要把握好教材,精简好教材,整理好教材,为学生提供最好的阅读素材。如果仅限于课文,是不能充分感受到汉语内涵魅力的。所以,教师要在教材的基础上,发挥个性优势,并整理好、运用好大量课外阅读素材。整理传统阅读素材,一是从提供基础语文知识入手,二是从陶冶情操,提高语言能力的角度出发,还要从文学的高度给予拔高。鉴于这种情况,教师应该用自己的鉴别力为学生提供精良阅读“营养”,教师可以整理以提高知识能力为主的小册子,知识汇编、词典等,也可以整理文学作品。例如,将我国的四大名著作为主线从中国文学、外国文学、古典文学、人物传记等进行筛选、截取,甚至自编成册,让学生阅读。
二、把主动权交给学生,建立科学阅读平台
阅读是很个性化的事物,没有千篇一律的约束,要让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过程中彰显个性的风采,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将阅读权交给学生,构建文本多元解读平台。传统阅读都是我教你学,甚至像那种领读都是让学生缺乏自主性的,这种师生角色地位的恒定化,桎梏了学生的个性,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极大地影响了教学效果的提高。相反,教师科学设计阅读条目和阅读课程,对个别学生进行指导,让学生自由发挥,更能体现阅读的优势和魅力。比如,在推荐阅读书目时,教师可以推荐几种,也可以让学生自己上报,并与家长进行沟通。同样,在阅读课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在学习《济南的冬天》一课时,老师可以设计一节阅读课,分几个板块,一是预习阅读,就是让所有学生都提前预习课文,内容是朗读,用情感、声音、词汇感触课文的思想和优美。二是在课堂上让几个学生来朗读课文,注重情感和发音的准确性,最好起到示范作用。三是所有学生再次齐读课文片段,用声音的力量感染气氛。四是分析课文,主要是情感部分,比如对小草、阳光、山、城,应该用什么语气来读,用什么心情来体验。现代教育观念和教学实践强调教师要民主对待学生。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保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能让学生敢读、敢想,在朗读时尽量释放情感,并能表达感受。
三、有效利用文本,科学多元解读
语文课文的设置是经过精心挑选的,每篇文章都有很直观或者隐藏的阅读点,学生在这方面确实处于被动地位,教师要将文本充分利用起来,科学整合,找到各自的阅读亮点,在处理教材上下工夫,善于抓住文本切入点,有效进行文本解读。
1.不放过文本的思想性
每篇文章所要表达的都具有倾向性,不一而足,有的注重思想阐述。如在学习《我的母亲》一文时,课文主要表达了母亲含辛茹苦教子成龙的追求,又写出在大家庭环境中作为后母维持家庭关系的不容易,表达了爱子对母亲的深深敬意和绵绵无尽的怀念。很显然,文章是以思想性为主的,教师在提示学生阅读时要提炼中心思想,情感部分,具体关注描写母亲的性格以及自己对母亲的思想之情部分。同样在推荐课外读物时,也要有针对性,如《三国演义》注重历史性,人物形象逼真、严谨,而在推荐《红楼梦》时就注重了里面的琴棋书画以及纷杂的封建家庭伦理道德。所以,基于这一点,我们可以在让学生整体感知文本时,让学生先交流对文本内容的把握情况,说出对当时社会、对人性有什么感触等。
2.通过文本阅读传递语言魅力
汉语是世界上最美丽、最丰富的语言。初中课文中有很多文本语言描物写态,细腻动人,令人惊叹,这些对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文学水平鉴赏能力的增强都很有好处。例如朱自清的《春》,我们会为那美丽的春光所陶醉,会为那洋溢的诗情所感染,而这些都是作者优美文笔的体现。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时要注意积累词汇,比如“欣欣然”“朗润”“赶趟儿”“舒活”“静默”等,这些词有的很新颖,有的用得很巧妙,应该让学生加以关注,并学会应用。
3.将阅读的功能延伸到人物形象的层次
文学作品的人物形象是很有代表性的,而人物描写也是语文课程中的重要内容,学生增强写作能力。对于如何让学生了解人物描写,运用人物描写,有很多方法,阅读是最重要的。教师不应用一种统一的模式界定学生的理解,而应在阅读其他作品时学会借鉴,感受细腻、独特,产生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在课文《变色龙》中,对奥楚蔑洛夫“变色”的精湛描写,对学生震撼很大,所以,通过阅读产生共鸣才是必要的。
4.把握尺度,做到多元但适中,提高阅读效果
教师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必须面对现实,把握好尺度,要适合中学生的角色。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很强,正因为这样,教师的掌控作用也就很重要。发挥学生个性化不等于自由化,为学生推荐作品和阅读方法,不能有遗漏,也不能越界,一些超越年龄范围和阅读层次的作品是不能接触的。
阅读是学习的重要形式,更是中学语文教学的组成部分,阅读是具有个性化的学习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引导,开发新型的阅读课,从而提高学生语文的学习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701.html上一篇:语文教学中思维能力培养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