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体育教师要“有意”地在教学中渗透自救自护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贯彻教书育人的原则,做一个自救自护教育渗透的有心人,在日常的教学中有意识地进行自救自护教育的渗透。利用黑板报、宣传栏等,开展多种形式的体育安全知识宣传,利用多媒体、电化教学向学生讲解自护自救的方法,利用室内课,对自救自护理论知识进行宣讲,以便学生在遇到危险时不至于手足无措。
二、体育教师要“巧妙”渗透自救自护课堂教育
1.课堂上随时渗透自救自护知识,树立自救自护观念
仔细研究教学内容就会发现,在体操中的前滚翻,跳远中的落地动作,双杠的摆动甚至迎面接力赛中的左右手交接棒等都要求学生做好自我保护动作。其实,在体育实践课中,教师无时无刻不在培养学生养成自我保护习惯,只不过可能没把它上升到“自救自护教育”的意识形态中。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随时渗透自救自护知识。在进行器械练习前要检查器械的安全情况,渗透体育健身要选择适宜、安全的场地和环境。这样,既渗透了自救自护教育,又促进了知识传授向能力发展的转变。
2.利用情景教学法、游戏法对学生进行自救自护教育
游戏是学生非常喜欢的活动,是学生掌握技能、知识的最好途径之一。结合学校创设“平安校园”系列活动,开设系列自救自护的主题情景游戏课,开展安全技能训练,以达到良好效果。
(1)学走平安路
交通事故是威胁学生生命安全的拦路虎。在“跑走交替”教学中,设计情境――“学走平安路”。首先,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过马路时应注意什么?学生可以自主发言,教师适时灌输“一慢、二看、三通过”的交通规则,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安全意识。然后,让体育委员带头领跑,自己站在“十字路口”用自制红绿灯指导学生在通过路口时要注意“红灯停,绿灯行”原则。这种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训?学生对红绿灯的反应,也可以帮助学生树立生存意识,给枯燥单调的跑步练习增加了趣味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可谓一举两得。
(2)抢救溺水者
教师扮演溺水者,示范在水中自救的基本原则“利用身上或身旁任何可增加浮力的物体,使身体浮在水上,以最少的体力,在水中维持最长的时间,以待救援”。然后再由教师示范施救,拨打110,用木棒或绳子将溺水者救上,进行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要求每人扮演一次溺水者、一次抢救者,使全部学生初步掌握水中自救、人工呼吸和心肺复苏的方法和步骤。
(3)抢救伤员
“抢救伤员”游戏方法与“抢救溺水者”雷同。通过游戏活动使学生掌握运动损伤、运动休克、晕厥、中暑等情况的处理和护理方法,使学生意识到团结合作的重要性。同时进一步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在应急状况下、逆境中能做好自我心理调节。
3.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自救自护教育
在体育课上学生往往因为种种原因,不可避免运动损伤事件发生,教师应抓住时机,利用偶发事件对学生进行自护自救教育,学生相互帮助,关爱他人。并及时讲明受伤原理,使学生学会自救自护方法并明白其中的道理。
4.增强体质,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学生的自救自护能力和身体素质是密不可分的。试想如果在相同的环境条件下,身体素质优越的个体必定比身体素质差的个体生存能力相对强些。因此,在体育实践课中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身体机能,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必
要的。
三、体育教师要“持之以恒”地在教学中渗透自救自护教育
自救自护教育不能停留在一时一地,不是我们体育老师通过几节课就能完成得了的,而是在长期教学过程中点滴积累而形成的结果。要通过我们持之以恒的长期努力,引导他们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树立自救自护观念,形成自救自护意识,掌握自救自护知识,锻炼自救自护能力,使他们能够果断正当地进行自救自护,机智勇敢地处置遇到的各种异常情况或危险。
自救自护,方法得当、及时,小则帮助伤者减轻伤痛,尽快恢复健康,大则可救人一命。所以,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渗透自救自护教育,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和有利的条件,寓教于乐,使学生受益终生。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769.html上一篇:浅谈初中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教学研究
下一篇:初中化学教学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