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1.缺乏语言环境及理论教学
我校大部分学生都来自农村,大多从未接触过普通话方面的训练,甚至有些学生从小到大都在方言环境中长大,对普通话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其次,学生对普通话口语的重视程度不够,对其在他们职业中的影响没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习惯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方言交流,缺失普通话学习的语言环境。还有,学生几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普通话理论教学,对韵母、声母、声调及其结合规律等可谓一知半解,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理论层面,对发音部位及其发音方法等缺乏语音环境来进行应用训练,这也让绝大多数学生难以养成运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的良好习惯,缺乏临场“说”普通话的能力,这从学生普通话水平测试“命题说话”考试中普遍存在“背稿”,甚至抄袭现象等方面可窥见一二。
2.语音不标准,缺乏表达的主动性
在教学过程的互动与自主学习环节中,部分学生用普通话表达时口齿不清,存在严重的方言口音,比如“f”“h”不分,“n”“l”混淆,“in”“ing”等前后鼻音发音不准确等问题。其次,学生在表达时不能很好地把握停连,要么缺少停顿,要么停顿不到位,造成语句表达不准确。同时,个别学生有严重的口头禅问题,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口语表达。最后,在课堂上,大部分学生普遍缺乏自信心,不敢用普通话主动发言。而且只要一上讲台,就会手足无措、不知所云,缺乏表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职业口语水平表达能力不高
我校很多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其普通话表达远远达不到幼儿教师职业口语水平。主要表现在:语言不标准,缺乏清晰度;语音过于成人化或书面化,缺乏口语的鲜活性;语速平板或较快,词汇贫乏,内容空洞;“说”普通话层次不清楚,逻辑混乱,出现常识性的错误表述。这些存在的口语表达问题将来必会严重制约幼儿教师这门职业的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只有创新传统的教学方法,做到教学活动生活化,才能真正达到教学效果。
二、普通话教学活动生活化
1.教学情境生活化
在教学中,通过播放一些语言艺术的视频音频,如郭德纲的《关于普通话》,创设生活情境,通过师生对话或者学生讨论交流的形式畅谈对普通话和发言关系的认识和了解,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可在这个过程中,了解每个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并根据要求,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创设让学生以幼儿教师的身份,用普通话对小朋友进行自我介绍的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专业特点,对自我职业进行定位,培养学生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从而认识到普通话的重要性。
2.教学活动生活化
在教学中,我会设置教学活动课。首先,我会对学生进行分组,让语音方面互补的学生经常在一起练习。在教学活动课上通过一些活动,如:辩论、演讲、诗歌朗诵等,将学生对普通话的认识从理论层面进入到实践环节。通过活动过程中学生间对语音的互相评判及纠正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继而把这种课堂活动中的纠音训练延续到日常生活中。这既增强了学生的语感,也训练了他们用普通话进行思维、表达的能力。
同时,结合幼儿教育的专业特色,在教学活动课中,可安排学唱一首歌的活动,通过歌曲练习的形式吸引学生学习普通话语音的注意力。在唱歌的过程中,引导学生纠正一些歌手的缺陷音,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普通话,使普通话学习不枯燥。也更进一步夯实学生的语音基础,提高语音技巧。
陶行知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中,要让学生逐渐养成日常说普通话的习惯,营造浓厚的语言环境,并培养学生用普通话的思维方式来说话和思考。让学生学习普通话的过程生活化,培育他们对语言和生活的敏锐和悟性,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促进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延伸普通话学习的外延,最终实现并升华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9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