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语文课应重视学生对文本的“意会”,有助于真正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意会是自我的,不同读者对同一作品会产生不同的意会,只有充分调动起学生主观能动性,创造条件促使他们在“意会”中与文本对话,学生的主体意识才能被唤醒。
1.“趣”字当先,引人入胜
魏书生老师说:“好的导入像磁铁,一下子把学生的注意力聚拢起来,好的导入又是思想的电光石火,能给学生以启迪,催人奋进。”导入一般融知识性、艺术性、新奇性于一体,方法也多种多样,我们应该充分的了解自己的学生,根据学生的喜好特点以及教材特点做好巧妙的导入。或聊家常,猜谜语,设疑问;或创情景,诗朗诵,讲故事;或温旧故,引新知,巧板书……语文课堂教学的开场白,是多种多样的。关键在于教师如何去把握和运用。在导入过程中,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科学性和艺术性,规范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找到适合每篇课文的导入方式,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思想感情的陶冶,有利于文学修养的提高,有利于审美观的养成,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兴趣,诱发他们的感情,为课堂教学找到一个良好的开端。
2.“读”字为重,以读意会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语文阅读教学应该要注重文章的朗读,提倡再读。我们知道,文章时读时新。我自己就有这样的体会,读了三遍《红楼梦》,感觉一次比一次好。学者读书讲课,越读越讲越有发现,故陈寅恪就有“不讲”的观点。陈寅恪开学第一课,即要向学生们宣布:别人讲过的东西我不讲,我自己以前讲过的东西我也不讲;古人讲过的东西我不讲,现代人讲过的东西我不讲;外国人讲过的东西我不讲,中国人讲过的东西我不讲。我只讲以前没有人讲过的东西。高中老师当然不必像陈寅恪那样有“不讲”之说,但不能不有所新发现。
3.书画结合,再现意境
中国古典文学尤其是诗歌很多都具有“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诗、画相通,音乐、画面,动画,很易于表现诗歌的意境。比如,多媒体对李清照的《如梦令》是这样解读的:一幅清新淡雅的水墨画首先映入眼帘,明丽、轻悦的古筝声作为背景,一古典女子轻摇小舟,从荷花池中缓缓驶出,一飞鸟从荷花丛中腾空而起……整个过程让人如痴如醉,仿佛自己被带入宋朝,带入诗人“沉醉不知归路”的那个傍晚。在这样的情境中,让学生用不同形式多次朗读。相信学生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既落实了背诵的目标,又领会了作品的主题。还会深深爱上了宋词爱上了文学。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过:“形象在美的领域占着统治地位,美是在个别的、活生生的事物,而不在抽象思维。”在这里,诗歌的意境美通过具体可感的画面、声音得以充分的表现。
二、阅读课要扎扎实实抓语言训练,谨防“得意忘言”
在课堂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学生―――“老师我明白了作者的意思,但我说不出来”。或者是“……错了,我说错了,我想说的不是这个意思”。学生语言贫乏、词不达意、言不由衷,这难道不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偏疏?这种现象我们姑且称之为“得意忘言”吧。它启示我们语文课重“意会”但也不能丢弃“言传”。
1.多向对话,言传无疆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这里包含着多向的平等对话:学生与文本、教师与文本、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之间对话,还有学生与编者(教材)、教师与编者、编者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但它们并不是并列关系,其中以“学生与文本的对话”为核心,其他对话均为学生的个体阅读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给予多方面的学习帮助,共同促进学生与文本对话的展开。
2.设计问题,强化语言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教师要结合课文内容,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信息,表达与交流等方式掌握语文及相关规律,获取知识;应用有关知识去调查了解生活,深入研究,寻求相关原因,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掌握一定的探究能力,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的培养与提高的一种学习活动。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3.合理评价,潜移默化
加强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合理评价,激起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引发学生创新的激情,激励学生进一步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是学生最想知道,最想得到教师评判的。所以,在这个时候对学生进行合理公正的评价,就尤如给学生“雪中送炭”,既保护了学生的积极性有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创新,也使学生从能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向能够独立探讨、提出问题的方向发展。
兴趣,就是语文课堂中的“阳光”。有了“阳光”,学生就会打开心灵的闸门,走进作家的情感世界中同哭同笑;有了“阳光”,教师就会轻松驾驭课堂,驰骋于优美的语言文字王国里乐而忘返;有了“阳光”,语文课堂就是美味大餐,就是快乐的放飞思想的空间。让我们架起“意会”与“言传”的桥梁,着力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使“阳光”洒满学生的心灵,使语文课堂灵动起来,真真正正的让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乐园。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919.html上一篇:试论英语教学中学生情商的培养
下一篇:探讨网络对中学语文教学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