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双语教学是近十年来在我国高等学校实施的一项具有探索性、实验性、前瞻性和创新性的教学改革实践。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1 年)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7 年)中明确提出高校应开展双语教学的意见。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全国约有 97.8%的高校开设了双语课程,其中,省属地方院校开设的双语课程占全国双语课程总数的近 35%,而管理学和经济学的双语课程的开设在全国的双语学科门类中占一定的比例,这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双语教学在地方院校相关学科领域开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双语教学推广为学生提供了外语学习的环境和国际交际的机会,同时也是顺应时代需求、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举措。
2地方院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双语教学,顾名思义,绝非仅仅注重外语或专业知识,而是将外语学习贯穿于专业知识培养的过程之中。严格来说它是将母语外的另一种语言(主要是英语)直接应用于非语言类课程的教学,并使该语言与学科知识被学习者同步获取的一种教学模式。反过来说,不具备学科和专业教学特性的双语教学活动不应视为双语教学。纵观地方院校相关课程双语教学的开展情况,发现如下两个主要方面的问题。
2.1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材选用不当。
鉴于地方院校本科专业的学生生源质量,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双语教学师资欠缺,大多数高校都是采用大班授课,无法实现英语课堂的因材施教和师生的互动。其英语水平有限性导致他们无法跟上双语教学的节奏,使其产生畏惧心理,甚至无所事事,得过且过。加上学生本身认为双语教学与各自将来可能从事的职业没有直接联系,英语水平的高低并不会影响职业工薪标准,因而不重视对双语教学课程的学习。此外,地方院校因自身定位不准,倾向于采用更具权威性的原版外语教材,单向认为原版教材中最前沿的专业知识有利于学科知识建设的系统性,但实际情况却是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学生对原版教材上出现大量较难的单词和句子,难以理解,无法读懂书上的专业知识的情况比比皆是。
2.2 教师知识结构单一,教学方法陈旧。
双语教学对师资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在地方院校中,大部分教师知识结构单一,他们或者具备较强的专业知识但英语水平有限,或者英语基本功扎实但专业知识欠缺。再者,学校方面并没有及时地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双语教学的发展,导致大多数双语教学教师热情度不高。对于双语课程的教学模式,大多数教师会基于英语基础薄弱的现状,倾向于采取用中文来进行讲解,适当穿插几句英文形式的渗透型的教学模式,这种跟英语翻译课相差无几的授课模式导致学生学习兴趣全无甚至厌烦。
3地方院校经管类课程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及相关建议
双语课程的开设是教育国际化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战略途径之一。总体来说,地方院校双语课程还处于探索阶段,其发展状况与我国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相比更是有着很大的差距。为提升地方院校双语课程的教学质量,以下将从引进合适的双语教材、加大双语师资队伍的建设力度、构建双语课程学教结合的评价体系、对学生实行分层教学等四个建议开展分析,具体如下:
3.1合适双语教材的引进及采用 。
教材的质量是高等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发展水平的直接反映,同时也直接影响本科教学的质量。针对目前我国地方院校本科学生的英语水平的现状,能够完全脱离中文帮助而流畅阅读英语原版著作的学生还是少数,再加之原版的外文学术著作本身,尤其是案例的讲解方面还涉及到中西方社会文化和思考方式的巨大差异,部分学生即使能克服语言障碍也不一定能够完全理解专业材料的学术内涵。教材的枯燥和低趣味性,往往会迫使学生因为专业英语词汇的深奥难懂而中途放弃继续研读。因此,适宜的双语教材是开展双语课程的基本前提,尤为重要。
鉴于此,地方院校应重视双语教材的引进和采用。地方院校应基于自身实际情况,切忌跟风,按全国整齐规划的标准统一订购双语教材。如果硬要坚持选用国外原版教材,那么教师一方面应考虑满足教学内容的专业性、完整性及学术领先性的要求,改编外文讲义,制作适合自己学生学习水平的双语课件,转换原先固有的思维模式,使教学语言尽量浅显生动;另一方面要坚持适用性原则,使选取的外文教材既符合专业课程的教学规划和要求,与双语课程预设的教学目标相匹配,同时又能够提高学生对双语专业课程的自主学习兴趣和效率,帮助他们快速掌握双语专业课程的学习方式并及时掌握本专业的最新知识。
3.2双语师资队伍建设力度的加强和扩大。
双语教师是决定双语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地方院校的双语师资建设应结合现有教师的状况、学科专业建设规划、双语教学课程建设规划、学校的综合实力等因素,采取校际人才交流共享“请进来、送出去”的激励项目措施,逐步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英语语言能力等方面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来提高双语教学师资队伍的水平。此外,大力培养高校本土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也是一个重要的举措。具体表现为:挑选本校专业能力强、对该课程在国外的发展和研究情况较了解、外语发音准确的教师担任双语教师加大培训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选送相关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培训来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双语教学能力和外语表达能力。另外,还可以通过聘请外籍相关专业的专家、学者来所属大学讲学、座谈等方式加强对双语课程的交流和研究。 在实际的双语教学中,对英语基础条件不同的教师可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对外语功底深厚的教师,可要求他们完全用外语授课。对外语基础较好的教师,在强调用外语教学的同时,可分程度地允许他们用汉语维持其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对外语水平一般的教师,则要求他们在用汉语教学的同时,学会用英语表达有关专业名词、术语,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除了对本校教师展开双语培训之外,高校还可以通过聘请外籍教师或组织在本校工作的外国专家,采用听课、座谈、示范等方式,使外国专家对学校己经开设的英汉双语课程进行一些具体指导,利用外籍教师资源传授英语文化信息,取其精华、洋为中用,这必将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推动作用。
3.3采取学与教相结合的双语评价体系。
双语课程的教学评价机制需具有各自的独特性及特殊性。以评助教,以教带动学,构建学与教结合的双语课程评价体系,实现外语知识与学科知识的融合,以学生的学习步调来弹性定制双语教学目标、教学计划及教学内容,达到以学定教。提倡多元化的评价主体,即包括学生自评、教师评价及他人评价三部分。首先,就学生而言,首先要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在双语课堂上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平等地为每个学生提供表现、发言和交流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对双语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其次,就教师而言,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制定相应的量规表,并根据实际情况反馈信息,适时地调整其教学过程、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
至于双语课评价范围,地方院校应把课前、课中及课后评价结合起来。其中,课前评价需要双语教师对双语课程从总体上制定教学大纲、编写教学计划、选择合适的教材和学生参考书目等等。这个环节要求教师帮助学生克服语言障碍的同时习得专业知识。而双语课中的评价是整个双语课程评价体系的核心部分,它是针对课程教学全过程而言的。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多借鉴国外大学较为成熟的双语课程考核方式,深入了解学生在双语课程中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的同时,督促学生阅读国外专业文献材料并进一步培养学生外语环境下主动运用专业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4分层教学方法的开展。
鉴于双语课程对专业功底和外语水平的较高要求,双语教学需抓好外语学习的落实,注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采取分层教学方法,按照英语水平将对学生分层教学,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切实选择适合自己的双语课程。双语教学中的分级教学不仅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而且还能够极大地调动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只有充分地尊重教学对象的个性和差异,才能达到双语教学本应有的良好效果。
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应分别制订出不同的教学目标,设计出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汉英配合比例,合理安排授课方式,打破以往按专业自然班划分的标准,采取个人意愿与统一考核相结合、实际水平与分级考试结构相结合的原则,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充分展现。在采用分层授课的双语课程中,学生应当以学习主体者的身份,主动确定学习目标;同时,教师也要作为他们学习促进者而非知识的灌输者,一方面引导学生做到自主学习,自觉阅读教材、搜索资料、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另一方面鼓励他们学习自主,着重培养其合作学习精神。
4结语
双语教学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国际化的教育平台。地方院校双语课堂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直接接受国际先进的学科教育的机遇,同时也加大了他们成为社会需要的英语水平较高的复合型、国际化人才培养的可能性。为更好地促进双语课程的教学效果,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专业领域国际化人才的需求,我们还需不断探索和改革双语课堂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适应国际化竞争的需要。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19994.html上一篇:设计色彩构成实践性教学研究
下一篇:新历史时期下的幼儿美术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