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人格(Personality)这一词源于拉丁文“Persona”,其意指面具、脸谱。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认为,人格可以简单地说就是“一个人真正是什么”,更具体地说:“人格是在个体内在心理物理系统中的动力组织,它决定人对环境适应的独特性。”人格的内涵包括三层意思,一是指个体特有的、区别于他人的性格;二是指这个性格使在遗传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形成的;三是指性格通过外显的行为习惯表现出来。在西方心理学上,人格就是性格,而性格则是指一个人一定不变的特有品质。这种特有品质内在表现为心理特征,外在表现为行为,心理特征支配、指导着行为,而行为表现着心理特征。与人格有关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动机、情绪、态度、价值观、自我观念等。
二、学生写作心理及学生写作常见的心理状态
写作是一项复杂的心智技能。写作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体的认知与情意的自我表达,是凭借言语来反映客观事物、表达主观思想感情的智力活动。考察写作的一般过程,写作者往往要经历观察事物、认识生活、获得体验、萌发写作动机、调动生活积累、构思写作蓝图、运用语言进行等一系列的心智活动。写作过程实际上是一个以言语为凭借、以思维为核心的多种心理因素积极参与的心理活动过程。学生写作往往是属于练习,他们的文章主要是写给自己和老师(也许也包括家长)看的,所以,一般总是由老师命题进行仿真操作训练,大多具有操作模拟性。⑷ 学生在写作中常常会觉得思维空白,无话可说,绞尽脑汁、搜肠刮肚还是没有内容可写,最后不得不“为情而造文”,或搬些陈词套语搪塞一下和翻出作文集拷贝一下,写一些虚假,雷同的文章,里面的内容也是“大、假、空”,或者干涩平白。还有些学生写的作文还经常与他们实际做人相背离,在日常生活中的所作所为与他们的作文中展现出来的精神风貌大相径庭。在生活中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人,在他的文章中就可能是无私奉献、乐于助人的好学生了。这些现象非常普遍真是很让人痛心。
三、作文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塑造的影响
1.从作文的特征看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是个体的认知与情意的自我表达,是学生心智的反映,是人格内涵的体现,是学生内心情感的冲动,一篇作文就是一种人格的写照,是学生主观人格力量的折射。 2.从作文的主观动机看 作文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某些思想、情感、态度、意志或其它的一些感受,是为了将那些蕴藏在内心深处的东西借助语言文字来发诸于外。从学生的文章中可以感受他们丰富复杂的内心世界,可以领略他们的思想情操,而这些也是人格的基本因素。 3.从作文的动态过程看 学生写文章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搜集材料,构思文章到下笔作文,是作者这一时期心理变化起伏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是在某种心理倾向中完成的,这种心理倾向是学生人格的体现,也是这一阶段心理状况的反映。如果教师能通过学生作文中表露的人格因素把握住人格教育,将起到良好效果。 一篇作文就是一种人格的写照,作文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有着无与伦比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教师有计划有目的的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使学生通过情与理的潜移默化,而陶冶情操,净化感情,最终达到塑造学生的高尚健康人格的目的。
四、在作文教学中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⒈ 结合学生心理特点进行人格教育 美国人格心理学家艾里克森把人格发展划分为八个阶段,人格发展的每个阶段都由一对冲突或两极所构成,并形成一种危机。危机积极解决,会增强自我的力量,人格就得到健全的发展,有利于个人对环境的适应;反之,危机得不到解决,就会削弱自我的力量,使人格不健全,阻碍个人对环境的适应。教师要在作文教学中渗透人格教育,就要先弄清楚这一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特别是这一阶段学生要应对的危机。2.重视个别学生的人格教育 除了了解本阶段学生的心理特征外,教师还要在平时多了解每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尤其是一些内向孤僻、学习成绩不理想和特殊家庭的学生,老师要把作文当作学生心理动向的风向标,通过学生作文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对个别学生在作文中出现的个别问题,教师要细心研究,认知解决,可以在评语中与学生交流沟通,必要时可以开展个别谈话,但教师方法一定要得当,不能让学生产生思想政治教育之嫌而产生抵触作用。在与学生交流过程中教师态度要真诚,并为学生做好保密工作。 3.在社会实践中渗透健康人格教育 中小学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形成,心理还未成熟,看问题往往比较偏激、片面,因此教师应该善于引导学生以一颗善良纯洁的心灵客观的看待这个世界,帮助他们树立起崇高的理想和信念,让善良、乐观的良好品质成为他们的人格基调。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多参加一些课外活动,把作文教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社会体验生活,在搜集写作素材的同时,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和生命的意义,唤起学生对他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然后把这些情感内化为具体的信念和行为方式,进而形成学生稳定的性格特点。 4. 教师要为学生树立良好模范形象 古今中外的教育实践经验都已表明,教师的自身行为举止和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作文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形象,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使之成为仿效的榜样。 5. 培养学生的自我调节水平 正常人都有一个完善的自我调调节系统,一切外来的影响都要通过自我调节而起作用。当学生的知识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具有了一定的判断水平,尤其是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就能把社会普遍认同的健康人格作为参照,在欣赏优秀美文中,学生可以从作者的高尚人格中受到感染,进而审查自我的人格缺陷,发挥自己人格优势,在学生的写作中进一步强化自己的这种强烈的心理。在整个作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都要坚持运用健康人格的标准来指导、调节学生的行为,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自制力、自我监督自我激励的能力,不断地塑造学生的健康人格。 总之,作文教学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有无与伦比、得天独厚的优势,教师在作文教学中要将塑造学生健康人格作为一项重要目标,通过多种教学途径进行人格教育,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高尚健康的人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0187.html上一篇: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初中写作综合性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