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语块”源于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Miller提出的组块概念。国外不同学者对“语块”研究持有不同表述:Bolinger(1976)提出语言内容不仅靠语法规则无限生成,还提供了巨大数量的预制件;Pawley&Syder(1983)指出那些出现频率高、不同程度词汇化的词串――词汇化句干构成英语基本语言单位;Cowie(1988)对程式语的研究;Nattinger&Decarrico (1992)对“词汇性短语”的研究。尽管术语表达不同,但所指都是形式上有整体性、意义上有约定性的多词单位――语块。
本文采用Wray对语块的解释:“一串预制的连贯或不连贯的词或其它意义单位,它整体存诸在记忆中,使用时直接提取,无需语法生成和分析”。语块作为词汇和句法的结合体,保证了语言使用的流利性、地道性、得体性,对二语学习具有一定指导性。
二、语块教学
最早将语块应用于语言教学大纲的有Willis(1990)、Nattinger和Decarrico(1992)、Lewis(1993)等学者。Willis注重词语法,Nattinger和Decarrico关注套语的交际功能,Lewis提倡词汇教学法。他们都认为语言教学不应拘泥于语法规则的掌握。
Lewis指出:“语言是语法化的词汇,而不是词汇化的语法”。语言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是语块的知识,语块被视为语言教学的理想单位。他认为语块是表达的基础,教师应具备识别语块的能力,并帮助学生掌握这一技能。语块在教学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更多实证研究的肯定。语块教学为语言教学提供一个新视角。
1.语块教学的理论基础。
(1)语言的双重属性。语言具有双重属性――可分析性和程式性。一方面,语言是以词汇-语法规则为基础、可分析、相对封闭的系统,另一方面,语言是以记忆为基础、程式化、相对开放的系统。分析性解释语言中受规则制约的部分,程式性为大量语块的存在提供了理据。传统语言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是语法教学,关注组词造句而忽视大量存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不规则语言知识――语块。
语言教学应兼顾语言的双重属性。Widdowson(1989)早在80年代末提出学习语块比学习语法更重要。语言主要用于交际,符合语法规则的结构不一定就为本族语者所理解,而语块最能体现学习者语言表达的地道性和流利度。
(2)语块的心理现实性。语块的最早研究可追溯到儿童母语习得研究。语块以整体的方式进行存储加工,是儿童早期习得语言的主要方式,在母语者头脑中具有心理现实性。Wray通过一些反例说明心理词库的单位不完全是Chomsky所认为的最小的语言单位――语素,至少有一部分是多词单位。近些年不少研究证实二语语块同样具有心理现实性。认知心理学家基于反应时范式、眼动仪范式及ERP范式对语块语音、语义、结构等方面认知加工研究证实语块对人的语言识别、学习和认知过程至关重要。语块具有整体认知加工优势,语块的存储和记忆是认知心理的需要。
2.语块教学的优势。国内不同学者通过实证研究肯定语块在二语习得中的积极作用。语块教学优势主要体现为:首先,语块教学有效地将词汇、语法以及语用结合起来,避免了重词汇、重语法、重交际等极端教学方式。学生不再拘泥于单个词汇或语法的枯燥记忆,而将更多的注意力移向篇章结构、整体意义,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其次,实时交际中无论是理解字面义还是修辞义,语块的心理现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减轻认知和信息加工负担,完全符合Zipf提出的人类言语行为普遍遵循的“省力原则”。再次,语块的使用有利于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地道性和意义的准确性、连贯性。语块教学注重提高学生的交际力和语言的理解,间接地培养学生二语习得信心。
3.如何进行语块教学。学生虽然掌握了一定词汇量和语法知识,但写作、谈论时仍一筹莫展,这充分说明语块知识的欠缺。语块具有认知加工优越性,语块的掌握能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行二语学习。如何有效进行语块教学值得二语教师思考。
首先,培养学生语块意识。教师应增加学生对语块的显性学习,引导学生有意注意、识别和记忆语块。其次,培养学生积累、总结语块的习惯。教师应带动学生运用各种学习策略、坚持积累、总结语块。再次,注重语块的运用。语言的输入和输出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二语习得。教师提供练习语块的课堂活动,鼓励学生运用语块进行写作、交流。
三、结语
本为主要对语块教学作了浅析。语料库语言学研究证实90%的自然话语由兼有句法和词汇特征的固定与非固定的语块结构组成。语块是语言表达的关键,也应是二语教学的重点。培养语块意识、建立语块系统有助于语言能力的发展。语块教学并非完全排斥传统的语言教学,语块观有待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0416.html下一篇: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个体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