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教导学生注重观察、积累
很多学生一到写作文时,就苦于没有素材,觉得日常生活有些单调,所以通篇会出现“流水账”的情况。可是,好作文并不是教师一味枯燥的说教、不间断的习作训练造就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少讲,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多看、多想、多说,使学生爱上写作,就需要拓宽学生的思路,关注真实的生活情境,以我手写我心,这样学生的笔下才会产生跳动时代脉搏的文章。教师要让学生多挖掘身边素材,注意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可通过做游戏、表演的方式,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放松,以更好地激发灵感;利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多种方式,层层剥笋,引出动作描写方法和写作框架,在学生观察口述的基础上,出示优秀范文和习作框架,让学生掌握写作的要点。练习写一首好作文的关键是利用素材积累本,随时、随地、随手记录生活见闻以及点滴感受,可以是日记,也可以是只言片语。学生可以记录自己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纪实、一本书的读后感、一部震撼人心的电影观后感、自己的突发奇想、学习范例之后的仿写、刚刚遇到的小事、回忆经历过的事之后发现的能够触动内心的事物。
二、鼓励学生表达真实的自我
当前小学语文老师过度施教,过于侧重对文本的解读,其中最常见的问题就是教师“包场”,实施“满堂灌”,把自己的理解强加给学生,使他们的身心发展和认识相脱节。殊不知,小学语文姓“小”,应该回归到儿童的立场,要情之所至,顺其自然,所以要回归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课堂教学应该由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方向转变,一堂课以学生提问、讨论为主体,教师只起一个督导的作用。若条条框框过多,比如往往要求作文的最后要有升华,要写意义或感怀,就会直接影响学生的自由表达。此外,写作文要关注活生生的人,而不是冷冰冰的文。作文教学要回归语文的本质,让学生感受到文字之美、情感之美,要关注到学生学习语文的情感,而不能为了突击考分、完成教学任务,而忽略了情感的培养。那种“三段式”的教法,是用成人的视角来要求学生的,所设定的步骤会影响学生的自由表达,这是写作的误区,也和学生的年龄不相符。小学作文应该呈现出儿童的世界,让学生乐于表达真实的自我。
三、进行人性化的作文点评
“文章结构松散”“故事内容陈旧”“语句不通顺”“注意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等评语在学生练习册上十分常见,且不说这能否体现教师指导的意义,单从评语应符合学生个性化这一点上看,这样的评语对学生写作兴趣的保持就毫无意义,长此以业很难看到学生敏锐的情思、丰富的想象力了。书写作文评语也是一门艺术,笔者认为尽可能多地使用“批注式”的评语,效果会更好。那么到底怎么用好评语呢?最主要的是综合不同类型评语的特征,灵活使用。
(一)不吝啬对学生的欣赏每一篇作文习作都会有其可取之处,有的结构比较完整,有的在记叙时文通字顺,有的在前次造句上较为优秀,有的是一个比较出色的结尾或是开头,有的是一个字或是一个符号??这需要教师及时地发现,并且给予重视。哪怕是一个词语用得比较恰当,也要标注出来,并写上“这个词用在这里很贴切”,此外还有“你的文章的结尾意味深长”“这里运用的巧妙过滤,使文章更精彩”等语句以表欣赏之意。
(二)以指导、解决问题为主这类型批语的主要作用是教给学生以作文的思想方法和写作技巧,让学生从根本上摸到一些写作文的门道。然而学生习作中经常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语病,教师、家长不能简单地画出句子,然后画个问号,再写上“这句话不通顺”或“层次比较乱”之类的话语,这部分的批语应该起到一个引导学生自省、修正的作用,既要留有思考的空间,又能指出修改的方向。 举例来说,“选材不错,要是能把你当时是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写下来就更好了”
四、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
目前,传统的作文教学正在逐渐被消解甚至颠覆,教师已经不再纠结于单一的字词句学习和语言文字训练及主题思想的灌输,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崭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新课程改革下的作文课堂已经由过去单纯的知识传授课变成了感知训练课;由过去单纯的语言训练课变成了思维训练课;由过去单纯的主题思想训练课变成了情感训练课。例如在感知人训练课中,可引导学生“观其行知其心,知其心写其行”,引导学生从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着手观察人物的性格特点,这是由形到心的过程。在此基础之上,让学生思考不同性格特点下的人物,其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会一样吗?只要学生用心观察便会找出很多的不同之处,正是这些不同,造就了性格迥异的人们,这便是由心到形的过程。这种感知课堂使学生眼中的人物渐渐不一样起来,由此学生笔下的人物特点也渐渐清晰起来。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0604.html上一篇:语文教学中学生想象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