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文言文的诵读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
诵读之法古已有之,但“诵”和“读”在词源上是有区别的,《说文解字》:“诵,讽也。从言,甬声。”段玉裁作注时也依据《周礼?大司乐》对二字进行了精辟辨析,他说:“倍文曰讽,以声节之曰诵。”由此可见“诵”是一种通过声音传情的表达方式;“读”《说》解释为“籀书也”,段注则解释为“抽择其义,蕴至于无穷,是之谓读。”进解释:“讽,诵亦可云读,而读之义不止于讽,诵。讽诵止得其文辞,读乃得其义蕴。”可见“读”不仅包括“诵”,还侧重于内容的理解。
随着学习实践的加强,直到宋代朱熹将“诵读”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记载于教育记述之中。他认为“诵读”其意义是“真道学第一”;其内容是“熟读精思”;步骤是“必须成诵”,即“诵数已足,未成诵必欲成诵。遍数未足,虽已成诵,必满数遍。”“余常谓读书有三道,谓心到、咽到、口到,心不存此,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专一,却只浪漫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朱子蒙童须知?读书写文字》)
到了现代,叶圣陶先生曾指出:“文言文的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精读指导举隅〉前沿》)从本质上讲,叶老的提法与朱子理论没什么区别。
可见,文言文的诵读法就是通过眼观口诵心惟,熟读精思成诵,达到对诗文全面深入理解的教学方法。但随着时代的变更,尤其是五四以后,文言文的学习一再受到人们的摒弃,诵读法也被认为是“八股文式的教学思想”,所以要搞好文言文的学习,我们必须重新正确认识文言文诵读教学。
二、文言文的诵读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诵读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改善文言文的教学现状
当今文言文教学的现状时耗时低效:一方面老师认为学生不具备自行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往往采用串讲加重分析的方法肢解课文,以达到“嚼烂”的目的;另一方面,学生则只能在没有熟读文章基础上被动地听,记笔记,学句法。这种授课方式很难调动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调动学生积极主动的直接动力,所以采取措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改善耗时低效的现状。
诵读是调动眼、口、耳、心多种器官进行学习的一种方法,其诵读方式也是多种多样,我们可以通过诵读形式的变换,以及不同感官的刺激来调动学生的文言文的学习兴趣。
例如可以经常开展一些竞赛活动,使学生在精神集中而又兴趣盎然的状态中有侧重地诵读,看谁读得有感情。其方式也可以多种多样,如:诵读接力、男女生小组擂台、抽签诵读等等。这项活动开展要经常、生动、有准备、有评比、有表扬、有鼓励、自然地调动学生于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
(二)诵读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叶圣陶先生在《认真学习语文》一文中也说:“读文章,写文章,最好不要光用眼睛看,还要用嘴念,读人家的东西,念出来,比光看容易吸收,有感情的文章念几遍就容易领会。”文言文学习也是同样的道理,而且课本中的文言文篇章包含了许多汉语言知识,表达的思想感情也很微妙,每篇文章从语言的表层意义到深层意义仅靠老师的讲解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加强调自主学习。借助诵读让学生感知、想象、分析、推理、挖掘文章的思想内涵是一条必行而有效之路。我们可以老师范读,学生诵读,或者教师范读与学生诵读相结合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例如,魏学伊《核舟记》是一篇说明文,在学习的时候我们可以很好地借助诵读的方法,采用齐读或自读都可以。一遍下来可以知道全文从“船头”“船尾”“船背”三方面介绍核舟;读第二遍学生会注意到“核舟”上的人物造型、提名刻字、布局结构;三遍读完,学生便会初步体会到“技亦灵怪矣哉!”的味道了。
(三)诵读有助于培养学习的语感,训练学生的语言能力
吕叔湘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学习语法与训练语感》)语言能力是人的文化心理结构表现于语言层面的品位、格局和发展的倾向,其核心因素是语感。语感是一个人对语言的直觉和感知判断,是人们感知、领悟、把握语言这一对象的一种能力、方式和结构,在所有语言活动中起关键作用。语感分输入和输出两大类。输入型语感与听、读的活动对应;输出型语感与说、写活动对应。
例如,我在实习时,一位老师上林觉民的《与妻书》一课时,简要介绍了作者何解释了“绝命书”一词后,对课文内容未作任何分析讲解,就开始用他沉静的语调动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们被深深的感染,都不约而同地低下头,寂无人声的教室响起了一片唏嘘,竟至“动声哭泣”,可见校师生情并茂的范读,具有强大的语言感染能力,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情共鸣。诵读直接感受文言文的语言是培养语感的有限方法。
综上,对于文言文而言,其自身的语言特点及诵读自身的优点决定了诵读是学习文言文的一个好的方法。但是事物都是相对的,我们在运用诵读法教学的同时,也要注意一些几点: 其一,诵读文言文一个要有数量上的保证,另外一个要有时间上的保证。不反复读,认真读,便不能达到熟读成诵的要求,而时间上呢,正如任泽先生提到的:“课堂教学毕竟是中学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上要加强诵读训练,每课必读,培养语感,不同类型的语文诵读应有不同具体安排和方法。大多数……课堂上学生读(或活动)和教师讲(或示范)的比例就控制在5比5左右。”所以只有达到数量和时间两方面的要求诵读才能具有良好的效果。
其二,教师要做好诵读方式的指导工作。诵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范读、学生试读、分组诵读、齐读、自由诵读、分角色诵读、轮读、领读、表情诵读等;从读的时间安排来说,有课前预习时读、课上分析时读、课后复习巩固时读等。可见,诵读的方式种类多,没有什么固定模式可供套用。教师只有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不断摸索,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科学、灵活地运用诵读法,可以收到预期的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0825.html上一篇:钢筋翻样与加工课程教学方法探究
下一篇:互动教学在税法课堂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