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为什么选择自主学习法
为什么选择在历史教学中实施自主学习法呢?我们可以从必要性、必然性、可能性三个方面来看。
1、必要性
目前,我国传统课堂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要求,甚至成为了素质教育推进的一大障碍――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学生改变学习方式成为当务之急。尽管这种“转变”在一次次课改中不断进行,但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改进主要还是停留在“方法”层面上,给予学生自主参与的空间还不够充分。把教改目标提高到一个新的“理念”层次,[1]关注学生的课堂主动参与度,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显得尤为重要。就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来说,如何让学生喜欢历史老师、喜欢历史课、喜欢历史很重要,而自主学习教学必将成为学科改革的关键。
2、必然性
20 世纪中期以来,自主学习逐渐成为教育学、心理学研究的一个热门课题。在国外,学者们已对自主学习做了大量的研究,在对自主学习的内部影响因素、外部环境作用、方法和技能等方面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如20 世纪末美国纽约城市大学的齐莫曼教授提出的“六维自主学习研究框架”等;[2]而在国内,改革开放以来国内学者的研究也卓有成效。例如,董奇、周勇的“自主学习三个方面”理论;[3]靳玉乐的“广义和狭义自主学习”定义;[4]庞维国的“纵向、横向两维度”自主学习理论等――这些理论证明了自主学习理论发展已走向成熟,自主学习实践呼之欲出。[5]
3、可能性
2001年6月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特别指出“学校教育的重要使命就是要把学生培养成自主学习者”;2011 年版《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进一步强调历史课堂要“充分体现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发挥历史学科的教育功能”、“鼓励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倡导教师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方式的创新”――政策的重视为自主学习的开展提供了有利的实施条件。
二、怎样实施自主学习法
顾名思义,“自主学习法”就是一种让学生自己学,课堂教学以学生主动参与为主,改变现阶段仍普遍存在的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课堂现状,激发学生主动性和积极性的学习方法。
明确了这一点,自主学习的关键就明确了――那就是“主动”二字,即让学生“愿意学”、“学会学”、“快乐学”。
1、愿意学
学生只有在强烈兴趣与求知欲望的引导下,而不是在外来压力下进行被动的学习,才能真正具有主动学习历史和理解历史的愿望和积极性。因此在“自主学习法”实施中,教师应该首先在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1)首先,可以允许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进行选择性的学习和超过课程目标要求的深入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内容的安排上,不妨给学生体制、课标内的更多自由,比如,让他们决定先学什么,后学什么;先上哪课,后上哪课,并由此对教学顺序进行合理的微调。
(2)其次,教师需要设置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学”,诱导学生愿意主动在学习中深入到历史人物角色中,主动参与课堂,了解历史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就需要教师的“教学智慧”。如,教师在讲解“科举考试”这一部分内容时可提问学生:“大家喜欢考试吗?”从学生最熟悉的“考试”引入,[6]对比现代考试制度与古代“科举制度”。指出科举制度对士子的身心束缚,同时提及在选用人才上现代考试制度具有相对公平性。不仅让学生有兴趣听“科举考试”的内容,又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自己参与的考试,可谓一举两得。
当然,引入的方法不止有一种,达到了学生“愿意学”的目的,便是自主教学成功的一半。
2、学会学
有了“愿意学”的动机是重要的,但显然是远远不够的――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一种信息交流的过程,学生与老师,缺了任何一方,课堂都不完整。“自主学习”并不等于“随意学习”,教师在自主学习中不再是“统治者”的角色,也当然不应该消失,而应该转变为“领路人”的角色,一个帮助学生“学会学”的角色。
(1)第一,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和自学能力,尤其是自学意志品质。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自学是第一步。学生落实自主学习课堂教学模式的最基本环节是自学,但初中学生毕竟年龄较小,需要加以规范、引导,要规定自学时间、自学内容,并根据学情适当布置自学中要思考完成的任务。
(2)第二,密切关注学生的自学过程,在学生自学中遇到困难或没有完成自学任务时,应及时给予科学的引导。历史课程的特点就是知识涵盖量大,纵贯古今中外。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的智能发展,则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他强调了阅读能力对智能发展的决定性作用,这在历史科目中这更是显得尤为突出――阅读能力是学习历史最基本的能力,[7]学生需要有阅读史料、理解史料的能力。学生进行阅读时,教师不是无事可做,而是应当在教室里巡视,对学习较差或理解能力较弱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循循善诱,教会学生找关键词。
(3)第三,注重培养学生用历史思维方法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对于一些知识面较广的内容,教师在课堂上讨论学习完以后,还可以鼓励学生再进行课后资料查阅,并在下次课进行讨论。 3、快乐学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有感情投入,有内在的动力支持,才是一种有效的学习。
所以教师应该在课堂上适当地开展相应的活动,使学生有足够空间开动脑筋,并且快乐地参与到教学中。
(1)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教学。历史必定是具有“时代性”的,对初中生来讲,所选择的内容跟学生的日常生活是相脱离的,因此,学生在进行学习的过程中会比较困难。为此,教师需要在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的氛围和学生的思维,并且让历史“走”到现实中,让历史人物“活”起来,变得更为可触可感。比如,教师在讲解“秦始皇统一中国”这一部分内容的时候,[8]教师课根据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并指导扮成秦始皇的学生提问:“各位爱卿,统一六国后朕应该做哪些事呢?”扮演大臣的学生便需要把自己置身于秦朝辅定的时候,积极地进行思考,或从书中找出秦始皇统一六国后的一系列巩固统治的举措并说明原因。这样,学生能够在一定的历史情境当中,感受历史。发挥学生的表演力,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地提高,能够快乐地学习历史;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建立合作小组来自主合作学习,如办一些辩论赛、讨论等。
(2)积极评价学生。积极评价学生,让学生充分获得成功感。[9]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差异,通过评价的方式来帮助学生认识自己和改变自己,树立学生历史学习的自信心。在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多采用鼓励的方式,鼓励学生大胆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积极质疑,并通过提问来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情况,对于表现好的学生及时给予肯定,对于表现不好的学生要及时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并给予鼓励――这样才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乐学”是有效地学,是“愿意学”、“学会学”的目的,也是“愿意学”、“学会学”的基础,因此,“快乐学”构成了良性学习循环的关键链条。
三、结语
综上可见,自主学习是大势所趋,是一个关于“愿意学”、“学会学”、“快乐学”的具有可行性的有效学习良性循环。
自主学习的实施需要“变”的勇气,但“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只有变,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最大限度地调动学习的内动力,才能臻于最有效的学习成果,进一步促进新课程改革和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遥望未来,自主学习的运用必将为中国教育注入新的血液,开启新的明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09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