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行动导向”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世界职业教育教学论谈中出现的一种新的思潮,它对于培养人的关键能力起了重要的作用。所谓关键能力是指从事任何职业都需要的,适合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所需要的一种综合能力。具体包括: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而这三项能力也正是我们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因此“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认可。
“行动导向”教学法从教学生“学会学习”的目标出发,将学生的学习与自身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同时,体现了“以学为本,因学施教”的教学准则,不仅仅让学生学会学习,还要学会做事,学会做人。“行动导向”教学法强调学生的学习动机、注重学习兴趣的培养,让学生对所学内容充满好奇并主动提出问题。更重要的是“行动导向”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学习,要求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并发挥每一个人在团队中的主体作用,同时锻炼学生表达自己想法和展示成果的能力。因此来实现学生的“零距离”上岗能力。
2 学生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角色的转变
在传统的教学法中,一般是教师讲,学生听。每次课的大部分时间都是教师在讲,这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授课方式,所学的内容也是教师选取,然后将所有内容都灌输给学生,让学生通过反复记忆来掌握相关知识,而最终的考核和激励措施也不过是考试的分数,这一过程和最终的结果让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会逐步失去对学习的兴趣。同时,由于教师讲,学生听这种消息的传递方式为单方面的,虽然偶有互动但也是被动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很难从课堂的表象来掌握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思考和自主学习的潜能,让学生成为了“被动学习者”,这也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旦学生失去了学习兴趣,那无论教学中采取什么样的手段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而言能力的提高也就更无从谈起。
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学生的角色发生的重大转变。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了“主动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者”变成了“主角”。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课堂上教师不再占用大部分时间去讲授,而是只用一小部分时间来将讲解完任务所需要的相关知识,剩下大部分时间由学生自己根据所要完成的任务查阅相关资料,去逐一确定目标,实现目标,并在过程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完成任务。在整个过程中,每一个同学都有自己的任务,发挥自己在团队中的作用。不仅要锻炼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学会与人交流,与团队成员合作,听取他人宝贵意见,对自己的方案进行不断完善。在任务的完成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身的工作能力还培养了自己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因此,这样的教学方法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同时,也将知识的学习和能力的锻炼紧密结合到一起。在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 角色转变可能带来的问题
首先,在“行动导向”教学法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有多年教学经历的教师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从心理上要重新认识课堂教学,逐步适应和调整心态。另外,“行动导向”教学法的应用对教师的教学手段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不但要用传统的讲授,还要补充很多不同形式的教学手段,随之而来的便是知识面的扩展,备课方法的改变,再加上实践经验的不足等问题。因此,新教学方法的使用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相关教师面临很大的挑战,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并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使新方法的使用在课堂上发挥出应有的效果。
其次,对于学生而言,在多年的受教过程中始终在经历传统的教学方式,突然间教学方式发生了这样的变化,学生也需要适应。虽然,“行动导向”教学法在很多方面都对学生的学习起了积极作用,但是这种靠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学习的方法,对学生自身要求很高,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学习自觉性,但是,我们都知道作为学生大部分都是有惰性的,没有旁人的督促和监督是不行的,而且在这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有很大的自由空间,我们很难控制整个过程。因此,逐步提高学生的学习自觉性、主动性和自我约束能力,也是新教学方法应用中遇到的一大问题。
再次,随着新教学方法的使用,有关于教材的选用、项目的选择、课堂教学中学生的管理办法、考勤及考核制度等都需要随之完善,而这些内容也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和完善。
4 结语
“行动导向”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但同时随之而来的相关问题也在不断增加,想要使这种方法在教学中取得更为理想的效果,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探讨研究并加以解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0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