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可是,在当今社会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也很难独善其身。一些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已经传播到了校园。相当一部分学生厌学,有些学生行为偏激,抵触老师,抵触教育,语言粗鄙。学生之中之所以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和我们的教育是有很大的关系的,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只重视分数,拿成绩说话,忽略了每个学生的个性成长需要。所以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历史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主义情怀就显得尤为必要了。
人文主义,是一种人类的自我关怀,表现为对人的生命、尊严和价值的高度重视,对人类各种精神文化遗产的无比珍惜,对人格与道德的不懈追求。在希腊时代就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普罗塔格拉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而20世纪最著名的教育家杜威说,“这便是指示给我们的任务。如果用堂皇冠冕的名词来说,这个任务是使科学人文化……我们还应该养成观察和了解自由的、广泛的、有训练的态度,使这些态度成为和科学方法的基本原则血肉相连的东西,成为习惯的不知不觉的东西。在这个成就中,科学、教育和民主的动机合而为一。希望我们能肩负起这个时代任务。因为这是我们的人生问题。只有通过人的欲望,人的了解,人的努力,这个问题才能得到解决”。[2]那么,如何在历史教育中贯彻“人文主义”精神呢?
首先,从教师自我做起。“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的言传身教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播撒一种思想,收获一种行为,播撒一种行为,收获一种习惯”。
其次,在历史教学中,更应渗透人文主义的教育。
《中学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为学生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目标中,应体现出关注学生情感,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感人生观的内容。如学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一专题时,通过学习林则徐,李鸿章等人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了解前人的一系列救国活动,体会在时代变迁的大潮中,他们的不易。学习《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课时,通过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争,认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通过了解邓世昌自杀式地撞向吉野号的英雄事迹,让学生思考如果他们处在当时,会选择逃跑还是选择以身殉国,从而感受前人的舍身救国的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思想史中,通过学习朱熹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学习李贽的思想,培养学生不畏传统的精神。
在教学方法上,也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灵活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既要采用讲述法,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将学生感兴趣的知识穿插到教学中。以抗日战争为例,重庆市作为抗日战争时期的陪都就有很多历史素材,如曾家岩周公馆,红岩系列,还有大家熟悉的解放碑。将这些鲜活的历史引入课堂之中不仅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理念。德国著名教育家斯普朗格就曾经说过: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知识,而是要把认得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也要采用学生多种教学方法。如讲解互联网的兴起对人类的影响,就可以采用辩论赛的方法,将学生分为两组,围绕利弊展开讨论。探究式学习法在人文主义教育中也显得非常重要,让学生在生成过程中理解掌握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也应体现人文主义。首先,要营造积极平等轻松的课堂氛围,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也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想法,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上畅所欲言,产生思想的交锋。课前播放音乐,播放相关视频都能起到相关作用。如讲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道路这一节时,播放音乐《春天的故事》就既能营造好的氛围,又能很好的将学生的思绪带入那个年代,从而很自然的导入新课。在学习《新航路的开辟》一课时,让学生以哥伦布为例,设计历史剧。从航海的艰辛和野蛮的征服,感受历史人物的双重性格特征。
其次,在课堂上也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问题。当出现课堂上的回答与提问预设的答案不同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回答的合理性,不能简单粗暴的对待,更不能批评学生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视点思考,扩大知识面。由于历史本身的复杂性,应充分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让学生多阅读,多思考,保护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总之,新的课程标准对我们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应充分落实人文精神,以培养志趣高雅,有思想,有追求的人才为己任,充分体现历史学科的人文主义色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10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