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词汇教学的重要性是显而易见。因为语言总的来说也是由词汇组成的,没有词汇便没有语言。至于语音、语法,也不过是词汇的具体读音和具体用法的总结和概括,所以说,即便学习者掌握了某一语言的语音和语法知识,也不能说他们掌握了这门语言。相反,假如学习者对词汇具体的读音和用法十分了解,那么,即便学习者对语音、语法知识不了解,也可以说出很地道的语言,就像是我们中国人学习汉语这一母语获得经历一样,在潜移默化中便学会了汉语。然而,由于汉语本身的开放性、丰富性以及在初期教学中并不像语音、语法那么难,所以,词汇方面的问题便容易被大家忽略,这就使得词汇教学逐渐变成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薄弱部分,并且在这其中有三方面的问题使留学生十分头疼,可以说是词汇教学中的难点。
第一大难点便是同义词。同义词,即是指含义上并无太大差别的一对词语。在教学中,我们发现留学生请老师解释的大部分词语都是同义词,同时也是我们和留学生交流时想要纠正的,觉得搞笑的部分。比如说“妈――娘”二字,它们都是母亲的称谓,是同义词,所以很多留学生便认为凡是带“娘”的词,都可以将“娘”换成“妈”,于是便有了“姑娘”变“姑妈”的闹剧。当然,留学生并不是无法分辨所有的同义词,据调查,留学生不易辨析的同义词主要集中在以下三种类型上:
一、有肯定句和否定句限制的同义词。这一点在副词的使用上较为明显,比如说“一直――从来”这对同义词,“一直”不仅能用在肯定句中,也能用在否定句中,也就是说,“一直”的使用并无肯否界限,但是“从来”一词,则更多的用在否定句中,例如“我从来也不迟到”。此外,还有一些词语在单用时无肯否局限,但是在同别的词语搭配使用时必须是否定的,如“再”和“也”搭配时形成的“再也……”句式(我再也不敢了)。
二、有褒、贬区别的同义词。这里的褒贬不是指词语本身,而是指一个词语同其他词语搭配时说表现的感情色彩,最典型的一组同义词便是“总算――最终”。“总算”后面所接的应该是表示经历困苦后出现的好事的词语,比如“成功了,扑灭了”等,而“最终”一词这没有这样的局限,可接表示好事的词也可接表示坏事的词。可是有许多留学生并不知道“总算”的这种特点,便会说出不合时宜的话,比如“下了这么多天的雨,大桥总算塌了”。
三、适用对象不同的同义词。这里主要指年龄长幼、职务大小以及地位高低的不同。这一类词语是生活中比较常用的,同时也是留学生容易说错的一类词,因为在大部分留学生的母语中对这一方面没有太多要求。就以询问年龄为例,英美等国均以类似于“how old are you?”的统一问法,但是在十分注重“礼”的中国,假如只是使用“你几岁了?”来询问所见到的所有人,是十分不礼貌的。
词汇教学的第二大难点是多义词。网络上曾经流行过这样一个段子,一个外国学习汉语多年,来中国参加HSK考试,其中有这样一道试题是这样的:请解释下面对话中出现的每个“意思”的意思。A给B送礼时,两人的对话很有意思。A:“你这是什么意思?”B:“没什么意思,意思、意思。”A:“你这就不够意思了。”B:“小意思,小意思。”A:“你这个人真有意思。”B:“其实也没有别的意思。”A:“那我就不好意思了。”B:“是我不好意思。”老外泪流满面,交白卷回国。我无从考证其真实性,但是它很直观的展现了汉语的一大特点――词义丰富。汉语中有很多词汇,不仅拥有本义、基本义,还有丰富的引申义,我们将这样的词定义为多义词。留学生由于接触汉语的时间短,所以并不能够很好的理解和使用多义词,这并无大碍,多义词的学习本来就是一个积累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我并没有将多义词的词义学习作为多义词教学中的难点,而且根据调查,对留学生造成困扰的是无法判断哪些词汇是多义词,从而将一些字词错归于多义词的范畴里。
词汇教学的第三大难点是新词。之所以将新词(包括网络语言、字母、方言等)列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的一大难点,是因为近年来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新词一直处于缺失状态。随着全球化到来,世界各国的政治、经济都产生了更加紧密的联系,这就使得各国的文化不可避免的发生碰撞和融合,而在这种碰撞和融合中涌现出大量的新词汇,这些新词汇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我国语言文化的发展,但是汉语教学界,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界,对此并没有太大的反应,结果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就有一些跟不上时代潮流。这种跟不上时代潮流的状态,对于汉语教学以及汉语国际化推广进程会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汉语初学者在刚接触汉语时,会感觉十分新鲜,从而对汉语的学习抱有很大的兴趣和热情,十分乐意同老师、中国学生进行交流,但是由于他们在课堂上所学的词汇跟不上时代潮流,在交流时便经常会出现听不懂“新词”的现象,而当这种情况出现时,虽然会促使小部分的学习者深入学习,但是这种落后更多地会使学习者对于课堂教学失去信任,不再乐于同他人交流,这对于对外汉语教学的展开和发展是十分不利的,应该引起教师及教育部门的重视。
个人认为,问题与解决办法是相伴而生的,更准确地说,解决办法应是孕育于问题当中的。所以,根据上文总结的词汇教学的三大难点,我提出以下几个解决办法:一、分门别类,特殊强调。这个办法主要是针对同义词辨析以及多义词的判定而提出的。例如在上文中,我们已将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同义词时所遇到的难点归为三类,便可以在此基础搜集整理常用的、属于上述三类的词汇及特殊应用,加以强调,从而加深学生的印象,减少词汇使用的错误率。二、入乡随俗,适度增添。所谓入乡随俗,适度增加,指的是所教词汇应该适时、适用、适度。例如在教在东北上学或者打算在东北地区工作的留学生汉语时,一定要教他们一些东北话,例如“可得(deǐ)了、玻(bǒ)棱盖儿”之类的词,既可以增加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对课堂教学的信任度,又可以让他们更好更快的适应在中国的生活,可以说是一举多得,但是也要适度,方便学生学习和消化。此外,在教学时还需要注意避免那些不太文明的方言词、网络用语,自觉维护国家形象。三、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这主要是针对汉语学习者母语习惯而提出的,因为不同的母语习惯可能对第二语言的教授、学习造成困扰。以日语为例,好多的日语词汇与汉语词汇同形却不同义,例如“着实”,汉语义是“确实”,而日语义却是“踏实”,词义可谓大相径庭。而由于惯性,日本学生很容易误解汉字,不得不加以注意。
以上便是我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难点归纳及解决,希望这些内容能够对对外汉语词汇教学现状的改善以及汉语国际化推广工作的进一步深化有所帮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1118.html上一篇:探究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