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1.体现语文体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简要说,就是学习怎么用言语形式来表情达意。可以说,正确处理形(形式)意(内容)关系,重视言语形式、文本形式的学习,正是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分野处,是语文的自家事。
2.有利于领悟文本内容、赏析文本秘妙。我们反对过度阐释文本,但也不提倡教师对学生说“此处只能意会不能言传”之类的话。过度阐释有可能偏离、曲解文本原意,而“不能言传”就等于什么都没告诉学生。其实,“意会”也好,“言传”也好,都是有通道的,那就是“形式”。文本的体式、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形式要素,正是探究文本内容和秘妙的桥梁与钥匙。阅读教学就是要解开形式的秘密,经由形式,逼近文本真实。
3.启迪学生言语表现的智慧。阅读的目的是什么?潘新和先生从个体的人的视角提出四条:涵养德行、性格,懂得处世、交往,求取知识、才干,学习写作、创造;并认为第四条是前三条的含蕴与升华。阅读教学,就是要帮助学生学习言语形式、文本形式,既通过形式理解内容,又通过形式积累形式知识,培养更高形态的言语表达技能和能力。
总之,教师进行文本解读、确定教学内容,要关注文本形式分析;教师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进行语文活动,同样要关注文本形式分析。
二、文本形式分析的路径
分析文本形式,必然会注意到其共性与个性两个方面。这里说的“共性”,指文体(体裁、体式)对文本的规范性(约束性)。如果我们对文体的认识没有足够的理论支撑,又缺乏耐心的个案剖析,那这样的文本形式分析就有可能是表面的、片面的,甚或是谬误的。
理论支撑从哪里来?如果追根溯源,应从历代文论(包括诗话、词话)中找根据。沈德潜谈律诗颈联,说:“五六必耸然挺拔,别开一境,上既和平,至此必须振起也。”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的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维《使至塞上》的颈联“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都起到了提振全诗精神的作用,使诗歌境界大开。与律诗颈联作用类似的还有绝句的第三句。杨载说:“绝句之法要婉曲回环,删芜就简,句绝而意不绝,多以第三句为主,而第四句发之,……至如婉转变化工夫,全在第三句,若于此转变得好,则第四句如顺流之舟矣。”杜牧《赤壁》的第三句“东风不与周郎便”,《泊秦淮》的第三句“商女不知亡国恨”,皆以否定句式引出诗人议论,点明绝句立意所在。
现当代学者、评论家对文体形式的研究成果,亦可资借鉴。比如,我们读鲁迅的小说《故乡》,会发现人物出场顺序很有意味:在回忆少年闰土之后,按常理,现实中的闰土该上场了吧?作者偏不,而是安排了杨二嫂登场,“一种尖利的怪声”把叙述者的目光转移到现实,杨二嫂之后,才是中年闰土的出场。这种顺序安排,不得不说是作者有意为之。在少年闰土和中年闰土之间,夹杂一个杨二嫂,这种“三明治式”的结构,不但使叙事显得摇曳多姿,更重要的是,它让我们自然联想到闰土的生存处境。在这里,杨二嫂与闰土就发生了某种内在关联,她同样构成了闰土“现实境遇”“命运苦剧”的一个重要因素。这种阅读“发现”,如果单从“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去机械分析,是不容易得出的,但如果我们具备分析小说结构的知识,就容易知道其中的奥妙了。正如杨义先生在《中国叙事学》里论述的那样,“结构”是叙事作品的模样和体制,人物事件位置的确定,本身就是一种功能和意义的标志,不需用语言说明;而读者,“当在这种语言形迹之外去领会结构的匠心和结构所蕴藏的意义”。
分析文本形式的共性(文体),我们看到的是文本的大模样,而对文本进行精研细磨,则需要关注形式的个性。散文是很个人化的写作,最能体现作者的性情。我们品读散文,就要看到散文背后站着的那个人,与他谈天说地,从字里行间读出他独有的“神态”。
比如,朱自清《背影》的第一句话“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余了”,按习惯说法,这句话应该是“我与父亲有两年多没见面了”。作者为何说“不相见”?存疑而读全篇,在最后一段可找到解释:“……家庭琐屑便往往触他之怒。他待我渐渐不同往日。但最近两年的不见,他终于忘却我的不好,……”原来,“不相见”有故意不见之意。而父亲的来信和儿子的《背影》一文,可看成是父子“冰释前嫌”的言和之举。这种分析法,就是找差异性或矛盾性:文本言语表达与习惯(规范)表达的差异,文本言语表达与生活真实在理性逻辑或情感逻辑上的差异或矛盾。找到了这种差异性或矛盾性,就容易理解文本表达的意图。
对文本形式的共性和个性进行分析,是力求在文化时空上与作者达成默契,以贴近文本、走进文本,进而“重建”文本。对文本有一个整体的又具体而微的印象,就为我们确定教学内容、展开阅读教学打下了一个扎实的基础。
三、以文本形式分析为主体的阅读教学设计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既然是对话,就应当有话题。如前述,从语文体性看,为解读文本计,替学生言语智慧涵养打算,阅读教学的话题设计都应该以文本形式为主线。
以文本形式分析为主体的阅读教学,从教学目标设计看,其知识与能力目标,应着眼于增长学生文本形式、言语形式知识,提高学生文本形式分析能力;其过程与方法目标,应围绕文本形式分析,设计课堂学习活动、讲授分析方法;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应在形式学习、言语学习中自然生成,而不是脱离文本的说教。所以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实践教学当中,就应当将文本形式分析凸显出来,既在方法、路径上精耕细作,更在课堂教学中广加运用,以彰显语文课程“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性质,促进师生言语智慧共同提高。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1368.html上一篇:初中新课程语文教学新思路
下一篇:初中生物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