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建设应用型大学的必然要求
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面向生产生活实践,培养大批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我国大部分“二本”、“三本”高等院校是从事这类教育的主力军[1]。应用型大学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的进程中相对于学术型研究型大学而出现的一种新的大学类型,这种新的大学类型强调与市场、产业、行业和岗位群的紧密结合,其主要任务是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本科层次的应用型人才,包括创业型大学、技术本科、教学服务型大学等[2]。
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已经成为目前很多探索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建设应用型大学的高等院校的设置专业,而《旅行社管理》课程作为旅游管理及相关专业的专业骨干课程,在发展应用型本科教育和建设应用型大学的热潮中必然需要成为应用性教学的先行者。
(二)发扬工匠精神的时代要求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6年3月5日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工匠精神”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让人耳目一新。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精神理念。工匠精神其实不仅在工业制造业领域需要光大,在旅游业领域也需要重视。
长期以来,以旅行社为代表的旅游企业过度追求“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带来的短期利益,从而忽略了旅游产品的品质。我国旅行社产品趋于雷同,缺乏个性和创新,多数旅行社企业创新能力不够,许多旅行社不愿下工夫开发特色产品,而产品生产主要是跟风、模仿和抄袭,一旦一些有开发能力的旅行社开发出某种能够迎合市场需求的新产品,众多中小旅行社便一哄而上竞相模仿,这种发展思路是难以永续支撑旅游产业的发展升级的。《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教学,就是要通过应用性人才的教育与培养,培养旅行社工匠和旅游业工匠,将工匠精神的本质要求贯穿到旅游业发展中,精益求精、创新发展。
(三)旅游学科建设与发展的内在要求
旅游管理学科的建设与发展必须依托实践、回归应用,应用性教学是未来旅游学科建设与发展的主流教学方式,《旅行社管理》是旅游管理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其综合性、实践性、应用性都非常强[3],其应用性教学需要提上日程。
二、《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教学的可能性
(一)学生的呼声与愿望
笔者从2011年至今先后针对河北、北京、天津等地数所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进行调查发现,90%以上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方式注重理论而忽视实践,缺乏趣味性而更显枯燥性;80%以上的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认为目前目前旅游管理专业教学内容脱离实际,在实习和工作中难以应用。学生群体对于改变目前教学方式、更新现有教学内容呼声很高,具有参与到应用性教学的强烈愿望。
(二)产业的需求与期望
包括旅行社在内的旅游产业对于具有实践经验、应用技能的毕业生更为青睐,期望旅游教育能够更注重应用性教学,《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教学具有实际需求。
(三)教师的探索与改革
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逐渐认可应用性教学的必要性,并开始探索应用,改革现有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很多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具有一定的产业实践经验,为这种探索和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双师型教师培养、产学互动、实践基地建设等现有大学教育应用性改革也为《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教学提供了可能性。
三、《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教学的路径
(一)多元结构体系
《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教学应该是“教师传授式的理论讲解+学生自学式的理论探究+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式的思维发散+实践性问题的布置与解决+实践调研式的案例研究+企业见习与实习+业界管理者客座教学+学生就业后终身学习”的多元结构体系。
教师传授式的理论讲解是基础,需要以实践为导向;学生自学式的理论探究是补充,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师生互动、学生主动式的思维发散是升华,将已有理论与创新思维碰撞;实践性问题的布置与解决是方向,为理论与实践的接轨提供切入口;实践调研式的案例研究是过渡,为进一步从理论走向实践提供模拟;企业见习与实习是关键,其中企业见习时间较多,频率较高,以配合理论课程不同章节为主,为学生认知产业实际提供平台,而企业实习则时间较长,为学生提升技能提供平台;业界管理者客座教学是反馈,将业界需求与评价转化为新的教学机会;学生就业后终身学习是使命,是应用性教学的延续,使学生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二)两种培养模式
即基于雇主单位定向就业的“订单式培养”,基于产学合作项目、实践基地并与学生实习就业挂钩的“主动式培养”,以实现教育与社会需求的无缝对接。订单式培养目标明确,要求清晰,需要为之对教学体系和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应用性教学的企业环境和实践机会容易获得;主动式培养目标更为综合、要求更为全面,通过产学合作项目、实践基地并与学生实习就业挂钩,《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教学将学生主动推向实践、推向市场。
(三)五种教学空间
立体、多元的《旅行社管理》课程“五个课堂”教学空间,分别由教室理论教学课堂、实验室教学课堂、产业基地教学课堂、课外活动课堂和网络教育课堂构成。教室理论教学课堂是传统课堂;实验室教学课堂是传统课堂的延伸,进行情景模拟教学;产业基地教学课堂是将学生见习与实习视为应用性教学的主战场之一,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方法提升技能;课外活动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实践调研等的集合体,从时间和空间都实现了对传统课堂的拓展;网络教育课堂是信息社会、新媒体时代《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教学的产物,也应该成为智慧旅游产业的组成部分――智慧旅游教育。
(四)六种教学方法
即案例教学法、项目驱动法、问题导向法、模拟仿真法、以赛促学法和海量平台法。案例教学法是应用性教学的基础性方法,通过案例让学生进入实践情境中,同时可以通过模拟问题应用理论;项目驱动法是通过产学互动等应用性项目驱动教学走向实践;问题导向法是通过应用性问题引领教学改革;模拟仿真法是通过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全方位模拟,在教学中提升应用技能;以赛促学法是通过旅行社创业大赛、导游风采大赛等比赛促进教学;海量平台法是探索“互联网+旅游教学”模式,将《旅行社管理》课程的应用性教学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拓展和延伸。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148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