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借助体验式教学,推进德育课职业素养渗透的意义
职业素养是“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从业者在职业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它包括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等方面”[1]。职业素养既是企事业单位衡量一个职业人成熟度的重要指标,又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当一些中职生存在职业意识淡薄、职业道德缺失、非专业能力欠缺、行为习惯偏差的问题。因此笔者认为,中职德育课应从以下两方面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一是“才”的训练,即职业技能,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团队合作能力、职业规划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的训练;二是“德”的培养,即职业意识、职业道德、职业作风和行为习惯的培养,具体体现为爱岗敬业、责任意识、诚实守信、团队精神、法纪观念、正确职业价值取向等的教育。
中职德育课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是潜移默化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灌输、体验、感悟、实践和逐步完善。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笔者认为体验式教学是中职德育课培养职业素养的最有效方法,它是一种以学生生活或社会热点作为体验来源,采用各种方法诱发和激活学生主动参与体验活动,强化感受和反思,获得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认知、经验和情感体验的教学方法。将其合理运用,有利于中职生主体性人格的塑造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有助于德育知识内化为职业素养,有利于提高中职生职业规划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将来职业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选择体验方法,推进德育课职业素养的渗透
中职德育课借助体验式教学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就是要善于挖掘和运用德育教材中职业素养的教育元素,结合中职生生活实际,创设体验情境、职业场景,引导学生看、听、做、想,最后用心去感悟。德育课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职业素养培养目标,选择不同的体验方法,避免方法的僵化和单一。教师可将生动幽默的语言、鲜活典型的事例,融于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中,将枯燥、沉闷的德育课堂变成职业训练的舞台,切实提高职业素养教育的实效性。
1.情境体验。
情境体验指在培养职业素养的过程中,德育教师借助多媒体手段,利用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素材,有目的、科学地创设生动具体的职业场景,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利用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探究,便于理解教学内容,实现情通理达、激情促信之目标,同时重点训练学生的学习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角色体验。
角色体验指德育教师根据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创设一定的职业情境,让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性格、阅历和认知水平扮演不同的角色,充分体验角色所处的职业环境,体察角色的经历,体会角色的情感,收获自己的感悟、道德认知和职业能力等。
在讲授《职业生涯规划》中“做好就业准备”这一课时,笔者开展了一场招聘服装设计师的面试活动,让不同学生扮演公司副总、设计部经理、人事部经理、应聘者等角色,学生兴趣浓厚,踊跃参与,之后师生畅谈看法和感悟。在体验中,学生掌握了面试技巧和技能,并深切体会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
3.辩论体验。
辩论体验指德育教师根据中职生实际情况和认知水平,结合德育教材中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选择适宜的辩题,让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收集相关材料,在辩论中有理有据地为自己支持的观点辩护。双方思想碰撞、智慧交锋、情感激荡,在针锋相对中深化职业认知,丰富生活经验,拓展技能素养,培养多种综合能力。
4.实践体验。
实践体验指为实现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德育教师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在动手操作、社会调查、参观访问或实践活动中学习,在亲历中有所知、有所悟,内化为信念,从而促其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这一过程是由行到知,知到信,再由信到行的过程。同时,锻炼了学生实践能力和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升华了职业素养。
笔者在讲授《哲学与人生》中“劳动奉献与人生价值”这部分内容时,指导学生设计“关于职业幸福感的问卷调查”,让学生走进生活,调查不同的人对职业幸福的认识和感受,并总结出一般性结论,在课堂上交流。通过社会调查、分析总结、交流分享,学生深刻感受到劳动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必经之路。正确职业价值取向在体验中自然形成,同时沟通、应变、实践等职业能力得到训练。
三、实施体验教学,推进德育课职业素养的渗透
德育课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无论借助何种体验方法都应以学生的生活实际为基础,以体验情境、问题为机制,以学生亲历、感受、反思为核心,以职业素养的培养和完善为目的,配之以适时引导、探究分析和实践验证。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贴近生活,创设体验情境,唤醒职业意识。
德育教师应根据中职生的生活实际及学生所学专业和对应职业群的特点,挖掘教材中与职业素养相关的内容,并收集身边有价值的图片、视频、文字等教学资料,创造性地设置课堂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通过启发谈话,引导学生观察、参与,主动置身于可感知的职业环境中,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唤醒职业意识。 在导游班讲授《职业道德与法律》中“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这一课时,笔者以杭州“最美司机”吴斌的感人事迹创设情境,先用生动的语言简单介绍吴斌平凡的一生,并配以悲情的旋律作为背景音乐渲染情境,引生入境。接着播放吴斌生命最后的76秒视频,在遭遇飞来横祸、身受重伤的生死时刻,他以惊人的毅力,坚守岗位职责,呵护乘客安全,用生命践行了“爱岗敬业,服务群众”的职业道德,体现出过硬的职业素养。之后笔者展示了一组导游推销假冒伪劣商品、提供有偿服务、强制消费等行为的图片或视频,他们为一己私利,严重损害游客的利益,背离了“爱岗敬业,诚实守信”的职业道德要求。在音乐、视频、图片的渲染下,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通过对比,学生的情绪完全被感染,形成正确的道德认知,同时增强敬业奉献、诚信从职的职业意识。
2.探究问题,参与体验互动,获取职业技能。
体验式教学应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中职德育教师应依据学生已有的生活阅历和认知水平,结合职业素养培养目标,准确把握德育教材所要传递的信息,在有目的地创设职业情境的前提下,向学生提出针对性、启发性、新颖性、开放性的问题。学生通过主题宣讲、角色扮演、竞赛活动、分组讨论、辩论等形式参与体验互动,发挥其主体作用,寓教于乐,在体验中获得职业知识技能。
在讲授《经济政治与社会》中“自主创业,选择成功”这一课时,笔者让学生课前分组收集或访问本校事业有成的毕业生创业史,制作成PPT在课堂上分享,学生仿佛置身于真实的职业场景中。接着笔者提出几个有针对性、开放性的问题:他们是如何发现市场需求、并准确把握商机的?他们具备哪些基本的心理素质?假如你选择自主创业,应考虑哪些因素?自身应具备哪些职业素养?带着这一系列问题,学生分组讨论,最后由每组代表发言。通过这一体验探究,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职业知识,而且组织能力、合作探究能力和分析综合能力等得到了训练。
3.分享感受,完善体验经验,内化职业信念。
“职业信念是一个成功职业人必备的核心素养,包含了良好的职业道德,积极的职业心态和正确的职业价值观”[3],它是隐性的。体验是个人的,它虽然生动具体,富有个性,但带有主观性和狭隘性。因此,在学生实践或经历活动获得感悟后,德育课教师一方面要鼓励学生敢于与教师双向交流,另一方面要适时引导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和分享,在不断反思中完善体验的经验,从而使所获得的职业知识内化为职业信念。
在学习《职业生涯规划》中“职业理想的作用”这部分内容时,笔者用了两个课时。通过第一课时的体验活动,学生获取了职业理想的相关知识,在此基础上,第二课时由每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参加题为“理想开启美好人生”的演讲比赛,分享自己对职业理想的感悟,展望符合本人实际的梦想,畅谈如何追梦、圆梦,促使学生所获得的职业认知内化为执著追求职业理想的信念。
4.延伸应用,回归体验实践,完善职业素养。
职业技能、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可以通过课堂教学和情境体验获得认知,但这些要内化为主体的自觉性,养成良好职业行为习惯,只有经过反复实践才能最终实现。因此,德育课教师应将课堂延伸到课外,与学校相关部门配合,定期组织学生到合作的企业和单位参加社会实践或顶岗实习,让学生融入真实的职业环境中,真切感受职业气氛。一方面,进一步强化职业能力,升华职业信念,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另一方面,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学生只有通过社会实践与自身已形成的职业认知和经验交互,反思自己,才能发现问题,克服不足,不断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更好地回归实践。
我校每学期都会组织幼校专业学生到幼儿园社会实践两周,到三年级下学期还要顶岗实习三个月,实践内容包括听课、上课、评课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学生将所学的幼教专业知识技能运用到实践中,将形成的职业素养外显为职业作风和职业行为习惯,并通过内省达到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实践能力和完善职业素养的目的。每次社会实践回来,笔者都要求学生及时总结交流,让不同的观点和见解进行碰撞,最后撰写成实践报告,以便指导下次实践。
总之,体验式教学突破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以生为本、贴近生活、强调亲历、重视感受,实现知、信、行的有机统一,切实增强了德育课的实效性,对全面提高中职生职业素养,促其职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1510.html下一篇:浅议英语教学中的学习策略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