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翻转课堂式教学”是指重新安排课堂内外的时间,将课堂变成了师生之间及学生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而知识点的学习将放在课后通过网络视频、收听讲座、自学课件等形式完成。这种教学模式下,宝贵的课堂时间不再全由教师讲授知识点,教师的身份由“教”变“导”。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应用所学知识,发现疑难点,分析解决问题。教学目标由原来的识记知识点转变为思维能力、创造力、评鉴力的提高,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翻转课堂已在美国中小学课堂普遍普及和流行起来,这种由外国课堂引进的教学法在我国中小学甚至大学教学中也引起广泛的注意及讨论。国内部分中学开始对此教学法进行全面的学习与实践。有学者提出,翻转课堂更适合理科教学,因为理科教学有明确的概念和公式,只要通过课件将基本概念讲明,辅以例题,课堂上加以答疑就完成了翻转的过程。但笔者认为这种教学方式更适合大学课堂,尤其是大学文科课程。一是大学课程的时间充足,相较于中小学课堂40分钟一节课而言,大学课堂往往有80分钟~120分钟,这可以充分保证课堂交流时间。二是大学生的智力与思维较中小学生要来得发达与完善,他们更能轻松地运用各种网络媒体进行课后自学,对于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完全有能力在课后完成。这样一来,课堂摇身一变就成为答疑、交流、头脑风暴、创意博弈、智慧碰撞的平台和空间,更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翻转课堂教学法”对大学文科课堂有着积极的影响和冲击,它的引入突破了以往大学文科教学中“研读课文―赏析文本”的传统模式,为大学文科课堂提供了新思路,开启了文科教育研究领域的教学改革。文科课程,尤其是大学文科课程,更需要培养学生独立的思维方式、客观的自我认知能力。一个成功的大学文科课堂不仅要提高学生的社会理智和心智的水准,更要培养其高尚的公共道德意识和高雅的文化品位。在课堂上简单地文化介绍与作品赏析远远达不到这个教学目的,只有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真正投入地进行思想观念的碰撞、情感体会的交流才能启发学生产生更多的感悟,从而实现“修身养德、立人立世”的育人目标。
二、翻转课堂引入大学文科课堂的优势
1.以往大学文科课堂的教学效果
大学文科的课堂师生互动交流往往较少,大部分老师注重选择高品质的教材,并潜心制作了课件详细讲解知识。在这种传统的教学理念引导下,大学生在课堂上被动接受知识,注意力往往不够不集中,大学课堂上玩手机的现象比比皆是。经常出现教师在讲台上意气风发地自我表演,学生在台下目光呆滞的现象。这样的课堂学习气氛降低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让不少老师心寒。学生的参与度不高导致:一方面学生根本没有掌握应学的知识,教师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另一方面死板的教学氛围没有能让学生得到审美情趣的培养,与大学的育人目标背道而驰。文科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往往缺乏应用性,知识在学生脑中刻板地呈现出“碎片化”,不少学生表示一些文科知识在期末考试结束后就逐渐忘记。为了实现大学的育人目标,学生真正“学会学习”,不仅具有知识还有运用知识的能力与技巧,仅仅靠教师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如何营造高效全面的课堂教学模式是值得教师深思的,在当今网络技术发达的教育背景下,翻转课堂的引入可以为大学文科教学带来一些新思路。
2.翻转课堂的优势
(1)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能力。翻转课堂上运用辩论赛、分组讨论、演讲、角色扮演、情境创设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组织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课堂参与度。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等待讲授,而是在思想碰撞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寻找到知识的价值。在不同形式的课堂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点评、指导、总结、答疑。学生与学生之间在交流过程中能迅速认识到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发现差距、彼此帮助、取长补短。这种教学模式会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不仅在文科学习中学会记忆、理解,还能将知识逐渐运用到对世界的品鉴分析中,甚至得到比课本知识更深刻的感悟。
(2)形成自主学习、自觉学习的良性循环。为了保证大学生的上课出勤率和提高大学生的上课注意力,各大高校不断采用各种方法,比如“拍照点名”、“无手机课堂”等,然而种种举措缺收效甚微。大学生课堂走神归根到底是学生的学习态度问题,但有些课堂的确枯燥乏味,缺乏吸引力。在翻转课堂中,每个学生因为强烈的社会人意识,都会鞭策自己投入各种形式的交流讨论中。与以往的课堂不同,在气氛活跃的翻转课堂中,一旦走神或者融不进小组讨论就会被其他人所关注到,自我鞭策机制随之产生。这种机制会促使学生在课堂上自觉参与学习,主动寻求难点,希望得到他人的解答,逐渐形成自觉学习的良性循环。
三、翻转课堂在大学文科课堂中的初步应用及设计理念
笔者以本科秘书学概论的“会议组织”章节教学的课堂作为翻转课堂的实验案例,从课前准备、课堂组织、课后拓展三个部分开展翻转课堂,教学效果良好。翻转课堂的基础知识保证需要在课前完成。教师通过视频拍摄、课件制作、网络平台将知识提要提纲挈领地为学生梳理一遍。
秘书课堂以组织会议这一章节为例,教师提前通过视频与课件将“会前筹备”、“会中服务”、“会后事务”几个环节的基础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发给学生自学预习。提醒学生注意会议的六要素课堂上运用了小组分工合作及案例模拟这两种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将全班学生分为三个会议筹备小组(会前、会中、会后),老师只是提出了会议的议题、会议规模等筹备要求,课堂上三个小组的学生充分展开讨论并自觉选出每组的筹备组长、副组长、组员,将一场虚拟的会议准备正式拉开。 学生们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思考,创意无限。如何筹备一场会议,从会议六个要素到各种必要条件、细节落实和后勤保障等角度出发,不断发现问题并向老师及时提出问题以解决小组的难题。在这一过程中老师在三组之间给予指导与点评,并在讨论时间结束后与各筹备组组长开会听取会议讨论的结果,为学生指明方向,提醒他们会议的服务需要注意的事项等。通过这个方式将原本枯燥的知识生动灵活地运用起来,一方面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学生在课堂上提出诸多问题并给出具有建设性的意见,例如会前筹备小组提出:“参会对象是以老年人为主的群体么?如果是,那么会前服务小组需要配备临时医疗小组进行保障服务。”“按照之前学习的时间安排的相关知识,会议中间要不要安排嘉宾休息?是不是应该准备茶歇?”“可否制定一份调查问卷让与会者对会议的安排提出意见和建议?日后举办类似活动可以作为参考。”某些学生课后意犹未尽,在课后拓展过程中向老师反映出更多细节方面的思考与提问,令人十分欣慰,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普通文科课堂上难以实现的。据学生反映会议筹备的基本流程和知识在翻转课堂的实践中已经牢牢记住,并且在独立思考过程中运用了以往学习的知识,再也不需要像以往对文科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堂课令师生都印象深刻,真正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翻转课堂教学法的运用注意点
1.强调知识点的全面和深入
有人认为“翻转课堂”过于强调应用性,知识点被弱化。这个观点并不全面,但同时提醒各位教师在施行翻转课堂时要充分准备。课前将相关知识点交予学生、课堂活动组织时也要及时指导、点评和总结,尤其是在总结时将知识深化强调重难点和突破点,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知识点。课后要及时通过例题、案例分析、思考题等方式检查和强调教学重点难点,保证知识点的全面和深入。
2.有赖于学生的自觉学习与监督机制
翻转课堂的过程往往十分精彩,但课前的自学和课后的总结有赖于学生的自觉性。如果课前没有能将相关知识掌握,在课堂分组讨论、辩论、案例角色扮演的过程中就会十分被动。因此一方面要强调自觉学习,另一方面要建立监督机制,可以由老师监督也可以在学生中成立互助小组互相监督。大学课堂往往忽视课后的拓展学习,但翻转课堂对课前预习和课后总结的要求要更高。
3.通过网络平台答疑进行二次交流学习
课后答疑的过程十分重要,在翻转课堂实践多次后,答疑环节的意义应该被各位教师所重视。答疑,一方面为课堂展示和小组讨论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和方向把握。另一方面充分的课后答疑可以节约更多的时间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翻转课堂上进行观点的交流和互动。课堂时间本来就很有限,如果用翻转课堂的多种方式让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充分交流,那么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不一定能在课堂上完全解决,课后就需要师生对难点进行二次交流与学习。
4.教师身份由“教”向“导”的转变
翻转课堂引入大学文科课堂是对教师综合的一次挑战。在新形势下,面对教育新常态,教师也要能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及教学方法,具备足够的信息化素养,使课堂与时俱进。翻转课堂对教师的自身能力提出了全新要求,教师身份如何由“教”逐渐向“导”的转化过程十分重要,更新所学,把控课堂,学会倾听,以培养具有“独立自由思想”的人才为目标,逐渐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真正实现“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
为大学生由“在校生”向“社会人”的转变打下了基础。大学生走进社会后,即将独自面对各种问题,不再有人像老师一样给你答疑,很多时候都是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与实践才能有所体悟,不断实现人生价值。翻转课堂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学会独立思考,逐渐具备发现问题的眼光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这种思维品质和意识对日后的工作大有裨益。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1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