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师范专科院校中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理论知识不足
通过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理论考察可以看出,部分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答题过程中缺乏专业术语的使用。从整体答题情况可以看出,多数学生能够基本掌握运动的技能和主要的环节,但是答题的层次、条理不清[1]。此外,很多学生无法准确理解题意,回答问题时偏离主题,经常出现答非所问的现象。体育要领与教学方法混为一谈,无法准确的抓住答题重点。
(二)对新课程理念理解不透彻
通过对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考核可以发现,学生对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对新课程中体育课程的改革一知半解,课程标准的水平、体育课程标准等基础内容认识不完全。由此可见,学生对新课程的概念理解不到位,而这些方面的知识都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教学的主要依据。这也说明了高等师范院校对学生的教育理念培养以及如何掌握改革的力度对师范院校学生将来教学能力的施展有很大的影响。
(三)对运动技术要领的表述不清
学生对体育运动技术要领的表述层次不清,无法运用专业术语明确的表达运动技能和操作要点。虽然学生对运动技能的主要环节能够准确的表述出来,但是对技术的细节掌握不好,在答题中造词、口语化严重。通过这种现象可知,师范院校学生在将来的教学中能够熟练的演练、示范运动技能,但是无法准确的表述,实践能力强,实践还原理论能力不足[2]。由此可见,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生过程中过于注重实践,轻视理论,造成理论与实践脱节。
(四)课时计划内容与目标混淆
部分学生对课时计划内容与目标划分不明确,对课时计划的内容掌握不牢,常常将计划目标当做计划内容。而且对练习密度理解不准确。通过这种现象可以看出师范院校在校外实践教学中存在缺失。
(五)常识性体育知识了解少
通过对高校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测试可知,学生对常识性体育知识了解较少,比如,对于北京奥运会是第几届奥运会?奥运会第一届举办的城市是哪里?等问题,学生给出的答案多种多样,通过这个现象可以看出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常识性知识了解少,不关心竞技体育。
二、师范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弱的原因
(一)缺乏必要的人文素养熏陶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将来教育行业的主力军,所以不仅需要具有专业的运动技能还应该具有准确、流利的表达能力,这是教师在传授体育知识、教授体育技能的基本保证。而目前从对师范院校的调查可知,学生的口语化严重,语言表达层次欠清,难以准确表达相关知识要领。说明师范院校学生的文化功底不够深厚,在教学实践中缺乏对语言能力的锻炼。此外,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教学能力的过程中,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结合,通过理论来指导具体实践,再将实践还原成理论,通过不断的调整从而形成新的理论,并利用新的理论去指导新的实践,循序反复,不断的对教学进行创新和改革[3]。
(二)新课程理念理解不深
近几年我国对中小学体育课程不断的进行优化和改革,师范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生是将来体育教学的主体,所以必须要对新课程的改革有深刻的认识,但是通过对体育专业学生的考核可知,他们对新课改理念了解并不深刻。由此说明高等师范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对新课程理念传输不足,教学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国家教育部门有关体育教育的相关文件的学习以及法规的落实,是教育工作者对教育宏观方向的把握,是追赶时代步伐的关键,所以师范院校和教育专业学生本人都应该认真的学习,并贯彻到整个教学和学习中,这样师范院校才能够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体育教育人才,培养出的人才才能够更加关心体育学科的发展,为体育教育的繁荣贡献力量。
(三)教学实习质量低
课时计划是备课的主要内容,而备课又是有效完成课堂教学的基础。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对课时计划的内容、目标以及联系密度内容理解不透彻,说明教学实习的质量低,这也反应出了在这个阶段学生教学能力不足[4]。高等专科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教学需要3年时间,在这段时间的培养中,高校过于注重体育教育基础理论、运动原理、各项技能等方面的教育,而这种分散的教学导致学生掌握的知识过于零散,高校和学生都没有意识到将这些能力进行整合,从而使得学生在教学应用上难以有效的综合应用,造成学生的整体教学能力弱。
(四)对竞技体育的忽视
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的测试可知,学生对竞技体育的认识度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其一,部分学生选择体育教育专业并不是兴趣使然;其二,对自己能否在体育教育行业中长期坚持,能够为体育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没有坚定的信念。由此可见,高等师范院校在对学生的培养中,只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教授,忽视了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和为其树立在体育教育事业中终身奋斗的决心。 三、提高高等师范专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措施
(一)加强对学生体育教育基础知识的夯实
体育教育专业是体育学科发展的前提,是推动体育学科进步,完善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协助体育科研的基础。所以在高校的体育教育专业教学中需要将体育课程建设作为重点内容,通过教学实践来促进体育科研的发展,并通过体育科研的创新来完成对体育学科的建设,从而在体育学科中形成良性的循环。这就要求体育教学专业要将体育课程的改革作为提高体育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重点,并组建专业的体育科研团队,逐渐提高体育教育学科的竞争力,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来完成体育教育课堂教学[5]。此外,师范院校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应该积极的组建体育学科科研团队,实现体育教育资源的整合和优化,提高高校的科研和教学水平,从而提高高校和体育学科的竞争力。
(二)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首先,要重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高等师范院校要对体育教育专业的实践课程制定明确的实习规划,并分阶段逐一落实。高校可以与本市内的中小学建立合作教学实习基地,从而满足学生对实习的需求。此外,可以聘请体育教育方面的优秀教师或者专家来为学生的实践进行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的教育培训,从而使学生的教学能力得到整体的提高,为学生将来的实践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其次,强化对学生的就业技能培训。高校需要根据体育教学专业教育目标和社会对体育教育的需要,开展专业的职业资格教育培训和职业规划等课程。同时,学校还要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通过各方面的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最后,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目前社会需要的是创新型人才,所以高校必须要做到与时俱进,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学生提供学科竞赛、科研论文创作等实践活动,并在这些活动中以学分制来激励学生更好的参与。
(三)开拓专业方向
提高体育教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能力需要在原有的专业方向上进行拓展。具体来说,就是在原有的体育基础知识教育、体育运动训练等专业的基础上,再研发和开设社会体育以及体育理论科研方面的专业[6]。社会体育主要是培养体育计划管理、体育指导、体育新闻等方面的人才,而体育理论科研方面的专业主要是培养研究型体育教师、体育理论研究等方面的人才。
(四)建立健全的评估系统
高等师范高校需要结合体育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以及相关的教育质量标准,从而制定出教学工作管理标准和评价系统,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同时,开展多元化的教学监督和评价机制。重视对学生教学的管理,逐渐取消补考,对于挂科的学生直接采取重修制度,加强学风建设。
结语
综上所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社会对人才能力和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这也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师范院校,不仅承载的对在校学生人才培养的重任,还涉及到对下一代人才培养的责任。体育教学在全民体育意识培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师范院校的体育教育专业需要深化课程的改革,按照社会的需求,培养出具有高素质、高学历、高教学能力的体育教育人才,进而推动我国体育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1517.html下一篇:语用学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