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Key words: automotive service engineering;applied undergraduate;practice teaching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1-0213-03
0 引言
实践教学环节是应用性本科与普通本科教育区别的突出环节,对于汽车服务工程专业尤为重要,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1]。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解决目前该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多项弊端,真正实现培养学生具有“懂技术、会经营、擅服务”能力素质,适应“中国制造2025”的快速发展,不仅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更要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根据沈阳工学院目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情况,结合兄弟院校的实际情况剖析存在的普遍问题。
1 实践教学环节存在的问题
①专业实践教学环节孤立,不利于人技能才的培养。目前教学的实践项目不论是基础性试验还是专业课程实践环节,孤立在各门课程当中,而没有考虑整个教学体系,形成一个系统,彼此之间没有衔接和递进关系,各自为战。比如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不论是课内试验还是课程设计环节,都是机械类学生统一规定,而没有根据车辆类甚至汽车服务工程学生后续课程的需要,进行专门设定。②重显性技能轻隐性技能,难以适应生产方式的变革。目前的实践环节更多的重视可量化、可目测的操作技能,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法和千篇一律的而轻视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隐性的、难以测量的技能,客观上毕业生能力结构单一、发展潜力和后劲不足,创新性较差更无法满足智能制造的时代要求,在文献[2]中也提到应用型本科强调综合能力的培养,才能适应经济社会多元化、多样性的要求。③相对老旧的办学形态,难以提供制造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升级服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建设制造业强国目标,需要大量高素质、掌握最新技术技能的人才给予支撑,而目前,掌握一线新技术的技能型人才,大多在企业而不在高校,企业与高校的合作,大多停留在学生实习阶段,认识实习或者应用实习,一定形式的封闭办学,使得新技术不能在学生在校期间得以真正的学习。④硬件不“硬”。主要涉及到师资和实验室条件问题。实验教师数量不足,“双师型”教师不但数量不足,培养的质量也是结果大于过程。实验室规模偏小,大多数的实验室设备都比较落后且单一,校外实践基地流于形式,没有进行深度的全方位合作。
2 构建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
2.1 实训内容的立体化
根据高等教育教学的规律,构建的实践教学体系融入了创新思维:基于实践始于问题的创新教育理念,将实训内容的纵向构建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次针对低年级学生的知识背景,注重让学生建立起专业的基础概念。主要是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普及。第二层次专业基本素质和能力培养。主要根据基础专业课的授课进程,进行实践内容的针对化设计,同时将最新的汽车科技融入其中。第三层次分方向的应用型就业能力提升培养。根据专业方向(汽车销售、汽车售后)对学生进行专业能力的提升,主要依据就业岗位需求,培养学生“准就业”的能力,尤其是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在实训内容横向构建上,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在实施创新学分基础上,制定专业创新活动鼓励政策,将学生参加到获得成果各个环节都给出具体的奖励计划,提高各个年级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生参加创新相关活动的主观能动性,专业教师也要带领学生参加创新型创业计划,并以导师制的模式将各年级的学生梯队化地加入到教师的科研项目中。
2.2 实训体系的模块化
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目标为准绳,将汽车服务工程的实训环节模块化,并在具体操作中,以模块化为单元,进行具体的实训项目内容及标准的制定,并考虑各个模块化实训内容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在这个大模块化的基础上对每一个实训环节进行实训项目的模块化,并编制在实训任务书中,使学生能够对整体到细节的实习实训内容一目了然,不但能够对学生的理论学习起到强化作用,学生也能做到从整体到细节心中有数,循序渐进有目标地学习。 2.3 实训形式的规范化
专业方向的实习实训的安排上,根据内容的具体要求不同,尽量接近实际工作场所的情况下,以该校已有的工程实践中心为依托,并通过虚实结合的软件模拟实训形式,完成基础专业能力训练。并且该校实行的创新“3+1”教育模式,使得学生第四学年的实习实训的安排在合作企业进行专业的顶岗实习,并配备校内指导教师,实时跟踪,辅导答疑,对学生的就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将规范化的实训的形式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深入到学生的意识里。
2.4 实训场地的多样化
改变传统的教室厂房式单一的场地训练模式,学生不能够形象化地了解具体的实际场景,而是要根据实训的具体内容,进行真实场景的模拟,扩大校企合作的范围和深度,部分实训内容安排在合作企业内完成相关实训环节。
2.5 实训师资的专业化
作为实验教师,可以是纯粹的实验员,也可以是“双师型”,甚至是“三能型”(实验、理论,科研)教师,教师自身要积极利用业余时间去学习深造前沿的理论技术,积极申请参加科研创新活动,更新自身的同时,也让学生参与到科研创新项目中来,使学生得到真正的实践锻炼。具体立体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
3 实验室和实践环节的建设
在整个立体实践教学体系中,实验室的建设是重中之重,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涉及到的实验室除了基础的汽车构造类实验室,还包括汽车维修、检测、保养等技术性实验室,以及汽车销售、保险等偏文类实验室。技术性的实验室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设备更新经费高,学校的实验设备很难与工作岗位接轨;偏文类的实验室很大程度上流于形式,学生只能走走过场。针对以上问题,该校除了更换典型实验室设备之外,大力建设车辆类虚拟实验室,遵循“虚实结合、相互补充、能实不虚”的建设原则,突出了虚拟与实体相结合、虚拟对象与实体对象相结合、虚拟手段与实际手段相结合。虚拟实验室以最新的就业岗位技术和流程为参照进行设计,并且始终保持更新。基于该体系中虚拟实验室的建设成果,已经成为辽宁省首批虚拟实验室(道路交通安全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建设项目子项目之一。
建立创新实验室,并且对各个年级开放,教师根据创新或者科研项目组建团队,学生在团队内发挥个人的特长,团结协作,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计划里,明确规定学生必须修满一定的创新学分才允许毕业。该实践体系自10、11级开始构思建设,12级学生开始全面实施,12级学生中参加校级和辽宁省大学生机械创新创业训练大赛的学生出现井喷现象,多达20多人次,并取得了二等奖、三等奖多项,之前最多只有3人次;而13级和14级学生,在创新学分的硬性要求,和该体系所带来的创新氛围中,目前几乎全体学生参加创新创业环节中。
实践环节建设根据专业课的基础需求确定基础实验的内容,根据就业岗位的需求制定专业实验和综合实验的环节,并考虑到课程之间的衔接、过渡,以及重复的问题。比如,毕业设计环节,不再由指导教师“一言堂”定题目,而是根据学生实际的实习岗位内容,企业指导教师和学校指导教师双方共同商讨,给出学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即和实习内容有关,也保证一定的难度,达到就业前承上启下的作用的要求。目前该体系拓宽了就业渠道,多名12级学生顶岗实习单位是汽车电子商务方向(汽车租赁等)和汽车保险方向,在之前学生大多就业在传统的整车销售和汽车售后维修保养行业,更有学生联合,开始汽车维修和汽车零配件方向创业。
4 结语
汽车服务工程专业的创新实践立体化实践教学体系,通过重新构建体系,内容模块化和规范化,手段的创新,投入大量资金,建设的虚实结合的实践教学模式,使得学生能够将理论知识融会贯通,并能最大程度掌握先进的知识技术,提高了学生就业、创新创业的能力。通过教学计划执行创新学分,学生们由被动接受变为积极主动参与各类创新实践,动手能力普遍提高,增加兴趣和自信心,学生更愿意继续钻研强化,形成了良性循环,参加各类大赛学生的人数在增加,成绩也在不断提高。虚拟实验室紧跟社会岗位工作需求,使得学生就业后,得心应手,用人单位也给与了很高的评价,学生的就业率每年都能维持在90%以上。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15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