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二十一世纪,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在这个数字时代,兴起了大量符合这个信息时代特点的科技产物:微博、微信……时代在快速发展,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方法也需要改进。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品德课程具有开放性,课堂可以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学生的其他生活空间。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微课时代已经来临,品德教师需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制作精美有趣、富含知识和技能的品德微课。学生可以在家里利用微课进行课前学习,把课堂上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进行讨论、实践及展示,从而让学生的学习更加生动、活泼、主动,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
一、微课,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如今,很多学生受父母及家庭的影响,从小伴随着数码产品长大。从幼儿时期的看动画片到后来的玩手机游戏,无不让孩子们欢呼雀跃。进入小学学习阶段后,有的家长开始勒令孩子彻底远离这些数码产品,但是孩子已经无法适应没有数码产品陪伴的生活,就像很多大人离不开手机一样。如果措施不当,家长执意这样要求的后果就会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讨厌学习,或者即使学习时也在挂念着“精彩”的网络世界。那么,站在学生的立场,如何让学生既能接触网络,又能从网络中学到知识呢?新课标中提到,品德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学生喜欢的活动,让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使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培养。教学实践证明,开展品德微课教学,可以解决上述问题,并能达到新课标对品德教学活动的要求。所谓微课,就是教师结合教学目标,自己拍摄或者直接搜集网络资源,用学生喜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一堂10分钟之内的网络课程,使学生们既能通过观看精彩的微课解解网瘾,又能通过观看微课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一举两得。
二、微课,提高品德课堂效率
众所周知,语文、数学学科都要求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因为预习能让学生了解将要学习的知识内容,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课堂教学效果翻倍。品德课堂同样也需要预习,但这种预习不同于语文、数学的预习方式,而是通过观看微课提前了解本节课中一些较难掌握的知识点,以提高品德课堂教学效率。
1. 解决教学盲点,提高课堂效率
例如,“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上册中的“让我自己来吧”,这堂课的课程资源中有一个小实践,目的是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系鞋带、扣扣子”。如果教师安排在课堂上教学生们系鞋带,是非常不方便的。首先,不管是从自己脚上还是学生脚上,脱下一只鞋拿在手上再进行教学,都是不太文明的举止,学生们肯定也会捂住鼻子议论纷纷,这样一来,学生们的注意力就分散了。其次,鞋子太小,教师在台上演示系鞋带的方法,坐在后座的学生们势必无法看清楚整个过程,这样让每个学生都学会这一生活技能的教学目标就无法达成。如果教师挨个学生教授,课堂效率就会大打折扣,有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若学得非常慢,则更会拖慢课堂进度,这成为了课堂教学的一个盲点。基于这样的困扰,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教学来很好地达到教学目标。首先,教师通过网络搜集资源,找到系鞋带、扣扣子方法的视频或动画版教学,细致演示系鞋带、扣扣子的方法。然后,让学生课前在家里父母的陪同下,观看这一视频微课,让学生直观清楚地学习,如果看一遍没学会,还可以看上三遍、四遍,学生就一定能学会。因此,通过学习微课,学生在课堂上就不必花大量时间学习这些基本技能,教师也不用拿着鞋子一遍又一遍在课堂上示范,课堂效率得到了极大提高。
2. 预学知识技能,提高课堂效率
仔细翻阅一二年级的《品德与生活》教材,不难发现教材中穿插了很多歌曲。学生们喜爱唱歌,但教学生学会唱一首歌会花去很长时间,虽然学生学起来乐此不疲,但课堂时间有限,而歌曲演唱也只是品德教学中的一个小小的环节,所以教师不能花太多时间教学生学唱歌曲,不能喧宾夺主、主次不分。也有教师指出,对于教材中的这些歌曲,可以让学生会唱的一起唱,不会唱的听听就可以了。但站在学生的角度,他们很喜欢唱唱跳跳,难得在品德课堂上遇到一首歌曲,若不能大声地唱出来,恐怕在之后的教学环节也无法集中精神了。例如,二年级下册“一次运动会”中“音乐厅”板块有一首名为《站在世界领奖台》的歌曲,这首歌曲共有两段,曲调复杂,学生一时难以学会,教师若在课堂上播放歌曲,学生们刚有点儿会跟着唱,就结束了,学生们势必会意犹未尽。而教师若先领读一遍,再领唱几遍,估计十多分钟就过去了,品德课俨然变成了音乐课。基于这类问题,教师可以设计这样一堂微课。一开始,就出示“美羊羊”这一卡通形象,“美羊羊”说:“小朋友们,你们好!我国有许许多多优秀少年在奥运会等比赛中获得冠军,我们为他们欢呼,为他们高唱,下面请小朋友们跟我一起学习《站在世界领奖台》这首歌曲,让我们学会以后,把这首歌献给少年冠军获得者!”接着,学生们跟着美羊羊先朗读一遍歌词,再一句一句地进行跟唱,最后连起来唱一首完整的歌。将这一微课布置给学生当作预习作业,让学生在课前学会唱这首歌。即使有一些学习能力差的学生听了几遍还没有学会,也可以重复观看微课进行学习,直到学会。课堂上,当老师讲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所有学生就都能自豪、大声地唱出这首歌了。这样,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课堂效率也得到了提高。
三、微课,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教师的主要作用是指导儿童的活动,而非单纯地只讲教科书,儿童更多是通过实际参与活动动手动脑,而非仅仅依靠听讲来学习。新课程标准对儿童的能力方面也有如下要求:要求儿童能学习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能够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当前的品德课堂教学中,有时会出现教师侃侃而谈、学生昏昏欲睡的现象,教师要想办法解决这一问题。例如,二年级上册中的“中秋节”一课,第一页安排了三幅插图,分别是“嫦娥奔月”“吴刚伐桂”,以及“老师和孩子们坐在一起讲中秋节的传说”三幅图画。一般情况下,教师会准备好“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这两个故事,这两个故事讲完,半节课时间就过去了,注意力集中的学生还算有所收获,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就白白浪费了半节课,什么也没学到。该页最后还设置了一个疑问:“你还知道哪些关于中秋节的传说故事?”对于知识相对薄弱的小学二年级学生,他们能了解的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也不外乎教材中提到的“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当这样的问题抛出来后,学生在没有搜集资料或没有预习的前提下,很少有人能答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教师通常就会说:“希望大家课后去搜集资料,了解一下。”而一下课,不管是老师,还是孩子,就都很快将这件事抛之脑后了,致使教学目标难以达成。遇到这样的问题,确实让教师为难。但是,如果把这一部分内容制作成微课,让学生们课前进行预学,既能让学生实际参与活动,而非仅仅依靠听老师讲,又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社会信息,运用简单的学习工具探索和说明问题的能力。在微课教学中,教师做了如下安排:首先,教师搜集动画版“嫦娥奔月”和“吴刚伐桂”的微视频,然后出示学生们喜爱的卡通形象“喜羊羊”,让“喜羊羊”对学生说:“亲爱的小朋友们,刚才播放的两个传说故事是不是很精彩呢?其实,在我们中国这条历史长河里,还有许多精彩的传说故事,请聪明的小朋友们动动小手,从网上或者书籍中搜集几则传说故事,下次带到品德课上与大家一起分享吧!”这样一来,学生们就能利用课余时间观看视频、搜集资料。在课堂上,学生们就可以人人参与,用大量的时间展示和交流自己搜集到的传说故事,这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品德课堂也更加活跃、精彩,真正成为学生们喜欢的课堂。
四、结束语
总之,微课教学越来越彰显出它的重要性,它可以让品德教学更加精彩纷呈。教师需从学生的立场出发,制作精美有趣、富含知识和技能的品德微课。让学生通过品德微课的学习,帮助自己有效预学,丰富课余生活,提高课堂效率,培养实践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0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