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学生需要从小养生良好的朗读习惯,提升个人对课文理解和感悟的能力,进而形成良好的思维和判断能力。听说读写是语文教学中四个重要维度,而在这四个维度当中,“读”又可称之为是语文学习的“入门级”教学策略。尤其是面对小学生这样心智和思想还不够成熟的年龄阶段,有效的朗读不仅能够促使其高度集中注意力,更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情感,使之在动情、用心的朗读当中,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感受到朗读的“艺术”所在。
一、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意义所在
朗读并不是一种简单的有声活动,更是一种富有审美意识、极具情感表达的行为。形象生动、热情充沛、有声有色的朗读行为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融入到文字情境当中,也会产生感染周围的力量,甚至能让周围的其他学生也感受到阅读的力量,感受到文章当中所折射出的情感。因此,教师在引导学生展开朗读时,一定要对文章的内容提要、情感要素等部分进行有效的强调和指导。朗读在帮助学生理解文字、增加语感等方面所能起到的作用,是其他任何教育教学方式所不能替代的。朗读也是师生之间进行无形交流和对话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通过学生的朗读情况对学生的学习和知识掌握情况有所了解,也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状态进行初步的把握。
二、语文教学中的“朗读艺术”策略生成
越是优秀的文章,其中所包含的思想情感越明晰,而要想充分领略这文字当中所折射出的内涵,依靠教师口语的表述或者他人“转载”式的表达是无法将文章进行内化的。因此,教师在开展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阅读产生主观性的情感判断,感受文字的艺术熏陶。
(1)情感阅读。在进行课文朗读时,随着课文人物形象渲染力度的不断加深,学生内心深处必然也会随着文字情节的变迁,掀起情感上的波澜。倘若作者在进行文章创作时,将一定的感情色彩植入文字当中,必然会引发学生在阅读时陷入“喜作者之所爱,怨作者之所恨”的情境当中,这是一种情感共鸣的体现。这种情感意识就犹如观赏一部电影能走入到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之中;犹如聆听一部乐曲、能感受到词曲作者或演唱者寄托在旋律和词藻当中的五味陈杂。严格意义上来说,能够引发人们情感和思想共鸣的大多是生动形象和直观的表达,而不是隔离在无数重视觉影像之后、毫无情感色彩的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在培养学生生成“朗读艺术”的道路上,一定要注重对其语感的训练,要努力培养其寻找思想的共鸣点和触发点。比如在学习具有童话色彩和寓言性趣味的课文时,课文当中会拥有大量的对话内容,每一句对话都是一个角色情感的宣泄与表达,而且还有可能对整个故事的情节走向产生明显的推动作用。在进行此类课文的朗读时,教师要主动带领学生进入角色,去揣摩不同语言风格所彰显的人物特征。为了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往往会限定一句对白,让学生尝试着模仿课文中对白所传递出的情感,或欣喜若狂、或焦头烂额,这样学生还能在跃跃欲试的兴奋之中,感受到朗读的魅力和乐趣。
(2)比较阅读。中国语言博大精深,同样的语言呈现,当以不同的语音语调进行朗读时,往往会折射出不同的情感含义。对于语文课而言,有时复杂的人物分析和线索判断,往往很难让学生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而直接接受,而单纯的、乏味的朗读又很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此类文章段落。鉴于此,在教学时应采取比较阅读的方法,让学生在区别选择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原本要表达的主题的理解。例如,引导学生阅读《将相和》这篇文章,很多学生由于初次朗读时并不能理解人物的复杂性格,故而在朗读一遍之后便以“好”“坏”二字论断二人,认为廉颇是没有胸襟之人。倘若以直接告诉的方式来向学生阐述人物特征,免不了增加学生的疑惑心理。鉴于此,针对文章当中蔺相如的“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颇将军吗……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的利益啊!”利用两种语调和情感表达方式来阅读。一种平铺直叙式的表达,另一种则是带有一定起伏性的朗读,前者对学生来说,很容易产生自负、盲目的心理认定,而后者才能清晰地阐释出蔺相如为国家着想、顾全大局的思想。只有通过这样的区别对待,学生才能清晰地把握文章所奠定的基调,进而对人物形象拥有更深切的认识。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一堂高效、有趣的语文课必然是琅琅书声、生动有趣。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作为传统教学的重要手段,朗读不仅是一种阅读行为,更是一种生成魅力、酝酿情感的艺术形式。对于语文教师而言,要尝试着给予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更多的自主权,让其自主阅读、主动学习,通过既知的信息与内容,去朗读课文、主动学习,在读中探索知识,体会情感升华的魅力。同时,朗读要想从一种普通的阅读行为升华成一种艺术形式,教师还要注重在课堂上对学生的情感阅读和比较阅读方式进行有效指导,帮助学生踏进艺术之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084.html上一篇:推进合作学习激活中职英语教学研究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