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新课标对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学生自主阅读,合作探讨,合作交流,突出“读、写、用”。语文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合作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引导,注重有效“导学”,走出“读、讲、背”的“三点一线”的传统教学误区,把课堂交给学生,在任务、活动的驱动下,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阅读教学的全过程,在合作中提高阅读能力。
一、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弊端
(1)合作小组划分的随意性。走进教室,学生的座位、座次发生了变化,不再是横成行、竖成列的“方阵”排列,而是4~6人围坐在一起,面对面,肩并肩,利于学生讨论和交流。然而,小组的划分,明显带有随意性和形式化特点。比如小组“固定”不变,致使合作低效。同时,也缺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及时调整,对合作互助所起的作用不大。
(2)没有明确的任务或者任务缺乏挑战性。一位教师教学《木兰从军》时,运用情境导入之后,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花木兰吗?她是个替父从军的英雄。那么,你们知道她为什么要替父从军吗?于是就让学生讨论。不难看出,这个问题的讨论意义不大。但这个问题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难免会有困惑,难以从事实背景出发进行讨论,最多以猜想的形式展开讨论。这样的合作存在泛化的现象,使合作的意义大打折扣。
二、合作学习在语文阅读学习中的策略
(1)合理组建小组。小组一般以4~6人为宜,为了开展竞争性的小组活动,注重竞争的公平性,应注意小组划分的均等性、公平性。以一个班60人计,每5个人一组划分的话,按照语文成绩的高低进行排名,1号和24号、2号和23号、3号和20号……12号和13号进行划分。这样,小组成绩平均,且兼顾每一个组里都有一个优秀生,2~3个中等生,1个学困生。这样的划分,既显示出公平性,也利于组间学生的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和探讨活动的开展。
(2)设置情境,激发合作动力。缺乏情境的课堂,难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学习《槐乡五月》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呈现槐花飘香的情境,呈现不同颜色、不同形状的槐花的画面,继而提出问题:你知道槐花是在什么季节开放吗?让学生根据图片上的内容,以及当时在槐乡观看槐花的游人的穿着和打扮等,根据自己家乡槐花开放的时间,讨论槐花飘香的时间,最后引导学生从文题猜出“五月槐花香”。再如,阅读《木兰从军》前,教师呈现北方战乱、朝廷下书征兵、木兰决定替父从军的情境和背景后,引导学生讨论:木兰替父从军,会得到家人的允许吗?她怎样劝说家人,又是怎样立下赫赫战功的?这样的情景导入,容易引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协调合作中的矛盾与冲突。合作中,学生的观点和结论往往有不一致的现象,此时容易引起合作中的冲突和矛盾,而教师的巧妙协调对合作的有效开展至关重要。组员间、组际间的认知冲突一般是智慧的冲突,而这个智慧的冲突利于学生深层、创造性地理解问题,而解决冲突的主要方法就是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全方位考虑问题,深化对阅读文章的理解。如教授《最大的麦穗》时,在阅读前,教师创设苏格拉底与“弟子们”谈话的情境:让弟子们从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想一想、猜一猜苏格拉底会以什么样的语气与弟子们说话?问题一提出,教室里就像沸腾的水,气氛异常活跃,争论声不绝于耳。此时,恰是引导学生走进阅读最佳之时,“请阅读第一自然段,体会苏格拉底说话时的语气”。于是,为了验证自己的答案,学生们迫不及待地投入到阅读中。
(4)留白处设计合作活动。阅读文章中,有许多“留白”处供学生展开想象和思维。如《乌鸦和狐狸》的故事,狐狸骗了乌鸦的肉之后,乌鸦很不开心也不甘心,那么,让学生想象和讨论乌鸦会怎么做,让学生充分讨论和合理想象乌鸦再次衔着一块肉时发生的故事,让学生们叙说故事。这个故事的续写,需要合理想象,合作讨论,需要在把握原文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创新,走进故事中的人物心理。再如,《木兰从军》中的木兰返乡,穿上女儿装,将士们来探望时,将士们会怎么想、怎么说?这样的阅读拓展,小组合作更有必要。开放性的问题,能促使学生合作的主动性,敞开心扉、发散思维,将阅读推向高潮。对于木兰劝说家人、毅然从军的一段,可谓是阅读课文的“留白”。此时,教师让学生小组合作,分别扮演花木兰、爸爸、妈妈、姐姐和小弟弟,想象木兰是如何说服家人的。活动的开展,更加激发学生的兴趣,将课堂推向高潮。
三、结束语
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合作学习的探讨也日益热烈。合作学习成为新课改课堂模式的主流,成为教学探讨的主题。要合理划分小组,注重合作的实效性和时效性,注重情景的创设、问题的设计、活动的安排,让学生合作有所依,在阅读中学会合作,让合作助阅读走向高效。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089.html下一篇:英语情境教学中的问题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