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初中科学实验教学问题
从科学实验教学实践来看,当前不足表现如下:
一是对实验课探究热情不高,不良实验心理干扰严重。科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而对于实验教学,有些教师缺乏重视,认为实验教学费时费力,对提高成绩作用不大;在学生看来,实验过程中因怕操作失误遭受教师批评,心理紧张而产生畏惧,特别是女生,自我保护意识太强,担心实验对自我带来伤害,参与积极性普遍较低。
二是实验组织缺乏实效性,实验过程是有目的的观察,并从实验现象中来提炼抽象理论的过程,由于实验环节衔接不科学,
部分学生的好奇心往往被分散;还有实验操作缺乏明确分工,导致简单操作多人做,实验缺乏独立性;要么实验节奏过快,学生还未理解或者因课时受限而无法深入探究;还有部分教师缺乏实验指导,对实验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缺乏交流和引导,学生完全成为实验室的看客。
三是实验资源开发不合理,缺乏应用的实验创新,对于初中科学实验,有些教师过于依赖教材,缺乏质疑精神,在实验中仅仅围绕教材要求来开展,未能从学生视角来质疑,使得实验流于形式,学生实验好奇心受阻;多以课件来替换真实实验,对于电学上的实验,如电子的移动、导体的导电过程等,可以通过课件来进行动态展示,对于课件,因缺乏学生的真实体验,降低了学生的实验真实性;实验设备不全,对于部分实验缺乏保障,如在水的浮力实验中,需要用密度计来展示阿基米德原理,但对于密度计,仅凭教师的讲解缺乏真实性,使得实验过程单一,展示不足。
四是缺乏实验过程评价,教学评价是促进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实验的有效保障,而对于评价的实施,很多教师仅仅关注实验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对学生动手操作、创新实验的鼓励,使得实验过程缺乏互动与合作,降低了实效性。
二、改进有效性的对策和建议
科学实验教学有效性的获得,必然需要从常见问题的解决中来实现。为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一是强化实验心理培养,注重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科学实验具有目的性,推进科学实验有效性,必然需要从实验过程的调控和实验活动的组织上来解决。针对学生的“实验无用论”思想,在优化策略上可以对生活中的实验进行挖掘,引导学生从周边生活来观察和分析科学现象,这样符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在实验兴趣激发上,鼓励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从实验中体验,充分发掘学生的手和脑,增强实验的趣味性和真实性。
二是注重实验活动优化,增进实验真实体验。科学实验教学要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转变,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首先要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1)在实验前要进行预习、纪律方面的说明,以及实验规范的遵守,并对实验中的问题、现象进行记录,从实验探讨交流中,教师要乐于倾听,积极引导学生推进实验过程,从试验中获得良好的体验;
(2)明确实验任务和目标,制订明确的实验目标导向,引导学生从具体实验环节来有序进行;强化实验过程体验,特别是根据实验内容,使实验抽象结论具体化,调动学生的视觉、嗅觉、触觉等感官,使之全面参与到实验中;
(3)给学生预留实验时间,对于实验教学中学生的质疑要进行解答,特别是通过小组探讨和交流,从实验中归纳结论和思想,提升实验有效性。
(4)三是拓宽实验资源,营造实验条件。实验要注重对资源的整合,通过构建实验,让学生从动手、动脑中获得知识的建构和理解。如在探讨液体内部压强时,对于橡皮膜的控制,可以改进实验装置,便于学生从不用液面下来探讨压强的变化,总结规律。
(5)四是完善实验评价体系。改进评价方式,要建立富有个性差异的全面评价指标,如尊重学生的差异,应用多元化评价,关注学生情感、认知、方法、态度的转变;借鉴量化评价和质性评价的结合,改善过去以分数进行评价的弊端,让实验教学更有意义。
初中科学实验教学要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在时间、实验活动的组织、学生动手参与等方面,教师要善于从具象思维引向抽象逻辑思维,帮助学生构建事实证据与科学结论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和总结能力,促进学生科学精神的养成。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1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