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这种交往、互动对学生而言,意味着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凸显、创造性的解放。教学中,教师应当扮演成“平等中的首席”,应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而化学又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进一步提高化学教学质量,高中化学教师努力开展互动教学定是新举措。师生互动则要求师生双方行为协调一致、心灵相通。这意味着互相对话、互相参与、互相构建。笔者认为充分利用高中化学课堂开展师生互动教学,有利于改革教学模式;有利于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
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应当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培养学生创造性精神和实验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满足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同时应向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爱国主义的思想教育。要完成这一教学任务,加强直观教学,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要求学生在具有观察、实验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不断获取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自学能力。笔者根据高中学生的年龄特点,打破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方面受益不浅。
一、心灵沟通是前提
教师是学生灵魂深处的工程师,心灵的沟通至关重要,只要意向一致,教学活动才能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要把自己作为一个开放系统,不断吸收反馈的信息,改进教学方法。通过信息交流互相沟通、互相影响、互相补充,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例如在教学强弱电解质的概念前笔者有意布置了一个课外作业:请同学们按分组实验的小组由组长负责,每组设计一套导电装置并择优上台表演。结果有的小组做得相当不错,收到了意外的效果。再通过教师讲解,并借助学生的简单装置重新演示,学生很快理解了强弱电解质的概念。
二、上好调查研究课、增强学生的研究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的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性课题,主动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在于“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高中化学基础知识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突出环保问题。由于高中学生年纪不很大,单纯靠教师在课堂上讲解,学生是难以理解的。为解决这一困难,可采用探究、合作启发式教学,利用化学实验开展讨论。如充分利用“研究性学习”的时间,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去调查当地空气、河流污染的成因并请化工厂、纸厂技术员给同学们讲解废气、废水、废渣的处理过程和方法,最后写出质量较高的作文。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组建课外科技小组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夸美纽斯也认为,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课外科技活动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渠道。要想开展好课外科技活动,首先使学生对课外科技产生兴趣。为此,在课外科技小组成立之前,笔者做了些宣传工作,专门介绍了我国著名科学家、中科院院士张青莲教授及元素周期表的编制者俄国化学家门捷列夫等科学家的故事。从而激发了广大学生的科技热情和欲望,本着自愿报名的原则,成立了几个化学科技小组。为了科技小组成员能独立地顺利完成课外科技活动,我们对各小组成员认真进行了组织分工,各小组选正、副组长各一人和骨干成员三人,其余成员为研究助理,要求他们分工合作,要确保全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活动。例如,氨气的喷泉实验,让组长领着骨干负责人负责控制好条件,其余同学认真观察、拍照、记录、讨论,最后写出实验报告,一切进行得有条不紊,非常成功。把学生组织好,教师就能省出许多精力指导,结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以能力培养为核心,拓宽知识面,培养发散思维
化学教学中,应着重抓住学生能力培养这个核心,包括观察、比较、动手、发散思维、创新和合作等方面的能力训练。高中学生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较强,极易接近新鲜事物,在观察过程中,学生通过动手、动脑,学生获得真实的感性知识易上升为理性知识,从而极大程度地丰富了学生的化学知识和实践经验。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推理、语言表达等能力的同时,增强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如在讲元素周期表时,让学生自制元素周期表的活动表框,请几个学生当堂表演元素的排列情况并分析元素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情况。这样学生所学的知识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从而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为发散思维的训练打下了基础。
五、重视分组实验,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化学分组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得到观察、操作和探究的机会,能使学生的操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通过实验过程的探究可以加深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使获得的知识得以强化和巩固,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对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开发学生聪明才智、早期发现和培养有特殊才能的学生、造就富有创造性的一代新人等方面,起着课堂教学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六、让学生当助手,活跃课堂气氛
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2]说过:“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化学教学过程强调的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在化学课堂上适当地出现师生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能使学生学习方式逐步多样化。乐于探究、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体现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演示碳酸氢钠与碳酸钠的稳定性比较实验时,找了两名学生参与演示实验,既节省了时间又增强了直观效果。在这种课堂氛围下,教师会发现学生的许多闪光点和一些操作中的错误之处,并及时地给予肯定与纠正,整个过程在“动、观、思”的气氛中轻松愉快地把知识学习与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这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极好途径。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主张:由教师起主导作用确定教学目标,由学生自己探索获得知识,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有师生互动的反馈评价,可以达到教学优化的目的。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已成为当今教师开展教学活动中落实素质教育的共识,也是落实课改精神的根本目标之所在。高中化学中的互动教学正是这样一种能让学生积极参与,通过自主探索,获得成功体验的一种教学策略之一。这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使广大学生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