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转变教育观念,是“少教多学”的前提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传统的师本教育,教师是教学的中心,教师拥有教学的绝对权威。师本课堂是教师“一言堂”。在以往的教学中,老师从头讲到尾,就是我们通俗说的“满堂灌”,“满堂灌”还不是最严重的,最严重的就是“堂堂灌”,从第一节课到最后一节课很可能都是由老师来组织,讲到底。不论老师讲得是否精彩,学生的学习都是被动的,毫无个性可言。
“少教多学”,意味着我们的教学将是一个通过优化教学生态环境,创建师生共学、和谐发展的学习共同体,着眼实效,讲求长效,追求高效的过程。这既是对教学本真的一种理性回归,对新课程改革的积极响应,又是对现行教育中忽视学生主体,扼杀学生灵性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填鸭式教学方法的彻底颠覆。“少教多学”,要求把教学的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上:只要学生能学会的,就让学生去学;只要学生能动手的,就让学生去动手;只要学生能思考的,就让学生去思考;只要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去讨论;只要学生自己能得出结论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得出结论。放手让学生自主感悟,自主学习,然后,教师再根据课堂反馈情况,有的放矢地点拔总结,让语文课教学成为师生共享的过程,让语文课堂实现多学少教的双赢。
二、部署预习策略,是实施“少教多学”的重要保证
预习,顾名思义就是学生在课前的自主学习。通过自学让学生自主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预习就是学生自己摸索、自己动脑、自己理解的过程,也就是自己学习的过程。课前预习这一方法的运用既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又能促进语文学习所必备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其次,预习使学生在文学作品学习的课堂上获得更多的成就感,为个性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做了有力的铺垫,保护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少教多学”成功的关键
1.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协作精神
在教学中,我们要依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二次开发”,整合教材资源,通过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设计出培养学生发散性和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我在教学《渔父》一课的时候,设计了这样的探究题:屈原、渔父、司马迁采取了三种截然不同的人生态度,你更欣赏谁的选择?请谈谈你的理由。这一问题的探究如投石激浪,不仅激活学生的思维,而且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来,课堂上采用小组讨论、探究、辩论、竞赛、抢答等教学活动,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奖励为评价依据,人人参与,热闹非凡,兴趣盎然,学生在参与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师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启发、激励,拓展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开发了潜能,对课文内容也有了深刻的理解。所以,培养学生的参与与合作意识是“少教多学”成功实施的关键。
2.精心设计交流的情境活动,亲身感悟作品中人物真实的情感
老师如何创设情境活动?除上面的辩论、竞赛、抢答等方式外,还可以适当把课文搬上“舞台”,让学生扮演课文中不同的角色,通过对角色的理解、参与、调动来领悟作品的内涵,把握作品的人物形象。让学生亲身参与到课堂中来,使课堂成为学生学习、探究、交流的场所,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课后布置读写任务,使“少教多学”延伸到课外
布置课外阅读写作任务,必须具有开放性和创造性,结合学生生活,扩大阅读量,让学生感受课外的另一份天地,把自己的情感宣泄在自己的笔下。可让学生阅读更多的中外名著,提供或推荐一些适合高中生阅读的课外读物。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就是为了寻求一种有效的方法,使教师因此而可以少教,学生因此而可以多学,学校因此少一些喧嚣与劳苦,多一些闲暇、快乐与坚实的进步。”因此,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学、讨论,开展自主合作学习,要让学生多学,教师尽可能少教,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183.html上一篇:体育中考对初中体育教学影响的研究
下一篇:低成本成就高效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