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在新课理解探究中运用信息技术,引起情感体验、发展学生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究
新课的理解探究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若能在这个环节中巧妙地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就可以起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为目的,就能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让学生更加全面、准确、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思想感情。如《斑羚飞渡》一课中最激动人心的场景――老斑羚要用自己的身体为小斑羚做“踏板”,这是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飞渡,是课文中最关键的情节。在组织学生阅读的基础上,我们又从网上下载了用flash制作的课件,动画式展示了斑羚飞渡这悲壮的一幕。小斑羚顺利飞渡之时,正是老斑羚跌落深谷的那一刻,小斑羚连续不断的成功飞渡伴随着老斑羚令人心碎的咩咩声,令孩子们惋惜不已,他们的心灵为老斑羚们无私的牺牲精神所震撼。这种惊心动魄的效果是单纯用口头语言描述所无法得到的。
在教《海燕》这首散文诗的时候,考虑到教材通篇运用了象征手法,学生比较难于把握持的主题。可采用多媒体循图入文:让学生观看海燕在风卷云集的海面上高翔的画面,感受到海燕矫健、勇猛、不畏强暴、勇于搏击的雄姿。同时,播放朗诵录音,用形象的图像和富于感染力的音乐语言去调动学生感官,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运用信息技术改变教法学法、优化作文教学
作文水平的提高,可以说是教师、学生面临的共同难题。寻找恰当的方法促进学生作文素养的提高,教师同仁可谓绞尽脑汁,付出了很多心血,但收效甚微。怎么改变这种局面呢?赞可夫教给了我们重要的方法:“教学方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心理需要,这种教学就会变得高度有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自我追求的趋向,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使学生有学习的动力,自觉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如在学习过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一文后,学生都沉醉于朱自清先生笔下充满盎然生机的春光之中,折服于朱自清先生秀雅清新、朴实隽永的文笔之下。借此契机我按季节播放了八张图片,让学生讨论不同季节、不同景色的图片的特征。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任选其中一张图片结合课堂讨论归纳的写景方法进行片断练习。这时大家兴趣高昂,有的翻课本、有的查笔记,课堂气氛热烈。学生完成后,互相批改、展示。最后在愉悦轻松的气氛中基本掌握了写景的方法,实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提高的完美结合。
传统地作文批改,往往是老师加班加点地精批细改,很少有时间让学生参与其中。当教师精批细改后发到学生手中时,由于间隔了至少一周的时间,学生对习作的要求已淡忘,毫无印象,往往只看等级,就是对评语也是仅扫几眼,效果可谓事倍功半。再加上评析方式为教师讲,学生听,学生的主动性很难充分发挥,学生作文能力很难提高。我在作文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中的实物投影,及时反馈学生作品,进行及时评改,解决了这一弊端。
三、运用信息技术,充实内容,扩大阅读面,为学生补充丰富的学习资料
信息技术的充分发展,使我们有机会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巧设材料和媒体展示网上图片资料,开发网络媒体资源,为学生提供一些语文学习资源。如教学《探索月球奥秘》一课时,我没有仅结合书本给学生讲接月球的知识、文化。而是指导学生分成兴趣小组上网浏览网页,自己动手查找相关知识,在网络环境下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通过网上查寻,合作交流,学生明白了非常多的月球奥秘。学生们通过网络,激发了学习兴趣,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学到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资料,不仅帮助学生理解课内知识,而且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大阅读量,提高语文能力。如教学《背影》时,为学生提供作者朱自清的几张照片、生平资料,多位名人谈《背影》的文本资料,如教学余光中的诗《乡愁》时,借助多媒体平台师生合作,领会了诗人用四种意象寄托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表达出内心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之后,我又进一步拓展阅读资料,在多媒体上展示了余光中的《乡愁四韵》,实践证明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确可以在教学中起到拓展阅读素材,提高阅读能力的效果。
实践证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可以提供形式生动活泼、内容丰富、信息量大、具有交互功能的学习资源。信息技术为语文教学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如果运用得好,那么把原来枯燥乏味、抽象复杂的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把有限的教学资源变得丰富多彩,有效地激活课堂。给语文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从而使语文教学绽放异彩。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2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