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开展有效教学 感悟诗歌之美

开展有效教学 感悟诗歌之美

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5B-0116-02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文学源远流长。历史上涌现出大量的诗人,为我们留下了瑰丽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诗歌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诗不仅言志,而且能传情。常读诗,可以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对语言文字的兴趣和敏感力,培养他们的诗学素养,进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新课标对诗歌教学提出了新的评价标准和教学总要求:以学生的审美能力、艺术趣味和欣赏个性作为评价标准,如能否拓展想象和联想,能否通过作品的形象和意境产生感情的共鸣,能否发现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深层含义,是否具有独到的感受和对作品创作性的理解。如何在诗歌教学中让学生感悟到古诗的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让学生真正了解诗歌,真正爱上诗歌,这是语文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笔者经过几年的探索,提出诗歌有效教学的三点建议。

  一、诵读引领学生感悟诗歌音乐美

  (一)掌握节拍、用韵感悟诗歌的音乐节奏美。诗歌之所以是诗歌,首先得先是歌,上古时期的诗歌都是配乐演唱的,所以诗歌是很讲究声律的。因此,我们在刚刚接触诗歌作品时,首先要掌握节拍、用韵等诗律特点,然后才能领悟其中特有的韵律感和音乐美。比如:五言诗每句一般有3个节拍,二二一或二一二,七言诗一般有四个节拍,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而且还要注意韵脚。笔者教《虞美人》时,让学生按照理论知识先认真把握诗歌的节拍,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有/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再关注韵脚:少、改、流。刚开始的时候,学生节奏把握得不好,读得不整齐,有些甚至不愿读。但经过几次训练后,节奏把握好了,整齐度提高了,慢慢地读得有模有样,有板有眼,有些甚至开始摇头晃脑了。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诗歌的美,还播放歌曲《几多愁》(虞美人),让学生学会唱,而且举行个人比赛、小组比赛。过后不少学生表示这是他们所学过的最美的诗歌、印象最深刻的诗歌。

  (二)掌握情感感悟诗歌的音乐情韵美。我们在朗读古典诗歌时,除了应该掌握诗歌音律特点,更要细心体会作品中的情感色彩,在节奏和缓急中融入自己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体会诗歌的音乐情韵美。

  诗歌一般来说,用什么样的韵脚对诗歌的情感基调影响较大,韵字开口度越大,越容易表现昂扬的感情;开口度小、音阻大,则容易表达凄婉之情。平韵表达慷慨之意,仄韵则表达悲压抑之情。我们应该让学生掌握了一定的音韵搭配规律,再进一步领悟诗歌中复杂、微妙的情感色彩。例如《将进酒》中的四句,“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笔者的具体做法是,先让学生自行掌握情感读一遍,接着让学生谈谈对情感的理解,然后听录音,最后根据韵脚来把握情感。经过四个环节的学习,对三句话的情感定位是,“来、还”韵字开口度较大,可以表现较昂扬的感情。虽然写黄河之来势,势不可挡,但兴起之句是为了表达时光的流逝的感慨,而且平韵经常表达慷慨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以慷慨为主。因为“发、雪”开口度交小、音阻大,则容易表达凄婉之情,仄韵表达悲压抑之情,表达对时光流失的伤感。在把握好情感的基础上诵读诗歌,学生不仅理解到了诗歌的情感,更主要是体会到音乐情韵美。

  二、把握意境感悟诗歌画面美

  中国古典诗歌绝大多数都有写景的内容,因此很多作品不仅具有诗情,而且还有画意。我们在欣赏这些作品的时候,不仅要反复诵读,而且还要将作者所描绘的意象和画面一一再现到自己的脑海中,使自己整个身心沉浸在画面的世界之中,让自己得到最大的审美情趣,进而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

  (一)借助联想和想象感受画面之美。生活之中我们往往有过一些审美经验,但一般都是是朦胧的、不清晰的,很多几乎只停留在潜意识里,而且找不到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突然读到一首诗,它把平时看过的画面很形象地描绘出来,说出了我们以前想说却又说不出来的审美感受。这时我们自然会回忆起相似的经历和画面,沉浸在熟悉的环境和氛围中,这样我们就会与诗人取得心灵的共鸣,获得从未有过的阅读快感。因此,在教授田园诗的时候,笔者一般引导学生回忆农村的生活和场景,还找一些农村的图片给他们欣赏;教授山水诗的时候,引导他们回忆旅游时见过的情景和自然风光,而且还要他们画出心目中最美丽的自然风光。

  当然有些诗歌中出现的画面可能是我们生活中很少见过的,这时我们就要充分发挥想象,结合五觉的贯通,还可以借助电影、绘画,尽量构想出诗人所描绘的奇幻的画面。比如笔者上《梦游天姥吟留别》,其中“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这些画面都是离奇奇幻的。笔者就先请美术老师根据描绘画了几张画,而且还在网上找到一些尽量体现这个特点的视频。在这个基础上再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终于让学生体会到了“奇幻壮丽”的画面,进而体会了诗人要表达追求自由、超然洒脱的情感。完成后学生都非常兴奋。虽然师生为此付出了很多努力,但收获也令人快乐无比。

  (二)借助意象体会画面之美。一幅画,必须要有构成画的要素,诗歌的画面也有构成画面的要素。因为这些要素往往是物象与情感的组合,在诗歌中我们就称这些要素为意象。诗歌作品虽然篇幅短小,但意象却很常见,而且往往通篇基调一致,意境浑成。因此,要想体会诗歌的画面美,很多时候只要找到重要意象,把这些意象连缀起来,就可以看到一幅简约明了的画面,在画面的帮助下我们就较容易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情感。如贺铸的《南歌子》:“疏雨池塘见,微风襟袖知。阴阴夏木啭黄鹂。何处飞来白鹭,立移时”。我们找到“疏雨、池塘、微风、夏木、黄鹂、白鹭”这一个个鲜明的意象,脑中就自然浮现出一幅轻风拂面、微微涟漪、树木成阴的画面,进而体会出是一幅恬静、优美、充满生机的夏日风光画。诗人的怡然自得自然而出。再如笔者上《梦游天姥吟留别》这一课,设计的教学目标和重点就是赏析诗歌中的画面,其中最主要的赏析手法就是找通过找意象来勾勒画面。诗中意象五彩缤纷,想象丰富。笔者与学生一起找出“烟涛烟涛微茫、云霞云霞明灭”,体会画面的神秘美;找到“海日、天鸡、千岩、迷花”,体会雄奇美;组合“霹雳、丘峦、洞天、青冥、金银台”,体会画面的神奇美;找出“霓、风、云、虎、鸾、仙”,体会画面的奇幻美。我们跟随诗人旅游,一会上天,一会入地,一路游来,目不暇接。在享受视觉和想象的盛宴的同时,也听到了诗人积极奋进、愤懑激越的心声,感受到了诗人潇洒超然、正直清高的气概。   三、品味丰富、复杂、具体的情感领悟诗歌情感美

  对于一首诗歌表现了怎样的情感,不管是教辅材料还是老师都会给学生提供很多解决的方法,而且教师还帮学生归纳很多常见的感情。比如忧国忧民建功报国、怀古伤今、愤世嫉俗、怀才不遇、归隐田园、思乡怀人、相知相思、别恨离愁等,这固然在一定程度帮助学生掌握了一些诗歌的情感,但随之而来的问题是,学生受到感情归纳打包式的影响,对情感的理解往往过于单一、公式化,理解诗歌情感时总是不知不觉地往所谓的参考答案靠拢。长此以往,学生体会不到诗歌情感美,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感悟能力会降低,诗歌的魅力必然减弱,学生对诗歌的兴趣也随之减少。这样的教学根本达不到我们教学和教育的初衷,既不利于学生发展,也不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因此,教会学生品味诗歌中丰富、复杂、具体的情感很重要。

  (一)给诗歌进行情感基调定位。要求学生一定要理解诗歌基本内容,结合诗歌题材进行归类,并且注意寻找诗歌中带有感情的字词。这三个方面做好了,感情基调也就差不多了。如朱熹《次韵雪后书事二首》(其一):“惆怅江头几树梅,杖藜行绕去还来。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学生基本了解内容:江边的几树梅花真是令人惆怅,我拄着藜杖在树下徘徊,离开,又回来。先前白雪覆盖在梅花上,看不出是雪是梅,花朵无处找寻,昨天夜里伴着皎洁的月光,梅花依旧凌寒盛放。今日我想折下几枝来送给远方的那个我怜爱的人,遗憾的是相思这场劫已化为灰烬。我在树下沉吟了良久,直到日暮时分,寒鸦归巢,且远远地望着那扇。经过理解确定是一首思乡怀人诗,与情感相关的关键词是“惆怅、相思、沉吟、独自”,感情基调的定位是:惆怅。

  (二)对情感进行细化,进一步体会丰富、复杂、具体的情感。把握了诗歌的感情基调,这只是把握了诗歌的一个感情方向而已,对诗歌情感的品味还远远不够。要想理清复杂的丰富的情感,必须逐字逐句进行赏析。比如:“前时雪压无寻处,昨夜月明依旧开”两句用烘托、渲染的手法变现了梅花的坚贞、高洁的品质,表达了诗人对梅花的赞美之情;“折寄遥怜人似玉,相思应恨劫成灰”两句,“折寄遥怜”表达诗人对朋友的思念,而“人似玉”表达对朋友的祝福和赞美;“相思应恨劫成灰”想象朋友对自己的思念,表达对朋友的担忧;“沉吟日落寒鸦起,却望柴荆独自回”表达诗人若有所失、落寞、惆怅的心情。经过细细品味这首诗歌的情感会比简单的思念之情、惆怅之情要丰富、复杂、微妙得多,诗歌的情感变得生动,美丽起来。虽然只是一首诗歌,学生却能享受到7种情感的冲击,对学生来说这样的审美感受极具诱惑力。

  诗歌有效教学任重而道远,传承文化更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有意识地将音乐美、画面美、情感美融入教学中,让学生真正了解诗歌,真正领略到诗歌的魅力,以至于真正爱上诗歌。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442.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