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基于职业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基于职业发展的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研究

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10-0100-02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我国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任务,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创新型人才、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力资源强国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迫切需要。与此相对应的是我国当前高校教育育人模式的教育同质化现象仍然十分严重,学校整体缺乏个性与活力,教育整体上仍然没有摆脱应试模式的传统轨道。

  1 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存在的问题

  同质化问题 随着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于电子信息类专业的人才需求量日益增加,各高校纷纷设置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通信工程专业以及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等社会上比较热门的专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有七八百所本科院校开办含有“电子信息”字眼的专业,加上软件工程、网络工程等相关专业,全国约有60万名在校生,每年毕业生达到十几万。这些专业设置大同小异,办学方向模糊,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降低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课程设置不合理,毕业生就业困难 现在的课程结构主要由普通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本专业课程、公共课程组成,课程设置存在很多问题,知识信息量小,内容陈旧,落后于社会发展。电子信息类专业开设的还是诸如传统JAVA、C#语言等课程,对于目前流行的Android语言和苹果iOS语言相关的手机软件课程并未开设,导致学生毕业后学到的知识无用武之地。一方面是用人单位对高素质的电子信息类人才求贤若渴,另一方面是毕业生无法满足企业需求,企业缺人才,真正专业类的实战性人才太少,毕业生难以很快达到实战要求,从而形成人才供需矛盾。人才培养机制与市场的需要和具体的经济结构产生断裂,导致市场的正常需求得不到及时的反馈和满足。

  教学方法陈旧,课堂教学质量不高 教师是教学环节中的主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的意识,要求教师既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扎实的教学功底,又要有较强的思维能力和新颖的教学方式,探索与学生的互动教学模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习惯于照搬书本,把现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学生也仅限于对单纯知识的领悟,缺乏独立思考、自主学习的能力,尤其是自主创新、实践动手能力不足。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以学科本位为培养目标,重知识灌输、轻能力培养,教学时以理论知识讲授为主,课程结束后再配以一周作为实践训练,以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好、坏的唯一标准,没有完全形成能够促使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管理体系。部分教师过于将主要精力花在发论文、做课题、接项目上,上课时间缺少师生互动,只是一味按教案从头到尾自说自讲,导致学生无法系统连贯地掌握知识。改革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方法,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还可以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2 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改革路径

  转变观念,以就业作为人才培养的导向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要把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摆在突出位置,适度控制招生规模,开始从规模扩张向内涵质量提升、从外延发展向内在品质提升、从重管理向重培养转变,将提高学生的职业工作能力和基本工作能力作为培养学生的基本出发点,构建以服务为中心的教育模式,积极探索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及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重视学生理论与实践学习,采取“1.5+1.5+1”分段培养:前1.5年学习基础知识;后面1.5年学习专业知识;与校外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最后1年,学生会在合作企业实践、学习。不断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新途径,深入推进“按类招生、分流培养”“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等多种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鼓励并大力支持各专业开展校校协同、校企(行业)协同、校地(区域)协同及国际合作,大力加强实验室建设和管理,从硬件和软件同时着手,着力培养学生工程素质、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实用为原则,整合课程内容 面对社会发展需要,高校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改革。高校课程设置可以根据各自所处的区域不同,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办学风格,依据学生发展规律,创造丰富的课程,注重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教育的协调统一,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水平。依据本校特点,进行课程设置改革,要加新课程、新内容、新技能、新标准,教学手段也要丰富多样。学校着力推进课程改革,兼顾职业性、技能性,兼顾通识技能培养、人的发展目标培养、职业培养;培养学生创意思维,改变教学模式,改变学生“你讲我听”的传统学习习惯,要让学生善于提出问题;充分利用多种课程资源,构建以学习为中心,师生共同成长并具有国际视野的多元、开放、个性化的“生命浸润”课程体系,从而实现学生的美好成长。

  课程设置应以培养目标进行展开,高等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应体现学校对学生能力培养的全面性、针对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要将人的发展放在核心位置,高度尊重广大师生的多样基础、多种需要和多元选择,全面构建“基础广博、多层拓展、多元开放、自主选择”的学校课程体系,充分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可能性,促进他们的高水平差异发展。推进课程体系建设与教学改革,面向全体学生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理论与实务、区域特色创业等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程,纳入学分管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行弹性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将学生开展创新实验、发表论文、获得专利和自主创业等情况折算为学分,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项目实验等活动认定为课程学习;开发数字化互动教材,增强学生课程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探索将慕课与翻转课堂结合起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构建一个各行业都能参与的教学体制,形成对接紧密、内容先进、动态调整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不断提升专业核心竞争力。在教学内容上要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在教学设计上注重对话与交流,用学生乐于参与的方式,把有关知识融入学生的感悟、情怀和思考中。通过学生访谈、问卷调查和学生评教等形式对课程进行评估,根据评估情况予以改进,以便摸索出一套更适合学生、更受学生认可和欢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体制机制。   构建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拥有一流的教师团队,可以直观体现在学校的教育业绩上,教师队伍的素质决定了学校的兴衰成败。高校教师应坚持理论知识学习,接受再教育,鼓励教师“多读、多看、多听、多实践、多积累”,结合其他高校及西方教学理念,对教学课程不断改革创新。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高校应改革考评机制,加强培训力度,通过自学和集中培训等方式组织教师进行培训,帮助教师熟悉学院情况和教学工作要求,加强自身修养、理论素质和业务水平,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高校教师要不断改革创新,始终与时俱进,积极主动学习新的知识,了解学生的需求及社会的需求,转变发展观念,更新价值排序,改变教育观,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方法切合学生实际,适应学生学习习惯,形成亲密的师生关系。教师启发学生思考,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完善考核管理,兼顾通识、品德、技能。倡导“学教做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学生学习放在首位,教师教授在后。聘任学生助理、学生助教来上课,教师当听众,学生全身心投入课堂,更能够提出问题、敢于质疑、善于思考,利于学生创意思维的培养,让课堂教学更具活力与生机。

  加强工程实践训练 电子信息类专业是工科类专业,主要培养的是具有工程实践的专业人才。目前,各高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已经成为人才培养的首要任务。因此,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教学应改革传统教学模式,结合自身专业特色,为学生搭建实践训练平台,使学生能接受到更系统的实践培训,避免到工作场地出现纸上谈兵的现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还应该增加实验课程比例,增加实验内容,把相关的课程整合到一起,可以促使学生把所学知识衔接起来,更系统地体验与认知。

  为了鼓励学生不断地学习、探索,允许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实验,为实验兴趣浓厚的学生提供更多的实验项目。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可以发散思维、改革创新,对部分仪器设备进行重组和改装,所有的实验室向学生和教师全面开放。

  发挥企业实践基地与企业外聘教授的资源优势,促进产学研一体化;深化校企合作,推动校企深度融合;持续开发优质企业,巩固与原有合作企业的合作关系,不断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分析当前就业环境,将实践与理论结合,研究新形势,开创新高度,为高校培养的电子信息人才提供现场操作场地,为学生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平台;改革办学模式,积极推进产教融合,优化运行环境,推进教学园区与产业园区的融合发展,搭建研究平台,推进科研与技术的融合。

  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重要形式与延伸,电子设计竞赛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大事,主要考核参赛选手综合运用电子信息基础理论进行电子系统设计的能力,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高校要出台一系列管理办法,鼓励学生踊跃参与校内外各种科技竞赛,构建让学生在创新氛围中成长成才的育人环境,激发学生创新能力。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修养、社会责任、民族精神和国家意志,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 结语

  高校电子信息类专业要对接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服务大项目,找准教育的角色、地位、作用,通过深化教学改革,努力培养实用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519.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