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小学数学课堂中情境教学法的优势
数学学科逻辑性强,小学数学中同样也涉及一些抽象的定义以及图形讲解。对小学生来说,这样的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另外,小学数学教学很大程度上依旧无法摆脱“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兴趣以及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充分发挥,教学效率难以提高。
借助情境教学法能够将抽象知识点直观化地呈现出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教师通过构建一个个生动的情境,为学生营造更加生动、活泼的学习气氛,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被调动起来,教师的教学效率必然会得到提升。例如,进行“中心对称图形”这部分知识的讲解,采用传统的教学工具以及单一的口头讲述,学生很难理解其中的内涵和意义,而采用创建情境教学法,将学生带入一个直观化的思维空间中,并通过多媒体技术将概念、关键知识点制作成动态的课件,学生很快就会投入学习状态,学习成效显著,教学效率得以提升。
二、合理创设情境,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1.结合学生能力特点,创建教学情境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完善,学生第一次系统化地接触数学知识,学习起来难免会有些吃力,教师在教学情境创建的时候,应该尽量使用简单易懂、富有趣味性的语言,确保学生能够了解教师说什么,这是开展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个基础之上构建情境,才能够真正发挥情境教学的优势和作用。
例如,进行“分数的基本性质”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创建这样的情境:白兔妈妈将1个苹果分成4块,准备分给白兔三兄弟吃,她将1块苹果分给了大哥,而二哥却嚷着要吃2块,妈妈没有办法就切了第2个苹果,分成了8块,给了二哥2块,可是这个时候,三弟又不开心了,他想吃3块,白兔妈妈就把第3个苹果平均分成12块,给了三弟3块。那么问题来了,白兔三兄弟,谁分到的苹果最多呢?这个情境不仅富有趣味性,容易理解,同时也蕴含了把“单位1”平均分成几份,取出不同的分数,但是却表示相同的大小这个含义。
2.从学生兴趣出发,创建教学情境
教师要明确兴趣对学习的重要性。激趣是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关键,激趣过程中运用学生熟悉并且感兴趣的话题创建情境,满足学生对学习的各种需求,这样才能够达到提升教学效率与质量的目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例如,在进行“用乘法口诀进行表内乘除法的口算”这个知识点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学生最喜欢的“英雄”――孙悟空故事进行改编:有20个桃子,5个小猴子,这个时候美猴王要怎么分配才公平呢?那么如果是30个桃子,4个小猴子,又要怎么分呢?学生们听到是美猴王的故事,注意力会马上被吸引过来,并且也会特别注意故事中的细节,这样就达到了激发学生好奇心与兴趣的目的,接下来学生就会积极踊跃地回答问题。当然故事的运用以及故事中心人物的设定并不拘泥于一种形式,不同的教学内容,故事也需要不断变化,要从不同的角度,满足学生不同的好奇心,这样才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
3.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创建教学情境
创建教学情境,要注意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发育特点。这个阶段游戏和动画是最能够吸引学生的手段,教师利用这一点进行情境创建,既能够寓教于乐,又做到了因材施教。在情境教学基础上,鼓励学生学会独立思考,强化学生数学应用意识,提升逻辑思维能力。
三、总结
教师应该基于教材基础,结合学生自身的学习特点、兴趣等各方面因素,合理创建教学情境,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增加课堂教学趣味性。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分析发现,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引入情境教学法,不仅有效提升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独立思维的能力,提升了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28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