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语文课程标准》把“关注学生语文学习的方法过程,转变学生的语文学习方式”作为实施语文课程和语文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与传统的被动接受式学习不一样,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学生作为作文课堂的主体,自己主动合作学习,而教师只是一个引导者。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这种综合式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养成勇于创新、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精神[2]。
一、“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提出
1.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针对“被动学习”而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指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体,他们具有自我支配自己权利的意识,能够自我激励、自我调节、自我监督、自我评价的一种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展现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学会学习,学会适应学习化的社会,学会终身学习。
2.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针对“个体学习”而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它是指为了完成统一的学习任务,学生在团队或小组中,通过各自明确的分工安排,一起完成的互助性学习方式。良好的合作学习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合理明确的合作动机和强烈的个人责任。通过合作学习,能够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在合作中的价值,体会到合作学习带来的乐趣和智慧,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3.探究学习。探究学习是针对“接受学习”而提出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首先发现问题,然后提出问题,进而自己分析问题,最终自我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方式。探究学习体现了学习的实践性、问题性、参与性。学生通过探究学习,在自己参与探究的过程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培养情感,完善认知。
4.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以上是对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不同定义。其实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这三者不是截然分开的。合作学习牵连着自主学习,因为只有当学生的自主学习质量提高时,学生合作学习的质量才会高,两者紧密联系。合作时也必须有探究的学习,没有学生个体的探究,合作学习就容易流于形式[3]。自主和探究学习也是不能分开的,学生只有在自主学习中,学会不断地发现、提出问题,学习才能更加高效。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初中语文教师开始寻求语文教学的新途径。于是,“自主合作探究”课堂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教学没能很好的结合。“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引导性”。但是,在语文实际教学中,两者常常不能很好的结合。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语文教师为了不限制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放任学生自由讨论,使得讨论远远偏离了课文的主旨和中心;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文前设计好各个问题,不管学生实际的预习状况,一上课就找学生回答问题。以上两种状况就是语文教师没能处理好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教学关系的体现。要想实现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那么首要的前提就是实现教师角色的转变,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要做好“引导”的工作,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自主学习。只有将两者很好的结合,教师才能教得好,学生才能学得好。
2.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在现代语文教学中,我们强调学生要多读多写多讲。但是往往语文教师在实行的时候,会将语文课堂的大多时间花费在表演、讨论、朗读等形式上。虽然从表面上看,语文课堂的气氛很活跃,但是语文教学效果却是不尽人意。要想真正实现合作学习,笔者认为讨论前必须先让学生明确自己所在的团体或者小组的“统一任务”以及自身需要承担的任务。在团体或者小组讨论过程中,教师并不是作为一位旁观者,而是应该融于其中,通过一些有针对性的辅助工作,适当地引导学生,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倾听、学会融合、学会共享[4]。另外,教师在分组时,应当做到“公平”,每组的平均能力相差不大,让每个学生在小组中都能够发挥自己的价值,得到锻炼和表现。
3.学习中只注重结果而忽视过程和方法。在现今这个应试教育的大背景下,教师的教学往往会更加注重学生学习的最后结果,而往往忽视了重要的学习过程。假如,语文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没有提出具体、明确、且针对性强的教学目标,就会使学生做无用功,影响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和学生不应该只关注讨论结果的正确与否,那样会得不偿失。作为语文教师,在重视学生学习结果的同时,更应该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获得和情感态度的体验。
三、“自主合作探究”模式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1.创设学习型情境。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往往来自他们对于未知问题的好奇心。语文教师要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探究性思维,就是要在语文教学中慢慢地把学生引入到一种与问题相关的情境中去。作为语文教师,首先要从学生头脑中已有的语文知识结构出发,根据语文教学内容和不同学生的心理特征,来进行语文教学活动。其次,语文教师要能够提出既让学生感到似曾相识,但还需要开动脑筋才能解决的问题,激发对所学语文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但除了问题型情境,在语文学习中,还可以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途径渲染情境,为学生创造学习情境,形成情感共鸣,让学生在情境中快乐地学习,在探究中积极地学习。语文学习应该是一种放松的、享受的学习,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变“灌输式”的语文学习为主动快乐的语文学习。 2.培养兴趣型阅读。“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教学中,学生的阅读能力显得至关重要。尤其是初中语文阶段,更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学生对阅读的兴趣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阅读的持久性和写作的频率。学生只有对阅读产生了兴趣,才能多读书多写作,才能够读好书,写好文章,学好语文。在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方式,如聆听美的声音,欣赏美的画面,感受美的形象,等等[6],让语文阅读成为学生赏心悦目的享受,筑造学生自我表现的平台。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都要认真对待。对于阅读,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读书交流,如读书报比赛、天天读报、读书分享等,调动学生的读书积极性,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开放另类型课堂。①让学生尽可能去“想”。培养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毫无顾及的尽情去想,合理的去想。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只有敢“想”,才能开展新的学习,营造新的环境。②让学生尽可能去“看”。“看”就是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仔细观察、慢慢观看。通过“看”,通过“发现”,不断地深入学习,不断地开拓。“看”的亲身体验,会让学生更加容易获得感受和领悟。③让学生尽可能去“画”。学生通过亲眼看、亲身体验和想象,从多种观察角度和不同思考层面描绘出自己所获得的信息,这种将手和大脑相结合的方式,克服了学生上课只用耳听,不用手来操作的不足。④让学生尽可能去“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语言表达出来,通过学生们说,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是怎么想的,了解学生思维的合理性。通过“说”也会不断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
4.思考探究型学习。①转变教师观念。探究性学习是教育的一大创新,它不仅仅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更重要的是先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②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性。探究性学习的两大中心就是教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语文教学更强调学生的亲身参与体验,强调学生通过教师的课堂设计和引导,慢慢发现、探究、解决、回答问题。③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拓宽信息收集渠道[7]。语文教学应该突破课本的限制,立足于实践。加强学校、社会、家庭间的合作,充分挖掘和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拓宽信息收集渠道,保证探究性语文学习活动的广泛性和多样性。
教学是个复杂的过程,这就注定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现代教学中,教师只有了解“自主合作探究”的实质,灵活的运用综合性的教学方式,才能让自己的教学出特色、出风格。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更新自己的课程理念,不断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和学习观。鼓励学生走进课堂,走进文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乐趣,真正做到“对话”学习。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