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中职化学的课前分层
1.学生分层
由于入学时每个学生的基础各不相同,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充分了解之后,可以结合相应的测试,并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智力差别、学习积极性、学习技巧等诸多方面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学习基础扎实、学习能力强、接受能力强、积极好学、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以编为A层;知识基础和学习水平一般、虽然有学习积极性和上进心但是成绩一直偏中等的学生可以编为B层;知识基础差、学习能力差、智力水平差、接受能力不强、学习成绩不好、没有上进心的学生可以编为C层。
2.备课分层
对于教学内容、教学步骤以及教学手段也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层次水平和各班的不同情况,制定分层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也要随着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逐步加深,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进行分层备课教学,筛选不同的教学内容,针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对于解决学困生的学习问题和开发优等生的潜能问题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中职化学的课内分层
1.讲授分层
讲授的过程就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对于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讲授方法:对A层学生可以采取点拨、讨论、自学、总结的讲授办法;对B层学生可以采取点拨、讨论、讲解的授课办法;对C层的学生可以采取点拨、讨论、讲解、反馈的方法进行授课,根据每个层次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讲解。
2.训练分层
对于C层学生可以进行简单性训练,如例题:将把10 g的氯化钾和2 g的二氧化锰经过混合之后,放入试管中进行加热,将产生的氧气进行收集,当试管冷却后,试管内所剩余的固体质量为9.2 g,提问产生氧气多少克。根据题目很容易就得出生成的氧气质量为12-9.2=2.8g;对于B层学生,出题如下:利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22.4升,需要氯酸钾多少克。解题步骤如下:根据所学已知在标准状况下,生成22.4 L氧气也就是生成氧气1mol,假设需要氯酸钾的质量为x,则根据化学方程式:2KClO3■2KCl+3O2,可以列出如下等式,122.5*2g/x=3/1,最终得出x=81.67 g;对于A层学生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如例题: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16 g,经过加热制取氧气,待试管冷却下来,称得所剩余固体质量11.2 g,问题:在原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多少。解题步骤如下:首先计算出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16-11.2=4.8g,假设生成氯化钾的质量为x,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配平,如下所示2KClO3■2KCl+3O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进行方程式的列举,可得出以下式子:■=■,经过计算可以得出氯化钾的质量为7.45 g,最后就可以得出混合物中二氧化锰的质量为:11.2-7.45=3.75 g。
三、中职化学的课后分层
1.作业分层
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对其布置不同的作业,使每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和提高,这样也在一定程度上能减轻学生的学习和作业负担。对于学困生应布置较少和简单的作业,对于优等生则可以布置一些较为复杂的作业。
2.分层评价
对于学生进行分层评价是让学生通过学习知道自己的不足,在评价时教师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鼓励,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这也是在化学教学中实行分层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
在中专化学教学过程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这种教学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的一些非智力因素进行了开发。在运用这种教学方法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还增强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水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0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