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3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由于师资不足的原因,尤其是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在前期我们更多地倾向于与企业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我们先后和中软国际、杭州达内、浙大网新等建立了长期合作,同时也和宁波金唐、浙江云快传等宁波本地IT企业建立了校外实习基地的合作。但多年的建设经验也使我们认识到建立软件工程实践教学体系仅仅依赖于企业是无法做到的。其原因有以下几点:
(1)IT企业规模相对较小,难以满足学生大规模企业项目实训的需要。与建筑、化工行业不同,计算机行业属于高科技行业,很少有企业具有较大规模场地,无法满足专业培养目标,尤其是我校属于地方性高校,受宁波本地IT行业发展的影响,合作企业规模不大。
(2)以企业为主构建的工程实践教学体系的培养目标只能是高年级学生。尽管很多高校都采用这种模式,但它很难解决实际问题。高年级学生对专业实践的掌握能力已经泾渭分明。一些学生的专业认可度不高。不管是以面向全部学生的零起点培训,还是以企业工程师面对面指导的企业项目实训,都无法帮助这些学生重拾对专业的信心。
(3)以企业为主来构建企业项目实践教学体系会让降低高校老师对实践教学能力培养的重视。
一、进行课程改革,强化实践能力的考核比例
失衡的师生比和高校教学管理死板使得大多数老师还是采用考试的考核模式,这种模式无可避免地产生了一种怪象:专业课程“优秀”的学生根本不懂专业,而专业动手能力强的学生往往由于考试不好而拿不到“优秀”。这会导致一个很严重的后果:所有学生都会觉得“大学的专业教学没有用”。因此,改革课程教学模式,尤其是考核模式是进行实践教学改革的关键。
二、企业工程师和专业教师共同管理和制定实践教学计划
高等学校的办学机制和考核模式使得学校拥有大量工程专业领域的“理论工程师”,但在工程实践能力上大多数没有经验,这显然无法满足地方本科的培养目标。与此相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每天从事各种工程活动、面对各种工程问题、提出各种工程方案、需要各种工程创新,其中相当一部分人逐渐积累了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具有很强的工程创新能力,成为工程领域的专家。因此,这些企业工程领域的专家与高校工科教师形成优势互补,能够在学生工程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三、 积极派遣年青教师参加项目实践和相关师资培训,以构建专门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
尽管企业工程师可以弥补高校老师实践能力不足的缺点,但地方高校不能完全依赖于企业,必须自己拥有一支实践工程能力经验丰富的教师队伍。主要原因如下。(1)企业无法保证企业参与项目人员的稳定。地方高校的合作单位规模较小,一般没有专门的员工培训师资队伍,而IT开发人员具有较高强度的工作任务,很难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对高校企业项目实训进行规划和跟踪改变。同时,IT技术人员的高流动性也很难保证企业工程师的稳定;(2) 低年级学生的实践教学和专业引导都需要具有丰富专业实践能力的老师来进行。
四、构建以全年级参与,高年级指导低年级的工程实践环境
一方面,实践教学不仅仅涉及高年级学生,低年级学生也需要在每个学期掌握应该掌握的专业知识,为后期的工程实践打下扎实的基础。而这些了解这些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地位是提高其学习兴趣的关键,因此,吸引低年级学生提前进入工程实践环境,有利于提高其对知识体系的掌握。一方面,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需要小班化教学,具有工程实践能力的老师的缺乏使得单纯依赖于老师指导学生的模式只能作为校内实训基地前期建设的主要模式,后期还是要靠高年级学生指导低年级学生的模式,而高年级学生则重点培养其专业自学能力。因此,我们按照这个思路,在校内实训基地采用项目组合方式进行专业技术指导,即低年级学生可以申请加入基地内的高年级学生带领的项目团队中(项目由企业工程师和校内实践团队老师带领)以构成一个金字塔式的技术开发团队,高年级学生除了负责项目之外,还必须将按照项目内成员所在年纪帮助其掌握专业实践能力,了解所掌握专业知识在项目中的地位和作用。
五、加强与已经毕业的学生的联系,共同参与到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对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讲,基地不仅有指导其工程实践的老师们,还有他自己指导带出来的项目团队,采用一定方式定期让他们对基地内的开发团队进行远程指导和邀请回来开设讲座,讲述自己的工作历程,更能让在读学生产生共鸣。同时,实践基地老师还可以向已经毕业学生提供一些技术公关和项目指导。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080.html下一篇:初中英语任务型教学实验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