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教师课前进行教学准备,掌握历史图例的具体含义
(一)认真分析历史图例的使用意义
在历史教材中,历史图例数不胜数,并且图例所处位置也不尽相同,然而,不同的图例所在位置都有其特殊的含义,教材编写者在每节课中所放置的图例,既起到了对教材解释说明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更加直观地体现历史真相的作用。例如,在《鸦片战争的烽烟》一课中,在教材介绍林则徐虎门销烟时便有配图“虎门销烟遗址”,教材编写者将此图放置在此处,便是为了能够让学生在学习虎门销烟时更加深刻地体会当时我国在面对英国的侵略时,国人的无助和痛苦。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将教材中的图例与文字进行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虎门销烟知识的同时,通过图片了解当时我国政府所面临的被动局面。
在教材中通常会有图例组合出现的情况,一般面对这种情况,教师更要细致地分析此处历史图例的用意,将图例与教材之间的关系进行梳理。在教材中出现历史图例组合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1)方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进行对比。在历史课文学习的过程中,为了更加方便地让学生将几种现象进行比较,通常会让几组图例以组合的形式出现。
(2)方便学生从多角度进行知识点论证。在学习历史教材时,为了让学生从多角度对相关知识进行分析、理解,通常会采用组合图的形式。例如《清末民初的文化教育》一课,教材中就设置了京师大学堂校牌和大学堂旧址两张图片,让学生更加详细地分析当时的文化教育。
(3)方便学生了解历史的演变过程。在历史教学中关于历史的演变进程是进行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通常在教材中会通过组图的形式体现,让学生通过对图片的分析,了解当时历史进程的演化。
(二)考虑图片的使用时间
在历史教学中安插图片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因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考虑图片使用的时间,例如通过图片营造教学氛围,从而引入教学课程等。例如,教师在讲解《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一课时,教师为了引入“九一八事变”,将九一八纪念馆的相关图片进行搜集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对“九一八事变”事先进行一定的了解。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图片的形式结束课程,教师针对教材中的内容,将相关图片在教学结束时进行使用,更加突显历史教学效果。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引导时可以更加方便地进行知识点的概括,从而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印象。
二、在教学时培养学生对图例的分析能力
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的过程中需要一定的观察能力,观察也是读图最为重要的前提。在历史教材中出现的种种教学图例,学生要十分细致地观察图中所示内容,并且与课文进行联系,从而了解课文想要表达的真正教学意义。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对教材中所示图例进行分析,从而掌握图例所蕴含的真正含义,将图例与文字进行联系。以《宋金南北对峙》一课为例,在教材中安插的岳飞坐像,学生在学习时通过对岳飞坐像与相关文字之间的联系,便可以更加形象地体会到当时宋朝在岳飞的带领下与金兵对抗时“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的恢弘气势。学生通过对教材图例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掌握教材中宋金对峙的内容。
三、课后巩固教材知识,拓展知识范围
为了不断提高学生读图的能力,课后巩固也十分重要。学生在课后需将教材中所学知识进行拓展延伸,除掌握教材既有的知识之外,也要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不断提高自身的历史读图能力。
学生学习不仅要在课堂上进行,课后对知识巩固是提高记忆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学生需在课后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巩固,不断加深对教材知识点的印象。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适当地进行知识的拓展,不要只局限于书本中的知识,可以将课堂以外的知识进行学习,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阅读量。以《秦王扫六和》一课为例,如果只是学习书本中的知识,知识面难免狭窄,为此,学生可以利用网络、书籍等渠道了解书本之外与秦国相关的知识,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量。
综上所述,在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不但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观察分析水平,而且也可增加学生课下知识阅读量,进一步提升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149.html上一篇:中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策略探索
下一篇:生动有趣的初中历史课教学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