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引言
随着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智能移动终端设备的广泛普及应用,移动学习这种通过使用移动终端设备所进行的在学习时间、空间上具有灵活性、自由性、自主性的新型学习模式已经被广大的大学生所接受。同时,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高度的信息化对大学生计算机基础知识、技能以及计算机基础应用能力等方面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由此,计算机类公共基础实验课程在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基本素养、基本实践能力以及利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等方面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因而在新的信息环境下,开展基于移动学习的计算机类公共基础实验课程的改革与实践具有重要的意义与使命。
下面,以重庆邮电大学理工类学生《大学计算机基础》、《计算机科学导论》两门计算机类基础课程的实验课教学为例,针对教学现状,从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考核方式以及平台建设等方面概述了近几年来课程组所做的教学改革与探索。
二、计算机类公共基础实验课所面临的教学现状分析
受多方面因素的共同影响,当前计算机类公共基础实验课面临诸多的困境与现实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普及,呈现出学生入学时计算机基础知识的起点正在不断提高的总体趋势。然而受到学生教育资源的地区差异性的影响,大学新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与水平存在参差不齐的情况。
2.受初、高中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中普遍存在对实验和实践课程认识不足的现象,他们认为到实验室上实验课就是玩玩而已,同时自主学习的意识普遍不强。作为大学新生入学的第一门计算机类实践课程,计算机公共基础实验课除了要教授学生必要的计算机应用技能之外,还要注重彻底扭转学生的错误认识,改变其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
3.传统的统一设定教学时间、进度与内容的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不能满足“90后”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也容易导致教学过程中“吃不好,吃不饱”现象频繁发生,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课程教学效果。同时,传统的只采用一次期末考试的考试组织形式,容易让学生只注重考试而出现考前临时突击、应付学习的现象,从而忽略课程学习过程的积累的重要性,不利于对知识的牢固掌握。
4.受学分制的影响,课程学时也不断受到挤压。通常情况下,面对课堂上没有讲到或者讲透的知识点,实验课上学生通常会手足无措,缺乏自学能力,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在有限学时下,如何保障教学的效果,同时提升学生的自主实践意识与能力,是当下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共同话题。
借助当前信息技术的优势与手段,搭建信息化的学习平台,开展计算机公共基础类实验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与实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提高计算机实践动手能力已势在必行并显得尤为迫切了。
三、改革的目标与内容
开展课程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的改革创新,达到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客观需求,满足不同层次的教学需求,使学生自主学习与实践能力以及创新精神得以充分发展,提高课程实验环节教学的质量。
改革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改革传统“一刀切”式教学模式,推行基于开放实验室的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第一次课采用集中的模式,教师负责课程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以及学习方式、考核方式等任务要求的布置。学生基于自身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自行制定自己的学习计划与时间进度,并在课余时间到开放实验室完成自主学习。开放实验室采用刷卡考勤制度,监督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考虑到大一新生普遍受应试教育影响而存在的学习主动性不强、难以断奶的现状,同时也为了能给他们提供一个转变学习方式的适应期,在学生自主学习阶段,我们定期在开放实验室中循环开展了相关学习内容的讲座,学生可结合自己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有选择性地进行选听。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了由授课教师带实验向引导实验的转变,让学生回归到学习的主体地位,使教师的角色转变为学习主体的帮助者与促进者,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积极性,锻炼他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意识。
2.改革传统教学过程中“一考定音”的考核方式,实行预约考试与机考相结合的综合考核方式,同时允许学生多次参加考试。分阶段为学生提供多次考试的机会,学生可结合自己的学习基础与进度灵活地选择考试时间。考试实行预约制,课程组根据预约学生的数量组织每次考试。考核通过的学生可进行第二层次个性化内容的选择学习。在课程开设学期,如果多次考试均未通过的学生则需重修该课程。为切实考核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考试采用了机考的形式。机考系统可在线出题、自动评阅,并完成成绩统计与分析等工作。
四、改革的实施与效果
自2010年以来,我们针对重庆邮电大学理工类各专业一年级新生的《计算机科学导论》与《大学计算机基础》两门课程的实验课进行了教学改革,总的来说取得了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考虑到学生人数较多,在具体实施教学过程时,我们每周开放实验室的开放量可达7000人时,并且分不同的阶段为学生提供了三次可选择的考试时间,但是每位学生最多只有两次选择的机会,两次考试不合格者,只能重修该课程。同时,通过几年的时间对机考系统题库也进行了逐步的建设与完善,目前考试系统能保证同时5000名学生参加考试试卷不重复。五年来,积累了两万余条学生考试数据以及二十余万条开放机房学生学习数据,这为我们分析、了解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行为以及具体情况等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持。
以下为五年来学生的成绩统计数据总体情况见表1。
综合表1统计数据,不难看出课程总的教学效果正在逐年稳步提升,课程改革成效显著。
开展移动学习环境下,开放与自主相结合的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不仅切合了当今主流的个性化学习理念,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能力、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有效缓解机房承担课程安排的压力,并实实在在将授课教师从繁重、重复率高的教学环节中解脱出来,使其能够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关注课程建设,并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同时,分层分模块的教学体系与自主的课程教学模式均充分体现了个性化培养的理念,也满足了“90后”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预约考试与机考相结合的考核模式,让学生把更多的注意力与精力放在了课程学习的过程中,而不是只追求一个最终的考试结果。实施考核方案改革以来,每年均会出现如下有趣的现象:许多同学在通过了考试之后,仍想提高课程的成绩,并在经过认真的学习准备之后,申请预约参加下一阶段的考试。移动学习的平台也为学生提供了“自助餐式”的学习资源,起到了自主学习、按需学习的目的。
近年来,课程改革的理念与成效不仅吸引了重庆本土兄弟院校的关注,还吸引了市外10余所高校陆续来校进行课程改革经验的交流,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与影响作用。
五、结语
随着信息化技术的不断进步,其对教育环境、资源以及教学模式的改革将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开展实验教学模式与内容的改革将是一个长期且持续性的改进过程,在改革措施实施进程中所取得的效果以及不断面临的新的问题,都将值得我们不断思考与探索。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2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