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初中阶段学生好奇心较强,且接受新事物的欲望强烈,初中生物则是针对该阶段学生的特质而开设的课程,是学生接触生物学知识、掌握生物科学方法的开始[1]。初中阶段生物学科学习不仅为学生日后更深层次学习打下基础,更将生物世界呈现于学生眼前,指引学生探索自然的奥秘。实验教学是生物教学必不可少的内容与环节,这是因为单纯的照本宣科式教学模式并不能达到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培养自我思考、独立学习能力的目的。因此,初中生物教学离不开实验教学法的应用[2]。
一、实验教学法概述
实验教学法是根据实验教学要求,利用特定实验仪器、设备及药品试剂等实验必须用品,对生物教学内容进行探究及验证的教学方法。实验教学法包括课内实验与课外实验。课内实验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教师亲自演示实验过程,过程结束后所得的实验结果要与教授内容保持一致,实验目的则是验证课本理论知识点。课外实验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自主探究精神,从而提高学生独立学习能力。教学过程中若应用实验教学法,可以让学生直接观察实验现象,帮助学生强化、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印象。当学生参与到实验活动中时,能激发他们对学科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迅速掌握新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解决生物学习中遇到的问题[3]。
二、实验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的应用举例
1.教师进行实验演示,呈现直观生物科学。
教授学生相关生物知识时,教师会针对某一知识点进行实验讲解。这种实验内容较为简单,步骤相对较少,且不需要正规的实验室,只需要教师将前期准备工作做好,便能顺利将整个实验步骤展现给学生。此外,教师应用实验教学法进行实验演示时,要注意提醒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只有亲眼见到了实验前后物质发生的变化,学生才会印象深刻。例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吸收》一课中,教师可为学生演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直接通过课堂实验现象的呈现解释口腔内的化学性消化作用。试验过程中,教师应善于引导学生发现当唾液过少,或震荡不充分时,都会影响唾液与淀粉糊的反应程度。从而得出试验结论:暴食暴饮会使食物不能与消化液充分混合,消化液有限,不能消化过多食物,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2.教师做好实验指导,把握学生认知方向。
教学初中生物实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应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验现象,不打击学生积极性,当学生提出不同类型问题与假设后,教师应认可学生的想法,当学生思考方向错误时,应采用实验方法为学生解除疑惑。例如,《生物体的基本结构》一课中,教师利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的结构时,学生会发现不同的植物细胞结构不相同、相同植物中不同部位细胞结构不相同等现象,此时教师应当肯定学生的观点,鼓励学生观察多种植物的结构,指引他们寻找到植物细胞结构的共同特征,并思考细胞各个结构的功能,试验结束后为学生总结与概括。通过实验观察,学生轻松掌握原本较为抽象的细胞生物学知识。
3.实验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物知识只是带领学生进入自然探索世界的敲门砖,初中生物内容大多起到为学生解释生活常识的作用,理论知识相对浅显,并且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植物的“向光性”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人们在野外迷路时常利用植物的生长方向辨别道路方向。生物知识和生活之间的联系非常紧密,教学生物知识时,教师可以联系实际生活进行一些实验。如为学生讲解《能量的释放和利用》,关于植物呼吸作用这一部分课程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日常生活中,我们采用什么方法保持水果新鲜?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实验,或鼓励学生课后与家长讨论,教师将学生的讨论结果汇集,进行相应的水果保藏实验,然后得出“低温、少氧气、适宜湿度条件下水果能保鲜”的最终结论。这种教学方式不仅使学生掌握生物学理论知识,更是对学生司空见惯的实际生活现象进行科学解释,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结语
将实验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中,不仅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习兴趣,还能锻炼学生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此外,作为基础课程,生物课与生活有密切联系,教授生物学理论知识是为学生解释日常现象,也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科学的世界观。实验教学法正是针对初中生对新鲜事物抱有极强好奇心理这一阶段特质而开展的教学活动,实践证明,该方法能成功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于促进学生自身学习能力发展具有正面促进作用[4]。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253.html上一篇: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