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中职院校毕业生的计算机能力要求逐渐提高。学校必须更新教学观念,切实推进计算机教学改革,体现以学生为本的理念,培养符合新时代要求的计算机技术技能人才。
一、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及对策
计算机基础课程实践性强,技术更新较快,必须针对教学现状,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计算机基础的教学现状。一是学生的起点不同,给教学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目前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对于高中起点入学的学生比较适合,而初中起点的学生则感到吃力。二是教学内容过于系统。教材过于完整和系统,效仿高校教材,计算机水平低的学生吃不透,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
(2)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首先,实行分级教学。针对不同对象实施分级教学,实现培养个性化应用型人才的教学目标。新生入学时,要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进行摸底,组织学生参加计算机基础测评系统测试,在征求学生意见的情况下,开设不同内容、级别的计算机基础课程。其次,注重教学方式的改革。比如,可以采取任务驱动式教学,加强实践环节,注重案例教学,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还应该注意以下问题。一是注重教学内容的前沿性。计算机学科发展迅速,知识更新快,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及时更新知识,让学生对相关前沿知识多多了解。二是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个性的发挥,贯彻创新理念,实施创新战略。三是加强多媒体教学技术的应用。
二、加强计算机专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对策
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要针对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研究相关对策,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1)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中职学校在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课程体系存在一些问题。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根据计算机专业特色,学校设置了相关课程体系,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从教学实际来看,课程体系的设置有时高于学生的接受能力,存在消化不良的情况,课程目标对学生要求过高,教学效果不佳。其次,教学模式存在问题。教学模式重视理论知识的讲授,而轻视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基础知识教学,对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程重视不够。再次,实践应用能力培养体系存在问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是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实践能力培养;强调基础学习,忽略实践创新性课程学习。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应该突出专业应用能力培养,把理论、技术及应用结合起来,促进专业知识向专业技能的转化。最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存在脱节现象。当前,中职院校在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上缺乏清晰定位,在人才培养规格、层次和类型上区分度不高,缺乏特色;各种层次的培养目标差别很小,使得同一专业培养目标基本相同,导致人才培养在整体结构上趋同,难以满足社会对多样化的计算机人才的需求。
(2)中职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中职院校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摇篮,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首先,建立科学的计算机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要广泛调查企业对不同计算机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制定新的培养课程体系。新的课程体系,要根据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不同需求设置专业方向,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其次,合理设置计算机专业技能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在计算机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中,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对每门课程的实验设置进行改革,减少验证性实验,增加设计性实验。同时,改革实习实训教学,注重学生所学知识与用人单位实际需求的衔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再次,积极推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学校应当通过校企合作,了解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实际需求状况,探索学校培养人才和企业使用人才的无缝对接方式。同时,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鼓励教师进企业锻炼,聘请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突出教师对专业应用能力的掌握,为人才培养打好基础。
三、结束语
随着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也要不断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对计算机多样性人才的需求。当前,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存在一些问题。要通过建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合理设置课程内容,加强实践教学,推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注重师资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培养技术技能人才。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332.html上一篇:微课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