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笔者自2004年毕业至今,已从教小学语文十余载,也曾屡次外出学习、研修。钦佩“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情趣、重习惯"的于永正特级;受过窦桂梅特级激情澎湃的洗礼;在王崧舟特级的《慈母情深》中默默流过泪……也曾受教于本县小语界前辈,买过多位特级的《教学设计与案例》。然而,这一路走来,笔者似乎始终找不到自己的语文之道。于是,开始思考:语文是什么?把目光聚焦到这两个方方正正的汉字,翻阅《现代汉语词典》,“语”字有四种解释:其一,话;其二,指“谚语”或“古语”;其三,代替语言的动作;其四,说。而对“文”字的解释则多达十三项之多。
语文课程作为基础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不仅承担着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任务,还承担着思想品德、情感审美和多元文化教育等诸多任务。语文作为一门以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能力为主要目标的综合性实践课程,理所当然地应该以语文知识、方法和语文技能(即本体性教学内容)为目标展开教学,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非本体性教学内容应该是渗透在语文知识、方法和技能的学习过程之中的。
二、对比,直面本体性教学目标
上海师范大学吴中豪教授在《从教课文到教语文》一书中明确指出:语文课应该“教语文”,而不是“教课文”。如果我们要想明白自己想教什么?就要看教学目标是怎么定位的。如果我们想知道教师实际在教什么?就要看教师想教的内容与实际在教的内容是否一致。如果我们想检测学生实际学到了什么?看学生有无发展。“教语文”则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主确定语文教学目标。
例1.(1)初步把握课文内容,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2)感受蔺相如在渑池会中的智勇双全,在面对廉颇挑衅时的宽阔胸襟;感受廉颇知错就改的勇气。(3)体会廉颇和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的爱国之心。
例2.(1)学会生字新词,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4)学习通过语言、神态、动作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方法。(5)体会景物描写在塑造人物形象中的作用。
三、实践,从现实找准差距
下面通过《月球之谜》(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教学设计来谈谈语文本体性教学内容的确定与实施。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语境认识“悬、遐、奥”等8个生字,会写“幕、临、悬”等14个字,正确读写词语,并学会运用。(2)朗读课文,根据提示,练习概述文章段落的主要内容。(3)运用想象、古诗句积累等方法,加深对月球魅力的感受。
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很多,一些“基础性”教学内容在每篇课文中都需要落实,譬如,课文中的生字、词语以及课文朗读等等,无论低年级还是中高年级,务必将这些基础性教学内容的落实放在首要位置,作为一堂课教学的“保底工程”,如,目标(1)的确定。中年级的课文教学除了落实基础性教学内容,还必须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我们姑且把这些新授的教学内容称为“发展性”教学内容。如,目标(2)和目标(3)的确定。《月球之谜》的教学重点确定为“在说明性语言品读活动中习得概括文章段落大意的方法,感受月球的魅力”。“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教学一篇课文,除了必须落实的基础性教学内容,所剩无几的教学时间不允许教师过多地发挥,因此教师必须学会“舍得”,常言道有“舍”才有“得”,必须把“发展性”教学内容集中、明确地加以落实。
四、提升,从目标制订转向可测量
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体悟,笔者坚信教学落实本体性目标的方向是对的。明白一节好的课,应该有这样两个特征:(1)在纵向上学生的学习有阶梯式的提升,或多方面的扩展;(2)在横向上学生建立相互的关联网,并形成共同的学习经验。而教学目标的设定直接左右着一节课的方向。广大语文教师只有真正实现从“教课文”到“教语文”的转变,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实践,从理解语言到运用语言,从分析内容到学习方法,强化语文课程的语言文字运用价值,强化综合性、实践性,语文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教学目标虽不属于课堂教学程序的范畴之内,但源于课程之整体及具体教学内容,是课堂之统率、号令,是一篇课文教学的起点和归宿,是教学活动的核心和灵魂。但是回过头来看看我们的阅读教学,教学目标究竟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很多时候,教学是有目标但不尊重目标,学生不明白今天这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听课的老师更不知道教学的走向是什么。在上课之前,很少有老师考虑:教这一课的目标是什么;学生通过这一课的学习,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有什么发展和变化等等。因为课堂教学不需要把教学目标拿出来展示给学生、教师看,这就造成了目标制订的盲目性和随意性,造成了课堂教学评价的模糊。
笔者深深觉得:语文教师必须学会舍弃,教学目标不要过于臃肿,明白“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的道理。无论是语文知识的教学还是语文方法的习得,都应该按照“认识―实践―总结”的流程设计。“教课文”与“教语文”虽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但却是我们为之困惑的老问题。它背后折射的是不同的教学理念,是“教教材”,还是“用教材教”。语文老师应该遵循语文的基本规律,尊重语文的基本特性,扎扎实实地上语文,“教课文”与“教语文”也并非是水火不容的,而是可以相辅相成的,愿我们的老师从准确定位本体性教学目标起步,实现从“教课文”向“教语文”的华丽转身。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385.html上一篇:教学中规范学生语言文字的途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