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情景模拟,引出任务
有效的导入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环节我使用情境模拟法下达任务。由于学生对螺杆概念模糊,所以,我先下发螺杆模型,并要求各小组观察分析螺杆的梯形螺纹与先前所学的三角形螺纹的区别,让学生获得直观的认识,然后导入本节课。教师扮演客户需要一批千斤顶,下发派工单、千斤顶装配图和螺杆零件图,学生扮演企业工人承接此项生产任务。让学生身临其境地体验工厂工作氛围,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期间,我要求学生进行安全自查,按6S管理要求自己,各小组检查下发资料是否完备。
二、任务分析,制定计划环节
首先,我用PPT展示千斤顶各组成部分,让学生清楚螺杆在千斤顶中的位置和作用。然后,帮助学生分析千斤顶的工作原理,要求各小组学生借助学生工作页引导问题,制定分步工作计划。
1.识读螺杆零件图,完成学生工作页中对应的问题。在图纸分析及完成工作页过程中,会涉及多科知识,比较繁杂。例如,Tr36X5表示的含义,我会让学生查阅教材《机械基础》等。这种自主学习解决问题的方式会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2.编写加工工艺。采用组内合作,相互讨论的形式,通过查阅《车工工艺》教材等,填写学生工作页中的数控加工工艺卡,填写完毕之后各小组将工艺卡统一张贴并进行交流,之后教师进行点评并指导,要求工艺欠佳的小组重新修正。采用工艺卡形式,可以让学生知道从哪几个方面分析工艺,既提高了学习效率,又给了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
3.加工指令的选用。首先,我让学生回答螺纹循环指令G92的进刀方式及采用该指令加工梯形螺纹是否可行,并分析不妥的原因,进而引出符合梯形螺纹加工要求的指令G76。对于新知识,需要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学,在自学过程中,学生会发现G76的格式及参数含义比较难记。对此,教师可提醒学生采用头脑风暴法发挥想象,找出最合适的识记方法。其次,教师给出巧妙的识记方法,利用地方话谐音将格式中的字母进行变化。在学生发音对口型的过程中就可以很好地记住G76格式。对于参数含义,我采用的是表格形式,规定时间进行记忆,然后组内互相提问,达到记忆的目的。
三、任务实施
1.编制程序:本阶段我不是将螺杆的加工程序和盘托出,而是让学生先根据G76的格式及参数含义,用铅笔填写数控加工程序单。此过程会涉及螺纹高的计算,在学生工作页中,我会给出相应的公式,填写完后,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并交流,这是重点交流的内容。然后教师点评,指出问题并让学生修改自己的螺杆程序,防止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
2.仿真验证:仿真验证之前,通常情况下教师会把注意的问题提前强调引起学生注意,但是我在这个环节,故意将G76指令中的螺纹牙高参数赋值弄错,让学生进行仿真加工验证,观察测量结果并进行讨论,之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情况给出结论。采用这种问题“陷阱”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观察分辨意识和细心程度,为实训加工做好充分准备。为了巩固知识并熟练应用,随后我让学生采用竞赛法单人单机操作,考查螺杆程序输入和模拟加工的速度及准确性,组长负责记录本组情况和邻组情况,之后将记录结果交给老师并进行点评。
3.车削螺杆:首先,班长负责检查学生劳保用品穿戴,教师强调安全注意事项。其次,采用循环角色扮演法按照学生工作页提示语进行操作,小组长负责分好每个学生扮演的角色。由安检员负责机床开机检查及保养,由操作员负责领料及工卡量具及程序输入和工件加工,质检员按照检查内容进行零件的测量并记录。完成一个产品的加工后互换角色进行下一个产品的加工,直到三人全部完成。
在这个环节,虽然已经有了理论的指导和仿真的验证,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机床、夹具或刀具的原因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实际状况,为了体现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会把提前做好的“问题、原因及消除参考表”发到学生手中,并在经常出问题的项目上用红色标出引起学生注意。利用此表可有效地帮助学生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和解决的办法。
当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要进行总体的协调指导,按6S理念管理学生,并随时进行抽查活动。这样组织可使学生体验到工厂的生产氛围,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他们获得一种责任感与职业认同感。
四、检查、控制
本环节贯穿在车削螺杆的整个活动中,小组加工时每一次角色轮换前质检员都要进行严格的产品检验并及时地调整工艺参数和程序,保证后续加工的顺利性和高质量性,以此来提高整个小组产品制作的总体水平。本过程按照检查内容的要求完成组内互检,并做好检测和调整记录。
五、展示、评定
首先,小组展示,将加工完的零件及填写好的工艺卡片派代表拿到展示区,进行展示评价和互评,并考核打分;其次,进行小组交流;再次,进行教师总体点评,评选出优秀团队及个人;最后,每个小组对零件进行防锈处理并编号,然后把加工完毕的螺杆放在零件成品区,用来进行千斤顶项目的组装。
教学过程反思:
1.教育教学模式方面:将学科型课程体系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转变为构建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原则的一体化课程体系,确定综合职业能力为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
2.创新专业教学内容方面:改革为人才培养对接用人需求、专业对接产业、课程对接工作任务的模式。
3.创新教法和评价方式方面:推动行动导向教学,系统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的实践性、针对性和实效性,并按照企业用人标准构建评价机制,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学生评价模式。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416.html下一篇:项目教学法在税法教学中的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