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中职田径教学现状
1.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中职院校田径课程大多是采用必修课或者是选修课的方式来进行,实际的教学更加集中在学生的技术动作教学上,并不重视学生的实际运动能力,综合素质的有效提高受到阻碍。此外,大部分教师的田径教学仍然采用单向性教学方式,学生在实际学习中仍然处于被动地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受限,缺乏参与积极性。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到学生在性格、身体素质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这就使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课堂教学陷入尴尬、停滞的状态,实际的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2.教学主体模糊性
从目前的教学来看,中职院校田径教学仍然采用传统方式,学生并没有认识到田径运动与身体健康之间的重要关系,教师侧重技巧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的身心发展,再加上课时方面的限制,较短时间内学生无法充分把握动作要领,教师的教学存在巨大的压力,课堂节奏非常快,学生的课堂学习出现力不从心的现象,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受到影响。教师在田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考虑学生的身体素质,揠苗助长式的教学,给予学生非常大的学习压力,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产生抵触情绪,实际的学习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二、中职院校田径教学对策分析
1.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利用
田径教学中具有非常丰富的教学资源,诸如,学生、教师、信息、思想等。中职院校在田径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实现田径教学体系的日渐完善,创新教育理念以及教育方式,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以及学生的积极性。田径教学过程中,中职院校需要从田径运动的娱乐性、适应性以及健身性等方面入手,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田径学习中。例如,教师在田径教学中,可以将跑、跳等动作内容进行生活化,引起学生共鸣,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其参与积极性,进而提升学习效率。
2.创新教学方式
新课程改革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体能素质在综合素质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目前的教育来看,中职学生的身体素质并不是很理想,规范化的田径学习存在非常大的难度。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以及身体素质来创新教育方式,提升实际的教学效果,实现田径教学的有效改革。例如,中职田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生活特点,不断创新教育方式。教师可以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融合现代化教学方式,诸如,多媒体教学、合作教学、情景式教学等等,提升教学的趣味性以及科学性,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注重评价方式的改革
田径教育评价不应该局限于技术、技能方面的考查,同时还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态度、技术学习进步情况等实现过程性评价。教师需要认识到学生在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方面存在的差异,实现评价的针对性。例如,有的学生学习非常认真,练习刻苦,但是田径比赛中成绩却并不是非常理想,教师在进行评价的过程中,应该结合学生的技能提升情况、学习态度、理论把握以及实际成绩等内容,实现全面性评价,避免打击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田径学习中蕴含的无限乐趣,实现考核方式的科学化、合理化以及全面化,增强学生参与的自信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为一项传统性运动项目,田径运动对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中职院校在实际教学中仍然面临非常大的困难,诸如,教学方式的单一化、教学对象的统一化等,实际的课堂教学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中职院校需要明确自身所肩负的重要责任,践行新课程改革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注重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创新教学手段,从而提升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494.html上一篇:刍议中职语文教学问题与应对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