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112期刊网!
网站首页 > 论文范文 > 教育论文 > 学前教育 > 中本衔接一体化教学管理的五个“共同”

中本衔接一体化教学管理的五个“共同”

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作者简介:吕俊(1983-),男,江苏常州人,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王传金(1968-),男,山东郓城人,常州工学院教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

  基金项目:2015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中职与普通本科‘3+4’分段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研究与实践”(编号:2015JSJG115),主持人:王传金。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6)17-0083-05

  在国家教育政策的引导下,省内外中职-本科3+4衔接教育都在迅速发展,招生的规模也在逐步扩大。江苏省中本3+4分段培养于2012年初起步,在这期间,众多专家学者针对3+4分段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专业结构、课程体系的衔接设置上,对于分段教学管理的系统研究较少[1]。因此,开展对3+4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的研究已是势在必行。

  一、共同组建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

  3+4中本衔接分段教学计划的制定还处于尝试摸索阶段,在实践教学计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与实际教学工作不相适应的问题。这就要求指定专门的组织机构对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的监控和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及时进行信息反馈,并据此进行汇总分析,从而更好地针对出现的问题制定相应对策。然而,由于目前中职、本科双方学校对3+4分段教学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充分,对教学计划的日常管理缺失,对反馈信息的汇总和分析不够,不利于教学管理的全面贯彻。为此,中职和本科双方学校须共同组建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中应包括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监控小组和中本衔接教学管理协作小组。

  首先,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监控小组的组建由本科院校牵头,小组主要成员包括双方学校对接专业的专职教师和本专业的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的主要功能是共同探索统筹兼顾的科学管理体系,监控两阶段的教学过程的日常运作,使双方学校的教学过程能够严格遵照教学计划科学地开展,终止目前这种双方合作学校在教学管理中各自为政的现象,让作为管理方的本科院校和作为实施方的中职学校在教学管理上能真正及时有效的沟通交流,强化衔接工作,保证教学计划的完全执行和教学过程的顺利开展[2]。

  其次,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双方学校还应该在专业部或专业院系的层面上加强教学合作,共同组建教学管理协作小组,由双方学校各指派一人任组长,小组成员包括双方学校的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教务干事和班主任等。该教学管理协作小组主要作用是共同及时应对和处理两阶段教学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确保两阶段教学管理衔接的顺利推进。如常州工学院与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联合成立了“3+4”试点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就是为了方便双方学校共同探讨社会和企业对两阶段学生的岗位能力、技能水平、专业化程度等要求,制定贯通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使中本衔接的毕业生更能适应社会,更有竞争力。

  二、共同制定中本衔接的教学计划

  目前3+4分段培养自2012年起步至今才刚刚迈入第四个年头,第一批中本衔接的学生刚刚进入本科院校,而这批学生在中职三年的课程教学计划几乎全是由中职学校单方面制定的,中职学校也只是在原先三年制中专教学计划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扩展和提高,缺少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的参与和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介入[3]。在教学计划的制定过程中,由于缺少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的参与和指导,很难保证中本衔接的学生能够达到相应的职业能力和技能水平,符合企业岗位的需求;缺少本科院校专任教师的介入,中职学校教师对本科院校实际教学条件和应用本科专业教学程度的了解又不够,这些状况必然导致两阶段的专业教学计划脱节或重叠。

  共同规范制定中本衔接的教学计划的主要操作流程是:由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监控小组牵头,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共同合作,双方学校对接专业的专职教师和本专业的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协力参与制定中本衔接两阶段的教学计划。双方学校和行业或企业技术骨干三方面共同探讨中本衔接的毕业生在中职阶段、本科两阶段应具备的职业能力、技能水平和岗位需求,明确两个阶段对人才培养的定位,整体设计两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在宏观上把握两阶段的专业知识结构和技能要求,以便共同制定中本衔接的教学计划。然后教学计划提交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讨论通过后定稿。教学计划一经确立,由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监控小组负责全程监督该教学计划的执行,由中本衔接教学管理协作小组负责教学计划具体的实施,任何个人不得随意修改或偏离。当然,教学计划不是一成不变的,也需要因地制宜、与时俱进,所以不可避免的,教学计划也需要修订和完善。因此中本衔接教学管理组织机构应加强对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学计划执行情况信息的反馈和汇总,并进行研讨分析,及时发现实际的教学过程与制定的教学计划不相符合的地方,以便对教学计划进行修订完善,让其更好的指导教学实践。

  三、共同完善教学运行管理的衔接机制

  (一)现状与问题

  目前,中本两阶段的教学计划基本是由双方学校各自独立去完成自己本阶段的教学计划。本科院校基本很少主动介入中职学校的教学,中职学校也基本未就自己的教学情况如实详细汇报给本科院校,双方学校在教学运行管理的衔接上存在缺失,这必然导致双方学校的教学理念、专业知识对接、中本衔接的教学计划的贯彻实施等方面出现问题。另一方面,中本衔接中职段的学生入学年龄比较小、社会认知能力有限、自制力不强、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很好地适应专业的学习生活,对专业的认识也不够,很容易厌倦专业学习,缺乏学习的后劲,直接影响教学的质量和3+4分段升入本科院校的生源稳定性。甚至有一些3+4分段的学生在入学前是由其家长代为报名的,学生自身对于何为中本衔接和分段培养并不了解,导致其学习过程是盲目的、被动的。而实际教学过程中本科院校却很少提前参与并协助中职学校进行专业建设和学风培养。   (二)完善教学运行管理衔接的策略

  双方学校加强教学合作,共同完善教学运行管理的衔接机制。在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保质保量开展教学的过程中,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两阶段的教学实施过程绝对不是相互独立的、各自执行的[4]。中职学校的学生经过三年的学习能否达到录取本科的基本要求,同时本科院校四年的教学过程能否充分考虑这些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的教学计划和实际的教学内容是否合理等等,这些重要的教学信息需要双方学校都以积极的姿态互相交流与反馈,并进行统一的教学运行管理,以保证教学的效果和人才的质量。

  1.定期开展两校的教学研讨。加强中本两校之间的教学研讨和交流。在教学过程中,双方学校可以定期开展对接专业的教学研讨会,并将其制度化。两校的专任教师可以定期聚在一起共同讨论分析教学计划的执行情况、教材的科学规划处理、教学管理经验的分享等。如常州工学院与江苏省溧阳中等专业学校就联合成立了“3+4”试点教学工作校际教研协作组,组织两校的教学研讨会活动。两校参加3+4分段教学的专任教师都加入工作QQ群,大家在群内踊跃交流,讨论教材、分析学生,每月还举行一次“同题异构”活动,选取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内容进行设计比赛,以提升教学的效果,保证了双方学校在两阶段教学运行管理上的顺利衔接。

  2.定期开展师生交流。除了双方学校教师之间的教学研讨交流外,还可以定期开展本科院校教师与中职阶段学生的师生交流交流会,充分把握“请进来,走出去”的思想。请进来,即在中本衔接中职阶段新生刚入学时,就由中本两校对接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共同组织开展入学专业教育以及3+4中本衔接和分段培养模式的解释说明,或者有本科院校的专任教师来中职学校为这些新生举办专业知识讲座等形式,让这些学生在刚刚跨入中本衔接培养的大门时,就对自己所选专业的特色、培养目标、知识体系、技能框架、就业状况和发展前景等方面有大致的了解,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学生学习所选专业的信心,培养对所选专业的热爱,充分发挥调动学习的潜力和后劲,及早树立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走出去,即让中本衔接中职阶段的学生前往合作的本科院校,参观本科院校的教学、实训等场所,参与本科院校组织的技能比赛、文体活动,提前感受本科生的学习生活,消除对本科院校的陌生感。

  上述交流活动都有助于这些新生充分认识何为3+4中本衔接和分段培养模式,以便在后阶段的学习过程中有激情、有后劲地完成学业,及早跨入本科院校,这对中职学校的学风建设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

  四、共同构建贯通中本的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一)现状与问题

  教学质量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证,是学校的生命线,而狠抓教学管理的目的也是为了提升教学质量,因此构建和完善贯通中本的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对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双方都至关重要。教学质量主要包含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两个方面内容。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方面,目前尚没有构建较为科学的评价体系,只是用学生成绩的评价来代替;对学生的学习效果的评价方面,主要还是采取考试的方式,包括两阶段在校期间的期末考试及转段选拔考试。现行的考试大多是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考核,平时成绩所占的比例很小,这对专业课程特别是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是很不利的,并不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过程性学习,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不能起到很好的激励效果,反而会引导学生产生“临时抱佛脚”的思想。

  (二)应对策略

  联合中职、本科及企业三方,共同构建贯通中本的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该评价体系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同时引入第三方的社会评价机制,使得贯通中本的一体化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更加完善和科学,能够对双方学校的教学质量提升起到积极的引导和监控作用。

  1.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摒弃单纯的用学生成绩来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思想,要明确教学活动本身是非常复杂的,很多内容是无法量化的。因此,对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应该从多方面立体化的动态评价,评价的指标要多元化,而不应该是对最后结果的评价。如从教师个人方面可以考察教师工作态度,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对教材的把握,教学资源的准备,对教学内容的概括总结,教学方法策略的选取,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课堂的掌控等;从学生方面可以考察学生的基础和层次,课堂的反馈情况等。另外,还可以通过推门听课、随机地教学检查、学生网上评教、召开座谈会等多种途径来搜集汇总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以对教师教学质量进行全面完善的评价。

  2.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首先要丰富课程考核的形式,除了常规的笔试,还可以引入实践操作考核、形成性考核等方式;其次,避免一锤定音的终结性考核,而更多的注重过程性考核,更科学全面地了解学生学习的情况,提升过程性考核成绩的比例,降低终结性考核的比例,引导学生注重平时的学习;另外,本科院校的老师还可以选取中职阶段一些主要的专业课程介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核,以提前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达成度和专业课程的学习情况。

  常州工学院要求合作衔接的多所中职学校的学生,在进入本科院校之前必须参加本专业工种的中级工考核,取得相应的技能证书,否则不予转段选拔。另外,对公共文化课程的考核以学生中职学段学习的相关课程学业成绩为依据进行考核,具体参考中职学校的学业水平测试;对专业基础课程的考核,由双方学校共同组织,中职学校负责过程性考核,比例占60%,本科院校负责终结性考核,比例占40%;对专业实践课程的考核,由中职学校提供场地和材料,常州工学院出考核项目并派专人负责监考,采用实践操作加面试的考核方式,以更全面了解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对技能的掌握情况。常州工学院还会同合作衔接的多所中职学校,随机选取几门基础课程,共同参与建设题库,再从题库中随机抽题,更科学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指导后阶段的教学活动(如图1)。

  3.社会评价。社会评价,其实就是第三方人才培养质量评价,这个角度对中本衔接的教学质量的评价更客观,也更具有说服力。社会评价小组主要由用人单位和本专业的行业协会牵头负责,成员包括学生家长代表、新闻媒体部门等。该小组的主要工作是对3+4分段培养的实习生和毕业生进行跟踪调研,从实习期间和毕业之后两个阶段入手,以用人单位对实习生和毕业生的满意程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创业成效等方面作为考察的指标,并将之与普通本科毕业生的相关指标做比较,搜集相关信息并分析评价,检验中本衔接毕业生的社会适应程度,从而促使中本学校双方按照社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以及用人单位的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的规模数量和规格层次,确保中本衔接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具有适应社会形势的职业竞争能力。由于目前3+4分段培养的第一批学生才刚刚进入本科院校学习,所以社会评价还无法付诸实施。   五、共同建立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

  教学资源是指为有效的开展教学活动而提供的各种可被利用的资源,教学资源主要包括实训场所、教学素材等狭义的资源,也包括服务于教学的师资等广义的资源。中职学校和本科院校由于人才的培养目标、规模格局、政策扶持、社会影响力等方面都不同,导致其对接专业的发展规模、实训场所和师资配备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中职学校囿于自身教学资源的贫乏,或由于实训场地狭小而压缩学生的实训时间,或由于师资力量的单薄而大班上课,致使不论是专业理论还是专业实践的学习效果都要打折扣,这对提升中本衔接中职阶段的教学质量是相当不利的。

  为此,双方学校共同建立教学资源共享机制,以保证中职学校、本科院校在共建共享教学资源、优势互补共育高技能型人才的顺利进行。推动中本院校双方之间的深度融合,打破院系、部门、学校的界线,在不增加教育投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发挥教学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其利用率,以建立教学资源的共享机制为抓手,统筹安排双方学校的教学资源,项目共建、质量共进,发挥本科院校的示范和辐射作用,以本科院校带动中职学校的深入发展,促进双方学校互动健康和谐发展,这对提升中本衔接的社会声誉无疑有着巨大的意义。

  (一)实训资源的共享

  实训资源是实训基地内硬件设备资源与实训教师资源的总称。职业学校的专业实践课程的开展主要依靠校内的实训资源,因此实训资源对职业学校学生的技能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对于部分较为落后或专业开设较晚的中职学校来说,实训资源尤为紧缺,双方学校共建实训资源的共享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本科院校闲置的实训资源,利用本科院校丰富的实训资源为中职学校更好的解决实际的教学困难:一方面统筹安排实训教学计划,使教学实训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实现了实训资源的优化配置与共享,提高了实训设备的利用率;另一方面也发挥了本科院校的牵头辐射作用,带动了中职学校对接专业的发展,中本衔接中职阶段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这使得他们更加快捷的融入本科的学习生活。

  (二)师资配备的共享

  借助上文中定期开展两校的教学研讨会的机会,本科院校的专业负责人可以组织本校优秀的专业教师前往中职学校召开教学经验交流或者专业发展知识讲座,以促进中职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和专业课程链的建设。对于部分中职学校在专业师资力量上比较薄弱,合作的本科院校可以提供一定的教学援助,选派本校的专业教师在中职学校挂职,承担一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任务。本科院校教师参与到中职学校的专业教学活动中,既能加强中职学校与本科院校之间教师的联系,利于本科院校的教师更好的了解中职阶段的学生的实际情况,以便在本科阶段更好的因材施教;还可以让中职阶段的学生提前接触本科院校的教师,缓解甚至消除对本科阶段教师和学习生活的陌生感;同时,中职学校的教师也有机会深层次的了解本科院校实际的教学条件和教学情况,方便双方学校的教师更好的协同执行制定好的贯通中本的教学计划,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

  除了借助本科院校教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外,中职学校还应该积极提升本校专业教师的整体素质。中职学校可以选派专任教师前往本科院校培训学习,并将之制度化,让本科院校成为中职学校的师资培训基地。中职学校的专任教师在本科院校可以有计划的系统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还可以在借参与本科院校教学活动的机会,进一步了解中本衔接本科阶段教学工作的开展和教学计划执行的情况,利于回校后开展针对性的教学工作和更准确的把握中本衔接人才培养的方向。

  十三五开年之际,我国的产业结构正面临重大调整和转型升级,这些必然会拉大对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5]。而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还远远不能满足经济高速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突出表现为职业教育的框架结构陈旧、教育层次偏低、人才培养的质量不高等诸多方面的问题[6]。“3+4”中本衔接模式能够培养出大量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他们不仅有着本科学历,更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把专业理论转化为实际产品的实践操作能力,能在一定程度上填补高学历高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从而使职业教育能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538.html

论文中心更多

发表指导
期刊知识
职称指导
论文百科
写作指导
论文指导
论文格式 论文题目 论文开题 参考文献 论文致谢 论文前言
教育论文
美术教育 小学教育 学前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体育教育 英语教育 数学教育 初等教育 音乐教育 幼儿园教育 中教教育 教育理论 教育管理 中等教育 教育教学 成人教育 艺术教育 影视教育 特殊教育 心理学教育 师范教育 语文教育 研究生论文 化学教育 图书馆论文 文教资料 其他教育
医学论文
医学护理 医学检验 药学论文 畜牧兽医 中医学 临床医学 外科学 内科学 生物制药 基础医学 预防卫生 肿瘤论文 儿科学论文 妇产科 遗传学 其他医学
经济论文
国际贸易 市场营销 财政金融 农业经济 工业经济 财务审计 产业经济 交通运输 房地产经济 微观经济学 政治经济学 宏观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 其他经济 发展战略论文 国际经济 行业经济 证券投资论文 保险经济论文
法学论文
民法 国际法 刑法 行政法 经济法 宪法 司法制度 法学理论 其他法学
计算机论文
计算机网络 软件技术 计算机应用 信息安全 信息管理 智能科技 应用电子技术 通讯论文
会计论文
预算会计 财务会计 成本会计 会计电算化 管理会计 国际会计 会计理论 会计控制 审计会计
文学论文
中国哲学 艺术理论 心理学 伦理学 新闻 美学 逻辑学 音乐舞蹈 喜剧表演 广告学 电视电影 哲学理论 世界哲学 文史论文 美术论文
管理论文
行政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论文 市场营销论文 企业管理论文 成本管理论文 人力资源论文 项目管理论文 旅游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管理论文 公共管理论文 质量管理论文 物流管理论文 经济管理论文 财务管理论文 管理学论文 秘书文秘 档案管理
社科论文
三农问题 环境保护 伦理道德 城镇建设 人口生育 资本主义 科技论文 社会论文 工程论文 环境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