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作为我国体育教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对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和创造性的增强均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时也对高校体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目标是培养素质全面发展的现代人才,由此,体育教学改革的开放式延伸趋势逐渐发展,以尊重学生差异性为基本特点的开放式体育教学正日益成为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
开放式体育教学在构建和谐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上,通过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方法,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使其能够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独立选择、自主思考来完成知识接收,从而形成自发性知识框架,加强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以此为前提,对课堂内容进行分析和加工,进而实现课堂活跃度和教学效果的大幅提高。在这一教学模式下,教师的角色逐步从领导者变为引导者,使得师生关系更加和谐,交流更加顺畅。这种兼具科学性和平等性的教学模式,对解决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中所面临的普遍困境具有重要作用,已成为体育教学改革进一步发展的前进方向。
1体育教学改革开放式延伸的优势
1.1教学理念的科学性
与传统体育教学模式相比,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在教学理念上摒弃了以往教育体制中盛行的苏联式教育理论,对其中以教师为主体的系统教学论进行了批判式继承,进而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该理念的指导下,开放式体育教学通过对学生个体性需求的关注,在课堂中灵活运用如合作教学法、个别教学法等新式教学方法,不仅使学生能够高效率的掌握课堂知识,更能够克服其学习能力与社会能力之间的衔接问题,促进其身心协调发展,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多样化人才奠定了基础,具有较强的科学性。
1.2教学形式的开放性
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不仅能够推动教学双方课堂地位的转变,更增进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这是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最直观的体现。首先,从教学内容上来说,学生拥有了对课堂内容的选择权,有权选择其认为与合理先进的教学内容,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内容的实用性。其次,从教学时空上来说,学生的上课时间不再局限于在校学习时段,可以通过程序性操作将课堂延伸至课后和家庭中。再次,从组织形式上看,与传统的教师中心式教学模式不同,开放式体育教学模式下的学生拥有了自主选择授课教师的权利,改变了学生只能对教师所教授的内容进行接收的被动局面。诸如此类的开放式、多样性的教学形式,从根本上改变了学生在课堂上进行机械式的身体练习的形式,将学生置于课堂的主体地位,促使其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进而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1.3学生发展的创新性
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和个性需求的满足是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基础,开放式体育教学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教学形式,为学生的创新化、个性化发展提供了条件。具体而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对学生个体的身心素质进行分析,制定出相应的培养方式,使其个性能够充分发挥,进而增强其创造力和积极性。同时,学生发展的创新性对教师教学的启发作用也不容忽视,通过应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挑战,有助于促使教师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进行思考,进而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2开放式体育教学的路径选择
2.1完善“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理念
社会意识对社会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教学理念对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健康快速发展具有促进作用。因此,深化体育教学改革应以完善开放式的教学理念为首要前提。一方面,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应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开放式教学理念,从自身做起,通过对学生个性化需求的归纳和研究,不断进行教学思路和教学手段的更新,使学生在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提升综合素质,实现教学效果和学生评价的双重优化。另一方面,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应当注重学习效率的提升,在正确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的基础上,推动自身的个性化发展。通过师生双方的高效沟通,完善以人为本的开放式教学理念,进而营造出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提升学习效率和质量。
2.2制定规范的开放式体育教学管理制度
规范的管理制度是推动体育教学改革有序发展的必要前提,能够有效克服开放式体育教学发展过程中的各项程序性问题。为此,各级教学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对已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完善。具体而言,从横向角度看,学校各机构如高校的医院、后勤等部门应当对体育主管部门的各项决定进行积极配合,合理安排体育教学的设施和场地,积极履行各自的义务,协同推进体育教学活动的高效有序发展。从纵向角度看,应当针对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各项特点,制定出配套的授课、考勤、考核制度,对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全程活动进行规范化管理,进一步提升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教学效果。
2.3明确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教学目标
目前,开放式体育教学的整体地位已经逐步明晰,但是并无确切的教学目标,这对开放式体育教学的长期发展具有不利影响。因此,应当在对社会需求、学生自身需要、教师授课局限进行全面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以增强开放式体育教学的可行性。同时,对于已有的教学目标,应对其进行细化分析,在完善面向整体学生的宏观目标的前提下,结合各阶段学生的身心素质,制定出具有层次化和针对性的细化目标,推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8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