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1研究目的
在学校体育教学中,突破单纯运动性技术教学,加强培养个体的能力,适应现代社会进步的需要,迫切要求提高每个学生的各项素质。这些素质包括个体对自己的身体能够自我培养、自我锻炼和自我养护的能力。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是所有学校在改革中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体育教育发展的大趋势。
2研究方法
网上查询法、文献资料法与分析法。
3研究结果
3.1什么是能力
能力是指人在顺利完成某一活动时所表现的身心统一、协调配合的本领。心理学研究表明,能力是掌握知识、技术与技能的必要前提,而且是影响一个人活动效果的基本因素。
按能力的性质,可分为一般能力和特殊能力。一般能力是指人在日常活动中必须具备、广泛使用的一般智力。如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注意能力等等。特殊能力是相对于一般能力来讲的,它是指人在进行某项专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如音乐、绘画、色彩的鉴别及体育中的运动能力等。
3.2 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
随着我国体育的社会化、终身化、多元化以及经济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自觉地经常进行身体锻炼,这就给学校体育提出如何培养学生具备独立地进行体育锻炼能力的问题,使他们毕业走上社会后,能够更好地进行自我身体锻炼,并充当家庭和社会的指导者。为此,就必须在学校体育中加强对他们身体锻炼能力的培养,这不仅是大学生本人的事,也是关系到增强中华民族体质和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养的大事。学生身体锻炼能力,是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科学锻炼的理论和方法,结合环境和自身条件加以创新,培养独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
3.3 运动能力的培养
运动能力是指人在社会生活中,在掌握一定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前提下,所获得的从事各种运动的本领。运动能力是反映体育运动总体特征的一种能力,是锻炼身体和参加劳动、军事活动及各种文化活动的基础。培养学生的运动能力,应贯穿体育课程的全过程。教学中应注意:
(1)不断改进体育课的教学方法,切忌“满堂灌”,多给学生练习的时间,同时也要避免运动教学走过场或只重视学生学习技术,而忽略学生实际锻炼的情况,这种教学方法不利于提高运动能力。
(2)要创造良好的运动环境,提供足够的体育设施,使每个学生有条件、有兴趣、有可能参加运动,以发展他们的各项运动能力。
(3)学生要主动、积极地参加运动,这对提高运动能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学生在做练习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指导,多给予鼓励,尽量提高学生运用运动生理学知识的能力。
3.4 开拓创新能力的培养
发展学生个性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对培养学生开拓创新的思想和能力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在体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是主体,是独立的行为活动,体育课教学有着较广阔的天地。学生在较广阔的领域中学习技术、技能,进行各种身体活动、游戏竞赛,并通过人与人的密切交往,人的兴趣、性格和气质等个性心理特征特别容易表现出来,这对培养和发展良好的个性心理是有利的。在强调培养和提高学生个性心理素质的同时,学校的体育活动与竞赛应广泛开展,提倡广大学生的参与、拼搏、进取精神,使他们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5组织和管理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在体育课和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一些组织管理事务中,在尽可能的情况下,让他们自己去做,以此来培养他们的组织管理能力。同时,尽可能让学生多承担校运动会、院系比赛等多项竞赛活动的各项具体工作事项,让学生去组织和承担,教师可参与指导。这样,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组织与管理的能力,还可以使他们能更快地适应未来工作的需要。
3.6保健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自我保健能力的培养,是体育教学中的一项任务,而且,也是增强体质的需要,同时,也反映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教养的程度和社会的良好风尚。在我们国家,每个人都应该有讲究卫生、自我保健的行为和习惯,为此,教学中必须做到:(1)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表率,同时要认真地传授给学生卫生保健的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养成讲究卫生的习惯。(2)要注意运动场地的环境卫生,创造良好的环境,以利于学生进行体育锻炼。
3.7运用体育环境和条件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能在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体育锻炼的能力,为他们今后走上社会打下良好基础。教学中应善于引导和教育学生,根据不同的地理环境和场地器材的具体情况变化,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地充分利用,以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同时,应教会学生一些如韵律操、武术等健身运动,使他们今后在有限的场地、器械条件下能进行体育锻炼。
4结语
综上所述,以上几种能力既是独立的,又相互关联、不可分割,而且相辅相成、互为作用。体育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分两个过程,即教与学,学与用。运用已学的知识、技术于体育之中,才是形成体育能力的关键所在。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877.html上一篇:素质教育在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