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移动学习是继数字化学习(E-Learning)之后出现的又一新型学习模式。全国高等学校教育技术协会委员会的定义: 移动学习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无线移动网络、国际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学生和教师通过利用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无线设备(如手机、PDA、笔记本电脑等)来更为方便灵活地实现交互式教学活动,以及教育、科技方面的信息交流。移动学习与其他形式的学习相比较,具有学习便利性、交互快捷性、情境相关性的特点。学生可借助移动互联网技术实现随时随地的学习。
目前,国内的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但随着社会的进步、教育理念的改变、以及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教育的个性化需求,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课堂听课效果不佳,气氛不够活跃,授课的效果不能及时反馈,主动学习的意识和沟通能力不强;二是有些课程大班教学,学生隶属不同班级,教师无法进行集中辅导答疑,学生与教师的沟通成本高;三是由于学生层次不均衡,统一的课堂讲授模式不能满足各层次学生的需求。
一、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平台模型
图1 功能结构模型
移动互联网的教学平台主要实现课堂互动反馈和课下自主学习两大教学功能,该平台按照用户角色可划分为教师端功能模块和学生端功能模块(图1)。下面将从课前设计、课堂使用及课后自学三个环节对两大功能模块进行简要分析。
1.课前设计环节
教师通过“课程信息管理”模块将教学微课视频、教学资源和试题导入系统,同时根据课程的进度对课堂应答活动进行配置。通过“学生信息管理模块”可以将学生基本资料进行导入和管理。
2.课堂使用环节
教师根据教学活动的设计,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试题通过“课堂测试题显示及推送”模块,将测试信息显示给学生,并把试题及选项推送到学生手机客户端;学生通过“接收测试题目及答题”模块接收试题并提交答案;教师通过“数据分析及记录”模块获得反馈,并可以对获得的数据进行记录和多种形式的统计分析。教师在课堂中可及时跟踪学生的答题情况,了解学生对试题的反馈。学生可以通过“课堂签到”模块进行签到,教师使用“课程信息管理”对学生的到课情况进行记录和管理。
3.课后自学环节
在“网络课程学习及管理”模块中,学生可以在手机等智能终端完成类似MOOC的视频闯关式学习,并可以对学习的情况进行自我管理。学生通过“查看答题历史记录”模块,对自己的课堂学习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教师和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及答疑模块”来实现课堂讨论和课程的远程辅导答疑。
二、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
1.及时的课堂反馈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采取“满堂灌”的教学形式,学生也很少对听课情况进行及时反馈。有时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往往回答问题仅局限于特定几个学生,很多学生由于心理原因而不参与回答问题。这样教师无法及时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学生也可能无法和教师的教学节奏保持一致,导致上课过程中听课效率不高的问题。
在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平台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准备阶段,可以准备一些用于检验学生知识点掌握情况的小测试题,测试题一般为客观选择题。然后导入到教学平台的试题库中。教师在课堂中介绍完一个知识点后,通过教师客户端把相应知识点的试题推送到学生手机的客户端,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测试题。最后,测试的结果将会以多种形式呈现到教师电脑的客户端上。同时,平台还记录下参与测试的每位学生的答题情况。这样,教师会得到更加客观全面的教学效果的反馈,使教师能够及时对教学内容或教学方式进行调整。运用此种方法教学比传统的试卷测验更及时方便,比单个提问更高效全面,通过系统记录反馈的统计信息非常丰富直观,不仅为教师课堂调节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同时也为以后的教学研究提供有力的依据。
通过上述方法,学生也可以及时查看自己的答题历史记录,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调整学习策略,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平台还记录课堂上学生和教师的课堂行为,供学生和教师在课后进行教学反思,这样将会迫使学生提高课堂的听课效率,同时教师也可以了解自己的授课情况,改善自己的授课水平。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传统教学教师满堂灌的教学形式,这对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有着巨大意义。
2.教学过程中的同伴讨论
同伴教学对于学生知识的构建、扩展和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伴教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在知识传授过程中的答疑和讨论阶段的同伴讨论;二是作业实践阶段过程中的同伴互评。本文着重讨论基于移动客户端的课堂同伴讨论的实施方法。在实施过程中总体可以分为课堂问题设计和课堂同伴讨论两个部分。
在课堂问题设计阶段,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可以设计两大类概念测试题。一是一些重要而且学生容易混淆的知识点,可以设计为用于揭示学生错误理解以及引导学生深入探究的测试题;二是一些用于拓展学生知识面,促使其深入思考的开放性题目。概念测试题主要为选择题,每题有3到7个选项。
在课堂同伴讨论阶段。教师介绍完知识点后,把事先准备好的题目通过大屏幕或者移动终端发送给学生,让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问题的答案。提交答案后教师端将自动完成答案的汇总,如果测试的正确率在70%以上,教师公布答案,只需要针对特定的错误进行解答,然后继续后继的内容。如果测试的正确率低于30%,则说明教师对知识点的讲授存在问题,教师不要公布答案,及时调整教学的方式,对知识点进行再次讲授。如果测试的正确率在30%~70%之间,教师也不需要公布答案,让学生组成3到5人的小组进行同伴讨论,讨论结束后再进行测试,教师根据测试的结果来决定后继的教学内容。
在同伴讨论环节中,说服同伴的讨论不同于被动接受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并把自己的想法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知识的构建和表达能力的培养的过程。同伴讨论为学生提供了阐述自己思想和认识的机会,在讨论过程中产生的分歧会使他们寻求更多的信息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自己的知识和结论进行重新组织,同时在学生互相质疑和解释彼此结论的过程中产生更高的推理水平、更多的新思想和新方法。学生可以进一步理解学习过程中的思维进程,学会如何学习和思考,这是教师站在自身的角度无法传授给学生的最重要的能力之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设备在大学生中有很高的普及率,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教学模式结合大学生对智能设备的兴趣,通过智能手机来实现移动学习、课堂的及时反馈以及课下的在线答疑交流等。此种教学模式不但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体性和创造性,提高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以及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气。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909.html上一篇:运用语言策略 优化课堂教学
下一篇:食品分析课程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