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培养学生寻找关键语句,准确判断单位“1”
1.指导学生认真读题,寻找题中有关两个量关系的语句:什么是(或相当于)谁的几分之几,其中“谁”就是单位“1”的量。如西兴小学六年级男生有30人,女生是男生的。女生有多少人?其中,男生人数就是单位“1”的量。
2.指导学生寻找题中有关两个量关系的语句:什么比谁多(或少)几分之几,其中“谁”就是单位“1”。如小华今年12岁,姐姐比他大。姐姐今年几岁啦?其中,小华的年龄就是单位“1”的量。
二、引导学生归纳算术方法,巧妙解答应用题
分数应用题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不同,其解题方法也不相同。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不同类型题目的特点,解答起来就非常容易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根据不同类型题目的已知条件、所求问题和解题方法,小结此类题的解法。以后,学生遇到此类题目就能迎刃而解。我班师生将将分数应用题归纳为6种基本类型的题目,并逐一小结出其解答方法。
1.已知数a,求a的是多少,用a× 。
2.已知数a,求比数a多(或少)的数是多少,用a×(1±)。
3.已知数a和数b,求a是b的几分之几,用a÷b。
4.已知数a和数b,求数a比数b多(或少)几分之几,用(大数-小数)÷单位“1”对应的量。
5.已知数a的是数d,求数a,用d÷。
6.已知比数a多(或少)的数是数d,求数a,用d÷(1±)。
例如:小丽妈妈的月工资是2000元,爸爸比妈妈的月工资高1/4;小丽的爸爸的月工资是多少元?应选用第2种类型,用2000×(1+)进行计算。
小丽妈妈的月工资是2000元,比小丽的爸爸的月工资高1/4,小丽的爸爸的月工资是多少元?应选用第6种类型,用2000÷(1-)进行计算。
小丽妈妈的月工资是2000元,小丽爸爸月工资是2500元,小丽妈妈比爸爸的月工资少几分之几?应选用第4种类型,用(2500-2000)÷2500进行计算。
三、训练学生进行逆向思维,化难为易
有些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非常复杂,用我们前面提到的6种基本方法无法解答。但只要我们从所求问题入手,认真分析,进行逆向思维,就可以将它分解为几个基本的分数应用题,然后根据已知条件就可以用我们小结出的方法逐一化解。例如:西兴小学原有学生504人,其中女生占学生总数的,后来转走了一些女生,这时男生占女生的 。后来转走了多少名女生?
从所求问题出发进行逆向思维,要求后来转走了多少名女生,就要知道原有多少名女生和后来有多少名女生。原有多少名女生可以根据已知条件直接算出,而要求后来有多少名女生,就必须求出原有的男生人数,才能算出后来有多少名女生。所以,这道题的问题可以转化为4个基本问题进行计算:(1)原有多少名女生? (2)原有多少名男生?(3)后来有多少名女生?(4)转走了多少名女生?这样,就可以化复杂为简单,顺利进行解答。
四、指导学生找准等量关系,列方程解题
有些应用题用算术方法计算非常困难,教师可指导学生用方程解答。列方程解应用题是学生熟悉的解题方法之一,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根据已知条件找准等量关系式,表示出有关的量,作为列方程的依据。列方程解应用题是一种顺向思维,把问题连同已知条件一起参加列式,学生容易掌握,也为进入中学学习方程打下了一定的基础。例如:有甲、乙两根绳子,甲绳比乙绳长35米,已知甲的和乙的相等。这两根绳子各有多长?
可设乙绳长x米,则甲绳长(35+x)米。列方程为:×(35+x)=x。
五、启发学生一题多解,提高发散思维能力
教师如果能启发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同一道应用题,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活跃学生思维,锻炼思维的灵活性,还能使学生对所学的解题方法融会贯通,运用自如。
总之,分数应用题虽然数量关系复杂,题型灵活多样,但只要教师善于分析、总结、研究和引导,重视学法指导,利用一题多解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使学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3983.html下一篇:医用化学教学的新思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