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优势
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学生没有学习的兴趣和愿望,我们的一切意图,一切探求,一切理论都会落空。”而多媒体课件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于一体,具有形象生动的特点,很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而带着兴趣去思考和学习,求知欲更强烈。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恰当运用课件,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如归类识字课,内容单调枯燥,教师普遍认为不好讲。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就制作了一个“摘苹果”的课件,把生字写在鲜红的苹果上,并做了动画设计,谁读对了苹果自动摘下。形象逼真的画面把学生带入一个愉悦和谐的情境中。之后制作了“猜谜语”、“寻宝”、“奥特曼大营救”等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课件,学生特别喜欢,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优化过程,突破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以图形、动画为主,同时可将图形由静变动,由小变大,由快变慢。学生可以获得清晰、明快的感觉,使注意力更集中,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如教授《一夜的工作》一课,用多媒体展示周总理办公室的陈设:“一张不大的写字台,两把小转椅,一盏台灯”。再展示现代一些经理的办公室:“偌大的写字台,高级电脑,豪华老板椅。”对比鲜明,学生感受周总理生活简朴。展示他工作时的情形:一尺来高的文件,一丝不苟的样子,又展示了周总理一天的工作表,可见他工作劳苦。学生和作者的感情产生共鸣,由衷地对周总理崇敬和爱戴。又如在教学《海底世界》一课时,我先描述海底的科学知识,让学生对海底世界有初步的认识,再通过课件向学生提供海底的资料,展现海底各种动物的形状、颜色、生活习性等。这样既能使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又能丰富小学生的海洋知识,让学生了解了海底动植物的生存方式,这一课件的设计使教学得到有效突破。
3.寓教于乐,活跃课堂氛围
运用多媒体教学方式,可为学生创建一个愉快的教学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进入主动学习的状态。如《荷花》一课,我借助录音和录像结合的多媒体技术,将婀娜多姿的荷花呈现学生眼前,随着优美的录音,学生仿佛已置声身其中,学生的学习热情被激发出来,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又如《葡萄沟》一课,教师运用幻灯片、录像、光盘穿插使用,使学生兴趣倍增。在授课中,结合课文内容,为更好地理解“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等词语,适时放录像,当播放到葡萄沟的葡萄到处都是,伸手可及等的时候,学生发出啧啧声,不禁脱口而出“真美啊”、“我都馋了”,多媒体通过对学生多重感官的刺激,引起了学生注意力,使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主动地去学习,提高了学生把握新知识的能力。
4.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多媒体的运用,有效节约了传统教学时间,不仅能高效地传播教育信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而且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参与教学的机会,通过使用多媒体真正达到“小课堂、大社会”的优化效果。通过多媒体形象地呈现教学资料,用一些生气灵动的图案,结合形象思维,让学生边看边学边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好语文打下了稳固的基础。
比如,每上完一个“语文百花园”后,都要进行阶段复习、总结,将知识系统化,以便学生能综合运用。运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复习,能把基础知识点及知识间的联系以网络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学生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结构,使知识系统化、结构化,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既能缩短时间,开阔知识面,又能增大练习量。
二、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的劣势
1.多媒体教学节奏快,展示内容速度过快,像放电影,学生思维跟不上又无法做笔记,而引起反感。
2.教师用大量时间制作课件,忽视对教学目的、教材内容、学生接受能力的研究,虽然备课很辛苦,但事倍功半,会打击教师的积极性。
3.有些课件制作粗糙,冗长的文字成了教科书的拷贝;有的课件过多追求形式,色彩变换,动画效果杂乱,背景音乐大而刺耳,只突出课件对学生的感官刺激,而忽略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4.教师课程全程使用课件,整节课站在计算机旁,成了放映员,没有板书,没有教师的形体语言,忽略了教师在课堂中的主导作用。
总之,作为教师,只有用辩证的眼光正确看待多媒体技术在语文教学中的利与弊,合理地将多媒体技术与教学规律相融合,才能使这种先进的教学手段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作用和价值,最终实现改革教学过程、优化教学结构、提高教学效率的目标。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4076.html下一篇:初中英语教学中的游戏教学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