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1.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职业学校受办学成本高、资金投入不足、社会认可度低等因素的影响,部分职业学校的办学思路和理念无法跟上企业快速发展的步伐,缺乏先进的实验设备和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学校难以让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开发和专业建设,让企业参与学校的教学评价和课程评价机会更少,教师深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的机会也很少,很难实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目标。大多企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认为人才培养是学校的责任,企业只需从优秀的毕业生中挑选人才,若没有合适的就通过职业猎头解决,或者干脆去同行企业挖墙角,绝大多数的校企合作都是在职业院校的单方热情下进行,这种不对称的双方关系使职业院校大多处于弱势地位,继而出现上述以及其他方面的各种问题。
2.深化校企合作的对策
(1)健全制度,营造环境,推动校企合作
促进校企合作,作为主导的学校方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建立校企合作组织机构。成立由校领导及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协调指导委员会”,全面指导协调校企合作各项工作。各专业系指定一名负责人具体分管校企合作工作,并配备一名专(兼)职校企合作联络员,负责校企合作工作的开展。
2)提供校企合作政策和资金保障。学校出台相关政策和制度规范校企合作工作,明确各部门职责,建立校企合作考核指标和奖惩措施。加大校企合作工作的资金投入,设立校、系个人两级校企合作专项经费和“校企合作奖励基金”,奖励在校企合作工作中成绩突出的部门。
3)推动教师教学评价体系创新。学校要构建教师的教学业绩和实践能力的评价体系,注重学研产结合,将参与企业实践的成果作为教师晋升职称和年度考核的评价内容之一。
(2)构建合作平台,促进校企合作
开展大型用工调研活动,了解和公布区域用工情况和趋势。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举办企业论坛、组织到企业实地考察等方式,搭建校企沟通、合作的平台,深入探讨合作模式、专业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并及时将有关成果汇编成册,提供给更多的学校和企业共享,以实现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无缝对接。
构建学生实习、就业平台,主要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是订单培养,即学校与企业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并根据企业提出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要求,制订培养订单。学生在校学完相应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后,到企业见习,以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二是冠名培养,即学校与知名的大、中型企业合作,开办企业冠名的教学实验班,定向培养企业急需人才。学校与企业联合招生,学生进校后即成为企业的后备员工,校企双方共同参与学生的教学和管理,招生与就业对接。这是“订单式”培养技能人才的进一步深化和延伸。
构建师资培养平台,主要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模式进行。“走出去”就是鼓励教师到企业参加实践研修。学校有计划地安排教师到企业参加生产实践,掌握岗位技能要求,参与企业的技术改造,了解企业技术发展,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技能和教学能力。可采用“积分制”形式加以考核,以此作为教师今后职务聘任、晋级的重要指标。“请进来”就是学校聘请“企业教学指导师”。学校建立由企业管理者、高技能人才、企业培训师、专业技术人员等组成的教学咨询师队伍,负责对实训教学进行指导,并开设各类型的技能讲座、专题讲座,营造崇尚职业技能的良好教育氛围。同时,学校开设实习指导教学的部分课程,可以聘请来自企业的高技能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到校兼职,进一步增强师资力量。
(3)校企双方提升认识,更新观念
作为职业教育的受益者,企业需更新观念,要有长远的眼光,将校企合作作为营造“学习型企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同时,学校也要充分认识到,企业的深层次参与教学过程是保证职业教育特色和质量的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要把合作伙伴的兴衰看作自己的事情予以关心和重视。
二、师资力量欠缺问题与对策
教师是教育的基础和关键,职业教育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就是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理论与技能兼备的“双师型”教师。既要熟练掌握教育教学的方式方法,又要熟悉产业企业的生产实际;既要会讲又要会做。可现实的情况是,我们的职教老师绝大多数都是出了校门进校门的“两门型”教师,虽然理论知识较为系统扎实,但缺乏企业生产的实际工作经验,教学与生产实际结合不紧密,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
为了改变上述现状,职校教师应积极参加下厂实践和挂职锻炼,使教师的执教能力不断提高,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人才培养与企业用工需求有效衔接。职校教师在学校,要做到“双师型”教师;到企业,要做能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师、工程师。通过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升教师对岗位分析的职业能力、交流协调的社会能力和问题破解的技术能力等。
学校还应积极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各类技能竞赛,以赛促教,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夯实教师的教学功底。
三、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特点及针对性培养 职校学生相比其他普通院校学生,具有不同的素质特点,主要反映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职业院校学生在学习成绩、学习能力上存在差距、处于弱势;二是由于社会对职业院校和职业学生存有偏见,因此职业院校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三是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未来规划差异大;四是大部分学生家庭状况不良且不太重视教育,因而职校学生自学意识差;五是职校学生有着上述劣势又加之青春期的影响,因此总体呈现过度个性化和对学校、老师管理的逆反心理。但是,职校学生是国家未来工业化的主力军,也是国家经济建设不可或缺的人才,职校教师肩负着打造国家未来劳动力大军的重任,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崇高。
作为培养教育职校学生的主要责任人,职校班主任要深刻认识到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做好学生管理工作,首要的就是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思想决定行为,行为决定命运。因此,培养职校学生需要我们从政治思想教育和专业思想教育两方面着手,逐渐转变学生认识,端正其态度,促其成长成才。
对职校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主要通过两种方法,首先发挥自身模范带头作用,言传身教;其次,充分发挥班级团支部的的作用,开展形式多样的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逐渐感受竞争的真实,感受到表现自我的成功和喜悦,激发学生不断开拓进取和敢于创新的顽强精神。
重视专业思想教育方面,首先要教育学生正视自身现状,抛弃偏见和自卑心理,树立信心和勇气,坚信在职业学校努力学习也可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进而自觉投入专业技能的学习,并逐步树立信心和上进心。
四、职业院校招生难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1.招生模式的问题
因为生源是职业院校赖以生存的基础,因此职业院校会对招生工作高度重视,但是因为学校在自身管理上存在着一定的不足,招生模式上往往多是“全民皆兵”,这种模式,表面上是对招生工作的高度负责和重视,但真实情况是引起了一系列不和谐因素:第一,招生过程中一切工作围绕招生,其他工作无法正常进行。学校教师通常因收入与课时费的挂钩从而造成许多教师课时繁重,没有精力和实践去从事教研、教改工作。招生期间正值放假期间,在这段时间许多教师本应相互交流学习,不断提高自身教学素养,但是因招生工作的需要,许多骨干教师被抽调到招生一线,这种情况不利于教育教学研究。第二,职业院校教师流动性较大,还有的是刚刚踏入工作岗位的教师也会被派到招生一线,新教师对学校了解不够彻底,不仅不能高效率完成工作,还会阻碍招生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招生模式上的人海战术,使招生工作人浮于表面,并没有明确的岗位职责和统一的规划部署,招生工作自然就不会取得显著成效。
2.招生团队素质问题
要组建一支好的招生团队并使招生工作取得成效非常重要,但职业院校招生团队往往都参差不齐。良好的工作团队通常需要长期配合和不断学习提高,但是职业院校人员流动较为频繁,在内部管理存在一定的问题,没有优秀团队形成的基础,也就很难保证团队人员的业务能力。另外职业院校的招生团队,往往都是临时组建而成,团队成员平时都在学校的各个岗位上,比如教师、后勤、学生等,并不具备专业的营销知识,也没有受到足够招生能力的专项培训,导致工作成效有限。
3.转变观念练内功
职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招生难,问题可能并非出在招生!对众多优秀的职业院校的调研结果可知,生源充足的职校都是内功过硬的学校,他们的日常工作主要都是着眼于解决教学问题,而不是招生问题;招生艰难的学校往往都是对招生的人力财力格外慷慨大方,而对教学投入却是处处锱铢计较,勉力支撑。职业学校要发展壮大,生源必不可少,但眼睛只盯着生源而忽视了学校最本质的内功――抓师资、强教学,应是那些招生难的学校领导该认真反省的时候了。
所以,要破解生源问题,职校还是应该多练“内功”。首先,要针对在校生积极创造条件,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职校应积极鼓励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益的校内外社会活动,使学生在这些活动中调整知识结构,转变思维方式,逐渐适应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心理素质要求。其次,学校应针对市场经济结构变化的要求,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拓宽专业口径,改善就业学生在知识、技能和再学习能力方面的欠缺。再次,学校应加大力度开展就业指导和心理辅导课程,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人际适应能力的训练。现在的学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的学生都更有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和效益意识。在校期间有针对性的锻炼将有助于他们提高社会适应能力,更快更好地融入工作。
为了增强学生的就业能力,职校教师要引导和培养学生,在校期间应着重锻炼他们的如下几种能力:一是学习与总结的能力,职校学生的学习目标,最重要的不是记住几条定理、几个概念,而是根据岗位需要不断学习的能力与善于总结的习惯,职业人要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二是与人交往的能力。对企业的调查得知,职校学生与人交流的能力相对较差,他们在与人相处和交往过程中,往往带有浓厚的情绪倾向,妨碍了他们与人沟通合作,从而失去了从交流合作中学习进步、获取成绩的机会。职校生应该懂得,积极的情绪倾向容易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更容易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三是学会竞争与合作。竞争与合作中的人际关系处理往往是难以把握但又非常重要的,职校学生应学会处理好自我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四是学会自我调节。职校学生由于先天不足,可能会经常面对不时出现的工作与生活压力,要排解这些压力,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面对难题,如果压力太大,要善于自我调节,加强自身修养,以适当方式宣泄自己内心的不快和抑郁,以解除心理压抑和精神紧张;其次要正确认识自己,对自己的身体素质、知识才能、社会适应力等要有自知之明,尽量避免做一些力所不及的事情,或避免从事不适合自己的体力和精神的活动。
4.从市场营销角度筹划职业院校招生工作
(1)突出宣传职业教育特色
职业院校首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将招生工作定位于职业性、技能型的教育服务,并且在充分的市场调研基础之上,对生源进行明确的市场划分和定位。 同时,在进行了明确的市场细分和定位后,招生宣传工作应当将着力点放职业特色上,并将它的优势、特点和就业优势宣传到位,并创设特色优势,增强职业学校的竞争力。
(2)以市场为导向优化招生服务功能
职业院校应当通过提升服务度来获得求学者和用人单位的满意。方法一,职业院校可以引入市场营销人才,构建起一支高效率的专业化招生队伍,并在客户沟通、渠道拓展、包装宣传等方面走正规化道路,进而吸引更多潜在生源。方法二,可以通过营销服务,以“订单式培养”等多种方式来加强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合作,通过高质量的教育服务来获得良好社会信誉,为招生工作的顺利开展夯实基础。
总之,要在全社会倡导并树立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学校都能办出一流教育的思想。职业院校应立足职业教育领域,以鲜明的办学特色,过硬的人才培养质量和较高的毕业生就业率赢得社会的认可和尊重。黄炎培先生曾经说过:“职业教育可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只要我们坚持高举科学发展观大旗,坚持正确的办学导向,以特色强校,以学生就业与创业为主线,坚持德能并举,我们职业教育的问题就会逐步解决,我们的事业终会兴旺发达。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41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