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如何将传统文化有效地融入课堂?笔者认为,语文课有其独特的优势。汉字自它产生以来,就与中国传统文化密不可分。汉语是世界上最具独特民族性、文化性的一种语言。作为母语教育的语文教育,本身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与继承的载体。将中国的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自然就有其必然性、必要性、可能性与可行性。
一、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
1.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汉语言是大多数中国人终生使用的交际工具和思维的工具,这一特点决定了它必然成为中国人塑造、完善人格,构建文化平台,实施文化养成的重要载体,而其他任何一种外来语言是无法完成这一使命的。在职业院校,如何让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优秀文化呢?最方便、最直接的途径就是通过语文课堂教学来实现。语文教学可系统、生动、直观、深入地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髓。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氛围中进行语文教学,不但可以改变语文教学中“少、慢、差、废”的现状,培养学生较强的语文能力,还可以起到以下两个作用:一是向学生展示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树立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民族自尊心,激发他们学习母语的兴趣和自主性。二让学生挖掘和提取中国文化的精髓,思考其当代的启示意义,使学生自觉地将学习、生活、自身发展同社会、国家密切联系起来,产生归依感和社会认同感。
2.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在中国,自古就有“文以载道”的传统。“文”的功用就在于精神、文化的传承。“文”的范畴十分宽泛,包括哲学、历史、美学甚至一些专业著作。在语文课堂上,通过学习、领悟“古文”,可以使学生达到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吸收。语文课本的“古文”选文众多,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反映了中国优秀文化精神。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本选文和相关文章进行学习,帮助学生挖掘文化精神、揭示文化意义、吸取文化精髓。
汉语是我们的母语。中国传统的很多优秀文化,早已通过语言的传递,在日常生活中将学生包围。而且经过数十年系统的语文学习和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已经具备接受和挖掘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能力和基础。同时,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师大多都系统接受过中国传统文化学习,有较强的古文功底和文论、美学、哲学基础,具备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教学的能力和可行性。
二、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初探
1.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时应遵循两个原则
(1)紧扣课文,选择性补充材料。既方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把握课本内容,同时又增强文化积淀。如在讲解《逍遥游》时,可向学生简单讲述老庄的“无为”思想,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在解读王维等人的诗歌时,可以适当引入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儒、道、释三家的合流与融汇情况对中国文化形成的作用。
(2)补充材料量的大小,应以学生接受能力为度。在授课时,力求深入浅出,生动形象,着力寻找文化内容与现代社会的契合点。如将儒家所讲的“仁爱”“和谐”“诚信”与现代社会契合。
2.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中国传统文化精髓与糟粕并存,教师在将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时,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教育观,充分领会现代语文教育的育人功能,将实现学生个人发展作为教学的目的,让学生学会批判地继承、发扬传统文化和精神。
(2)教师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的传递过程中,首先要帮助学生克服畏难情绪。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智慧激励、方法激励、情感激励、目标激励,使学生大胆地评说,积极地参与,自觉地思考特定文化内容对现实的影响和意义。让学生学会在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时去其糟粕、吸取精华,并将精华内化成为自己的文化积淀。
(3)教师在进行中国传统文化讲授过程中,要灵活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和虚拟技术,恰当采用参与性教学方法和非语言沟通技巧,帮助学生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
(4)教师要实时关注学生对课堂信息的反馈,通过调整授课内容的知识容量和补充纵横知识联系,降低学生的认知难度,建立起一个轻松、愉快而和谐的学习环境。
总之,中国传统文化融入语文课堂要选得精、学得透、悟得深,帮助学生汲取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营养,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全面提升人文素养,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4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