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一、高师钢琴伴奏的教学目标
《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中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明确了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培养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掌握音乐教育基础的理论知识与技能,同时要求学生有较强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成为有一定教育教学能力的高素质音乐教育工作者。” 《教育部关于“十二五”期间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文件中明确提出:“高等教育要服务于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和社会建设,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积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重点培养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因此,师范专业培养目标方面对学生的要求更加全面,更要注重实践、实用能力的培养。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专业能力不均衡,在钢琴伴奏教学中不能只用单一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教学,深入多元模式,多方面有针对性,让学生的整体均衡发展,更好推动学生的素质发展。钢琴伴奏是一个技能与理论高度融合的课程,教师要对授课对象进行深入了解,设计科学的课程内容,分开划一的合理教学,准确的科学定位,紧围绕学生专业技能与就业需求,改革与实践,建立完善的课程建设机制,转换考核与评价模式,鼓励学生实践与创新,形成行而有效的教学课程链条。
二、高师钢琴伴奏的教学现状
教学模式单一,强调“重技、模仿”。目前,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进校时,有一定独立的专业技能基础。如何让学生能快速接触新的专业技能,并能灵活运用直至创新,是高师音乐技能教学中势必解决的问题。但现在的基础技能教学中,过多是“重技、模仿”,只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模仿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单一、单向;学生之间没有互动;甚至学生对理论的学习较模式化,缺乏独立思考与创新。钢琴伴奏课,是一门将行为有效连接转化为学生技能学习的实践课程。课程的拓展不仅要求学生灵活掌握专业技能,也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在学生人数众多,课程时间短暂等客观因素,导致钢琴伴奏课程的实效性很难有针对性的提高。
传统教学难以满足实践与创新要求。多数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伴奏课程模式化严重,加之没有合适的专业教材,导致学生理论、实践与创新存在断层,最终未达到“授之予渔”的教学效果。同时,课程教授知识与实际就业需求的断层,也是学生失去主动学习专业技能动力的主要因素。此外,学生间个人的学习能力不同,学生的基础音乐能力、认知水平、勤奋程度与课程内容连接性等原因,导致课程实施与教学效果参差不齐,也是制约钢琴伴奏课程长效性的原因之一。
三、多元互动钢琴伴奏教学方法探究
音乐互动教学模式是音乐互动教学理论和音乐教学实践二者沟通的桥梁。一方面,它用简明的语言阐述了复杂的钢琴伴奏教育理论;另一方面,它又来自于具体的音乐教学实践整理、概括和理论升华,为音乐教学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结构形式和基本程序。互动音乐教学模式是对音乐互动教学的整体设计,通过互动式音乐教学,可启发高校音乐教师动态、全面地把握音乐教学活动的本质和规律,启发音乐教师通过合理安排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目标、教学手段、音乐教材、师生关系等各种教学要素,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同时,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音乐互动教学模式,一方面可改变教学沉闷的局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音乐教学过程,调动课堂气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全面达成音乐教学目标,从审美、认知、情感等方面全面培养学生成长。因此,音乐教师将互动钢琴伴奏教学模式运用到音乐教学之中,有助于解决在音乐教学中存在问题。
改变传统的音乐专业教学课程设置,必须结合钢琴的学科特点和高校音乐专业学生的就业需求,形成适应现代教学体系和就业需求的多元化教学形式。钢琴伴奏教学应该在单一课程中与相关课程进行有机结合,从稳固基础到能力拓展,并努力实现创新实践,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课程培养目标。采取基础共性集体课与小组结合(师生、生生互动学习)的组合形式。集体课内,教授基础理论与钢琴技能,把握集体课优势,针对性解决大部分学生的学习难点与困惑;在独立小课中主要进行疑难解答,针对性的讲解与示范。进行钢琴伴奏与演唱结合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演奏和即兴水平,推动创新学习的积极性,增强技能教学的实用性。另外,加强培养学生的个人独立研究能力,要求学生课后独立开展课后研修,针对学生特点采用指定与选择,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创新。
营造弹、唱、鉴、创的模式相结合的学习过程。“弹”是指弹奏钢琴的基本手法,让学生充分的掌握弹奏的技能和技巧。“唱”是指在钢琴弹奏的过程中边弹边唱,主要作用包括:一是通过唱可以掌握曲调的旋律,了解钢琴作品的走向和线条,有助于掌握弹奏曲目的风格特性;二是通过唱指法,让手指的弹奏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手指和大脑进行双重记忆,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通过唱和声,对其纵向和横向集合,并体会印象效果的冷暖等,提高弹奏的节奏,为反复弹奏打下基础。“鉴”是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步骤有计划的指导学生欣赏著名的音乐作品,不断提高学生感受美、聆听美的能力,提高学生鉴赏能力。“创”是指学生单独训练中,应具备自主探究能力,指导弹奏节奏,不断提高钢琴演奏的技巧和技能。
面对一首新的歌曲我们可以根据自我的想象、理解来提出多多种编配演奏方式,在思维中寻找的同时去想象和感悟歌曲的旋律,演奏既要突出即兴性,也要突出音乐性。为达到这一演奏目标,在教学中就应该训练学生在大脑中快速形成乐谱框架的思维惯性,并随时引发他们开展即兴创作,通过大量练习达到能力提升的目的。在开始训练的时候应该慢速练习,边思考边弹奏可以逐渐养成演奏中思考的好习惯,并逐渐夯实这种思维性的能力。音乐教学倡导即兴伴奏的思维性和创造性。要鼓励学生与老师对伴奏的观点和理解进行交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个性的思维力和想象力创造性地编配伴奏,使个人的灵感得到有效发挥。
增加评价主体多样化。在教师评价的基础上,实现评价主体的多样化,引入学生自评和互评,加强师生间互动与交流,确保评价结果的合理性和真实性。另外,还要制定详细合理的评分标准。考核应不仅体现学生现场弹奏的效果,更应体现学生综合表现, 因此应从学习态度,作业完成情况,基木技能掌握,现场考试效果等四个方面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全面考察学生学习效果。
四、结语
本文以高师音乐教育专业的教学为研究对象,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指引下,竭力追求课程理念的创新。在从事该专业音乐教学的实践基础上,以教育学的相关理论为依据,构建了高师钢伴教学中多元互动教学模式探究。本文所研究的高师钢伴音乐互动教学模式,是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当前的音乐教学实际与建构主义理论、合作学习理论相结合的产物,也是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跟学习有关而又能相互作用的教学因素,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与发展,进而达到高质高效的教学效果。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50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