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具体内涵做了研究,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总结来看,都提到了高校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内在就业能力,即个体成功获得、保持和转换工作时必须具备的知识、技能及其个性特征,主要包括:职业认同、专业知识与技能、社会资本、个人适应能力等。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与组织行为学教学特点
组织行为学融合了个体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社会学、政治学和人类学等多学科的知识,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其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管理过程中人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帮助个体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与技巧,对其职业生涯的开发与管理产生重要影响。
长期以来,国内很多高校都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唯一”目标,忽视了其他就业能力的培养,但是从用人单位反馈的结果来看,他们往往最重视的反倒是大学生的职业认同、社会资本以及个人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表现,譬如责任感、敬业精神、吃苦耐劳、诚实正直等个性品质。这些结论给了高等教育启示,在培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之外,也不能忽视培养大学生清晰的职业意识、良好的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
组织行为学作为管理类学科的专业基础课程一般安排在本科一、一年级开设,这一时期正是学生热衷于思考人生和未来的阶段,是自我意识充分觉醒和发展的阶段,对于自我认识、自我发展表现出强烈的兴趣和愿望。这恰恰是进行个性、素质、能力培养和职业生涯意识唤醒的良好时机。因此,我们的教学模式就应该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传统模式转变为兼顾学生个性发展和就业能力培养的模式。
二、基于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教学内容设计
以培养就业能力为目标导向的教学改革,必然要求教师在设计课程内容时充分考虑如何将大学生的各部分就业能力的培养贯穿其中。结合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目标,本文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设计课程内容。
1.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个体行为这一篇章的教学目的是帮助学生掌握个体心理和人格特征差异以及借此预测工作行为。组织行为学的心理学部分为开展心理测试提供了大量素材,如气质、性格、兴趣、价值观等。因此,我们可以让学生借助一定的测量工具进行心理和行为测试。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使他们初步了解自我和职业世界,对未来职业生涯发展方向有初步的思考,并逐渐形成职业认同;同时增强对于自己和他人行为的辨识能力,更好地进行自我控制与人际互动,发展健全的人格,为日后求职和进入职场培养和发展人际交往能力。
2.引导学生探索情绪管理。大多数学者同意这样的观点:人无法让工作摆脱情感达到完全理性,了解情感和情绪的作用有助于管理者更好地解释和预测员工的行为。组织行为学中有一个重要概念:情绪智力,即我们通常所说的“情商”。情绪智力包含的具体维度以及情绪如何影响工作绩效是这部分的教学要点。我们可以启发学生思考在未来的求职就业中,情绪智力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一个人的求职成功性,情绪智力对于一个人在职场的成功究竟起到怎样的作用,同时,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分析个人在情绪管理方面存在的不足,并针对性地提出改进方案。
3.训练学生的人际技能和沟通能力。人际技能是影响个体在群体中的绩效和满意度的重要因素,也是很多企业和招聘岗位考察的重点,是求职成功的重要因素。针对人际技能,组织行为学着重通过“沟通”和“冲突处理”两章内容对学生加以训练引导。目前多数大学生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以个人为中心的倾向比较明显,往往在人际交往、沟通方面频出困惑和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设计与学生学习生活相关的充满人际矛盾和人际冲突的场景,让学生扮演相关角色,引导学生去发现在人际沟通中存在哪些障碍,寻找有效沟通的方法,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在未来的就业以及职场中尽可能多地积累人脉,获得更多的帮助。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在财富500强的企业中将近80%的企业有一半或者一半以上的员工采用团队形式,这一数字还在逐渐扩大。要让学生意识到团队工作是今后的职场趋势,并且应该学会如何使所在的团队更为有效。因此,课程的诸多环节可以设计为团队参与形式,让学生自行分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与课程有关的任务分配与组织,并赋予组长一定的监督考核权。每个小组设计白己的名称和宗旨,形成学习型团队。通过小组内部合作交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组建团队、设定目标、分配角色、解决冲突、防止社会惰化,也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增强他们的合作意识与能力。
5.培养学生的乐观心态与自我效能感。乐观和自我效能感是积极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对象。自我效能感是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某一行为的推测与判断,而乐观,是最积极的性格因素之一。拥有乐观心态和自我效能感强的学生不管在学业上还是在未来的就业中,都更可能取得较好的成果。因此,在积极组织行为学这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的引经据典,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去建立乐观的心态,通过不断鼓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回顾人生中的成就事件来肯定自己,鼓励自己,不断地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使其能从内心保持阳光、积极向上的精神,即使在未来就业竞争形势严峻的情况下也能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基于学生内在就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方法改革
在教学方法多元化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运用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充分参与和体验中进一步认识自我,提升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为未来的就业打下基础。
1.小组讨论,案例教学。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只能培养出死记硬背的学生,使其丧失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也就导致其在未来就业中缺乏竞争优势,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我们要给学生更多思考和参与的环节,经常性地布置一些与课程内容有关的主题或案例,要求学生查阅资料,做社会调查、讨论与分享。例如在领导这一篇章中,让学生思考什么样的领导风格其下属成员的士气更高,业绩更好。可以让每个小组寻找目标企业进行问卷调查或访谈。一方面让学生走出象牙塔,接触社会,增加见识;另一方面,也能锻炼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而这些都是求职就业中的关键性要素。
2.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情景模拟教学要求围绕某一组织行为学问题,尽可能人为创造某种组织管理活动的仿真环境,让学生扮演其中的各种管理角色,其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在模拟的情境中形成切身体会,让其了解人的行为与组织管理的复杂性,为将来走上职场,具体开展工作做好心理准备。在教学实践中,我们采用了让学生编排情景剧的方式,围绕气质、性格、情绪、激励、沟通、领导等几个主题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自编自导自演与主题相关的情景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在小组编剧排剧的过程中,也锻炼了他们的人际沟通、冲突处理能力及领导能力。
3.游戏。有调查研究表明,游戏在现代课堂教学中能起到提高学生参与兴趣,提升课堂效果的作用。因此,在组织行为学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大纲和有关安排,有计划的设计游戏。当然,该课程所使用到的游戏并不单纯为玩而游戏,每项游戏都有其特殊的“目的”,例如在个体心理与个体行为部分,可以设计寻找物品游戏;在群体心理与群体游戏部分,可以设计“传话”游戏、“搭纸牌”游戏;在领导章节设计图案游戏等等。学生在游戏中往往能发现平时所忽略的人际交往的技巧、团队合作的要领。
4.辩论。把辩论赛引入课堂,可以说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式。以小组为单位或全班同学围绕特定的主题各抒己见,能激起学生的探究欲望,取得意想不到的成果。一场辩论赛就是一次充分表现学生自身情感、意志、个性和能力的“舞台”,辩论式教学是讨论式教学的更进一步,能提高学生的逻辑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在辩论时构建学生的“学习团队”,又可以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而这些能力都是未来就业的内在能力之一。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64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