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3-01-24 阅读量:0次 所属栏目:学前教育
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业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已经引起了各国的高度重视,随着我国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对物流专业人才的需求也急剧增加。然而,当前我国物流专业的教育仍然束缚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没有从根本上把握物流管理专业重实践和跨学科性的特点。在这种教学模式下,难以培养出满足现代物流发展需要的物流专业人才,对该专业教学模式的改进势在必行。
二、中外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比较
1.国外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国外高校非常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置的实践课程比重在15%左右。学校一方面要求课程教师有相关的物流实践经历,教师要根据最新社会发展改进自己的课程,融入当代社会需求。另一方面通过校企合作开发实践教学资源。实践教学的开设以学校为主体,形式包括企业参观、实验室实验、案例分析、角色扮演、项目教学和企业实习。为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国外高校物流专业通常建立专业化的组织机构,管理实践教学资源,并制定完善的实践教学资源建设与管理措施。例如德国的双元制职业教育(即一元在企业、一元在学校),每年几乎有占同龄人数三分之二的初、高中毕业生接受“双元制”职业教育,培训时间为企业每周三到四天,职业学校每周一到两天,校企总共学习时间介于两到三年之间,实习生享受国家的实习津贴。由于对实践的高度重视,德国的“双元制”培养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培养模式也被众多国家所称道。
2.我国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国内高校的物流专业实践教学,主要通过政产学研联盟、校企合作、订单培养等途径开展实践教学,积累实践教学资源。国内高校的物流实践教学开设形式包括企业参观、实验室仿真训练、项目实践和企业实习。相比国外高校,国内高校物流实践教学主要由物流专业负责,有建设和共享措施,但是普遍缺少专业的组织和管理机构。从实践教学来看,国内实践课程所占比例为10%左右,实践环节设置为基础课程阶段的“认识实习”、专业基础课程阶段的“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还有各种类型的校外“社会实践”等模块。但实践教学的管理漏洞较多,对实践课的评价考核不规范。多数实践仅要求学生上交实习报告,实习过程监管较弱,根据实习报告给予学生课程成绩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中外物流专业实践教学比较
相比外国物流教育,中国的实践教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首先是培养方案上缺乏有充分保证性的实践环节,学生毕业实习找工作,多对实践环节草草应付敷衍了事;其次少有真正能让学生接受全面深入锻炼的实践基地,现有的教学实践基地,往往名不副实,效果不佳;再次学校缺乏能给学生专业指导物流实践的老师,学生实习多是短期的,且各行其是。
在物流专业实践教学资源建设和共享方面,国内外高校由于国情、教育机制和教育环境的不同,也存在两项主要差异。第一,国外高校更加重视建立专业化的组织和管理机构,制定制度以保障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共享;国内高校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管理更多落实在物流专业的专业建设问题上,缺少管理机构与管理制度;第二,国外高校的物流实践教学更重方法和手段,强调项目导向和问题导向;国内高校物流实践教学更重形式和特色,强调产学研合作、与合作企业共创专业特色。
四、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基于国外的实践教学经验,我国本科院校可以从管理机构、资源平台、合作互动等方面完善实践教学资源的建设和共享,促进实践教学改革。
1.成立物流实践教学资源联盟组织。科学规范的组织管理机构是物流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证。我国本科院校的物流管理专业应该和企业单位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成立物流实践教学资源联盟,合作开发实践教学资源,组建双师型教学团队,共建实验室和校外实践基地,做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同时,也可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订单式”培养,培养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
2.开发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为更好实现物流实践教学资源的共享,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物流实践教学资源联盟可通过信息技术,加强与网络技术供应商的合作,致力于开发物流实践教学资源开放共享的网络平台,通过信息化途径对外开放共享,让企业学校学生利用平台共享资源共同学习。
3.探索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校企合作是物流实践教学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学校应积极主动寻求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建立校外实训基地,通过有效利用物流企业的设施与设备,花最少的时间、资金就可以接触到最实用的物流设施,不仅能增加学生对物流设备设施、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实现物流管理专业课堂知识实践化,又能让学生直接接受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实践性指导,培养出的实用人才毕业可以直接被物流企业吸纳。
本文链接:http://www.qk112.com/lwfw/jiaoyulunwen/xueqianjiaoyu/226482.html上一篇:浅谈《试验统计方法》教学改革